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24日那天,四川一位母亲在手机上写下很长一段话,她拍下客厅角落里摆着三件没拆开的礼物:一辆蓝色山地车,一双白色运动鞋,还有一块奥特曼造型的蛋糕,那块蛋糕本来要在10月26日下午三点送到家,可是她的孩子在9月14日就已经离开,冰箱上还贴着那张便签
2025年10月24日那天,四川一位母亲在手机上写下很长一段话,她拍下客厅角落里摆着三件没拆开的礼物:一辆蓝色山地车,一双白色运动鞋,还有一块奥特曼造型的蛋糕,那块蛋糕本来要在10月26日下午三点送到家,可是她的孩子在9月14日就已经离开,冰箱上还贴着那张便签,上面写着“10.26取蛋糕”,一直没有人去把它撕下来。
9月14号是个星期天,孩子和四个小伙伴一起跑到离家两公里外的一条野河里去抓鱼,那条河边没有护栏,水底下长满水草,还有不少暗流,孩子本来不想去,他记得妈妈交代过不准靠近水边,可是其他孩子笑话他胆子小,他就跟着去了,他一个人往深水的地方走,想捞一条小鱼,结果一下子被水冲走了,别的孩子吓得跑回家喊大人,等救援的人赶到时,已经来不及了。
这孩子从小就让妈妈省心,从三年级起就自己骑车接妈妈下班,书包里总放着从路边摘的小花,他学习好,当班长,在运动会上跑得快,家里墙上贴满他的奖状,妈妈觉得这孩子懂事,从来不用操心他的去向,她以为独立就是安全,其实不是这样,妈妈没有问过他每天放学后去了哪里,也没有查看过他和哪些朋友一起玩,关于安全的教育只留下一句别去水边的话,连水到底有多危险都没有跟他讲清楚。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溺水成为一到十四岁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超过六成发生在野外缺乏防护的水域,很多父母只是反复告诫孩子“不准去水边”或“小心点”,却从未带孩子亲眼观察水草缠绕脚踝的样子,也没有让孩子看过淤泥困住双腿的情景,更不曾解释暗流会把人拖向深处,这些父母没有播放过真实溺水的影像给孩子看,也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同伴的怂恿,母亲常常与孩子约定“拉钩不去玩水”,但从未告诉孩子:当别人嘲笑你胆小的时候,你可以直接说“妈妈不允许我去”。
这样的孩子有个共同点,总是怕父母操心,所以有事也放在心里不说,他们自尊心很强,不愿意被人说胆小,家长又觉得这孩子靠得住,就不再老是盯着他,邻居提到,这孩子经常帮她提菜篮,从来不说累,可是没人问过,他放学以后,到底是谁在陪他,他太懂事了,反而让人忘了他才十岁。
城市里的孩子经常被鼓励去自由探索,但郊区和城乡结合部的那些野河、池塘和水坑,根本没有人管理,这些地方没有设立警示牌,没有安装摄像头,也没有安排巡逻人员,家长以为孩子懂得危险,可十岁左右的孩子其实分不清小溪和会淹人的深水区,孩子们看到水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好玩,不会先想到危险。
家里还留着他的东西,书桌下面压着奖牌,鞋柜里放着一双没拆封的白鞋,沙发上摆着动漫玩偶,课本里夹着一张蜡笔画,画上写着“妈妈也要开心”,妈妈不敢去动这些东西,也不敢整理房间,她的小儿子指着玩偶问哥哥去了哪里,妈妈动了动嘴唇,却没能说出话来。
那四个孩子一起玩耍,但谁也没有跳下水去救人,这并非因为孩子们心肠硬,而是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学校没有教过如何应对溺水,社区没有安排过应急练习,家长也总以为会游泳就等于安全,可是会游泳并不代表能够救人,更不代表在紧急时刻能保持镇定,孩子们没有学过怎么大声呼救,怎么快速寻找大人帮忙,怎么用树枝或衣服把人拉上来,他们只能站在水边,浑身发抖。
事情发生以后,有人向这位妈妈问道,你后悔不后悔,她没有开口说话,只是低下头看着那张便签纸,便签上的字还很清楚,就像昨天才写上去的一样,她一直觉得孩子听话懂事,也能照顾自己,没想到正是这些地方,让他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选择了不说话和顺从,而做家长的,一直到不好的事情发生,才明白“省心”这两个字,有时候比危险还要让人害怕。
来源:加油呀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