摘要:进入2025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资本市场也经历了一次次挑战。让外界意想不到的是,曾经被捧为“下一个中国”的印度却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大出逃,仅在今年1月到9月期间,已经有170亿美元外资退出印度市场,这对莫迪的印度“大国梦想”无疑是沉重打击。
进入2025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资本市场也经历了一次次挑战。让外界意想不到的是,曾经被捧为“下一个中国”的印度却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大出逃,仅在今年1月到9月期间,已经有170亿美元外资退出印度市场,这对莫迪的印度“大国梦想”无疑是沉重打击。
和外资纷纷撤离印度形成对比的是,日本加大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力度。今年上半年,日本在华投资额上涨了59.1%,原有的其他日企即使没有增加投资,也选择了维持原状,没有资本出逃的情况。
不仅是日本,更多国际资本正考虑用真金白银押注中国市场,因为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正在发挥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的作用。
印度经济“神话”可能就此终结
在2021年到2024年期间,受到疾病传播的影响,中美日韩等全球主要经济市场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但印度却异军突起,以年均10%左右的GDP增速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这让国际社会一度刮目相看。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总理莫迪信心满满的提出了印度的“大国梦想”。尽管莫迪没有明确说出来,但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印度的野心是取代中国的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然而时间进入2025年后,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势头明显放缓,再加上特朗普对印度的纺织品和鞋帽等多种产品施加关税,以及印度政府自身的诸多问题,让国际资本对印度市场还能否继续投资产生了疑虑。这种对印度的不信任感,最终体现在资本流动数字上。
结合最新的经济数据来看,在今年1月至9月期间,已经有170亿外资撤离印度股市,印度因此成为目前为止亚洲各国外资流失最严重的市场。如果说股票市场的资金流动属于正常情况,外资随时可能再重新进入,那么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减少就说明外资可能真的对印度缺乏信心了。
今年外资对印度的直接投资也明显下滑,FDI净流入暴跌了96.5%。2024年外资对印投资超过100亿美元,而今年前9个月只有3.53亿美元,创下印度自1967年以来的外资投入历史新低。
外资的信心缺失也进一步影响了印度的股票市场信心,结合今年的前九个月,也就是前三个季度的总体情况来看,孟买30指数在全球股市普遍上涨的背景下,仅仅逆势微涨1.53%,是全球重要经济体中表现最差的市场之一。
这种断崖式的经济滑坡,无疑会让印度总理莫迪力推的“印度制造”战略陷入艰难境地。莫迪如果不能扭转这种局面,经济最终陷入到长期低速增长模式中,想要再引领印度“二次发力”就非常困难了,高速增长的神话也会破灭。
三大难题让印度经济陷入泥潭
那么疑问来了,前几年被国际资本十分看好的印度市场为什么突然就萎靡了,成为留不住钱的市场。这和印度正在面临的三大难题有关。
第一道难题就是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今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宫,美国的关税大棒再次挥舞起来。特朗普希望印度加大对美投资,而不是抢走美国工厂的订单,于是对印度的部分商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此举直接打击了印度的纺织、制鞋和电子等产业。
印度的中低端制造业受到冲击后,麻烦并未停止。特朗普前不久又对印度的IT产业出手,美国的H-1B人才签证费用翻倍,此举直接冲击印度IT服务业,让大量印度人难以从美国IT行业取经,也无法在美国赚钱,回印度消费。
考虑到印度产品和服务业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比较高,因此特朗普的这一波组合拳,直接让莫迪陷入困境。印度正积极同美国洽谈,但莫迪拿不出让特朗普让步或者心动的底牌,美印的贸易博弈暂时无法化解。
第二道难题是印度营商环境让国际资本担心被做局,信心受到影响。韩国三星在印度的工厂被罚款6亿美元,小米手机的印度分部被印度税务部门连夜调查,账上48亿人民币被印度政府冻结。
如果相关企业确实存在违规,印度应该按照法律法规,予以合适的处罚。但显然金额如此巨大的罚没,并不符合法律条文,是典型的“利用权力收割资本”的行为。
这些事情在国际上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因此特斯拉总裁马斯克明确表示,暂不考虑在印度建厂。不只是马斯克,国际制造业领域的资本都意识到了问题,如果在印度建厂,最终工厂可能被印度政府直接没收,变成“印度国有资产”,那么谁还敢去印度投资呢。
第三道难题是基础设施和产业链配置不到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长期以来,印度不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印度的物流成本一直偏高。近些年莫迪虽然加大了在基建领域的投入,但显然短期内还达不到国际资本的要求。
可能有人质疑,印度的工资水平并不高,难道在印度建厂还无法降低成本吗?实际情况是,人员工资只是制造业的成本之一。相比于发薪水,产业链是否能第一时间配套零部件,提高生产效率,这才是关键。
之前在印度投资建厂的国外手机企业因缺一颗合适的组装螺丝,导致工厂停产两周。因为印度国内无法解决这些零部件供应,还要跨国想办法,无疑提高了成本。
外资依然愿意押注中国市场
在外资纷纷撤离印度的同时,资本正把目光重新移回中国。今年前6个月,日本对华投资飙升59.1%,丰田在上海建立了雷克萨斯纯电工厂,松下则在山东省青岛市投资7.5亿美元,打造零碳基地。
日本企业作为全球成本管理最严格的企业群体,必然是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对财务进行了十分谨慎的计算和分析,所以才敢继续在中国市场投资。
因此其他国家的企业资本只要在中国市场还有业务,基本都没有离开中国。按照公开的数据,现在中国实际使用的外资金额达到了5737.5亿元,其中不少涉及高技术产业。这从侧面说明,外资依然对中国市场抱有一定的信心。
外资对待中印两国的不同态度,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中国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强大的产业供应链,以及稳定的政策,和印度形成了截然反差。因此中国依然是国际资本绕不开的避风港。
来源:心内科医师张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