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喜报不到48小时,央媒“点名”揭示张艺兴境况,鹿晗没说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15:04 1

摘要:拿下金鹤奖不到两天,新华网点名发出《不说话的爱》“零台词”片段力赞张艺兴,被不少人视作他从流量到实力的正式盖章

拿下金鹤奖不到两天,新华网点名发出《不说话的爱》“零台词”片段力赞张艺兴,被不少人视作他从流量到实力的正式盖章

先把时间线摆清楚

2025年10月28日,新浪电影官宣:张艺兴凭电影《不说话的爱》在2025东京・中国电影周拿下金鹤奖最佳男主角

手机屏幕还停留在那条祝贺微博,第二天我就刷到新华网艾特张艺兴的片段:一位父亲,背有些佝偻,手语微颤,眼里藏着不敢溢出的泪

新华网配文里那句话——“手语无声,但每一个人都听到了爱的回响”,戳中了很多人的软肋

这次“点名”为什么分量重?

说白了,不只是“恭喜你得奖”,而是对一种能力的认可

当央媒用“眼神、肢体传递复杂情绪”来评价时,等于确认了他的表演基本功过关,这不是热搜层面的夸赞,而是职业层面的肯定

评论区几乎一边倒地在说“实至名归”“用作品证明自己”,我也注意到一个关键词被反复提起——“零台词”

没有对白,靠细节撑住角色,这对任何演员都不轻松

把镜头拉远一点,就能看清今天这一步并非偶然

2008年,17岁的张艺兴进了SM做练习生,十几个小时的日常训练、密不透风的练习室、玻璃镜面上不断起雾的白气,目标很简单:站上舞台

那会儿他常被拍到加练,别人散场,他还在记动作、磨节奏

很多年后回看

“努力”这两个字听起来俗,但它确实是他唯一能握紧的东西

回国后,他在综艺里露出了一张“真诚”的脸

《极限挑战》里的“肯德基金条”一幕,他被前辈“拿走”箱子后没有演委屈,反而认真地表达不满并拒收归还的“金条”,那股直来直去的劲儿,后来成了他的名片

有观众说他太实在,不懂综艺规则;

可更多人因为这份“不会演”的真诚记住了他

人设会塌,习惯不会演戏的真诚不易塌

转向影视是另一场考试

2016年的二月红,温润里有骨,张艺兴把“白月光”的柔与冷都拎住了,算是第一次把“偶像能不能演戏”的问号,拉成了感叹号

再往后,《孤注一掷》里的潘生,前后心理差得像两条线:从自信到崩溃,他把那种被系统吞噬的恐惧演得很黏人,观众跟着发闷

38亿票房不是谁一个人的功劳,但它证明了观众愿意为他的角色买单

同时,他没有和舞台“断供”

《这就是街舞3》里,一个卡点干净的定格、一个胸腔震动的细微起伏,常常比一句点评还有说服力

录制收工的后台,我记得他拧开一瓶水,汗线顺着下巴滑到领口

那一刻你很难不承认:有些人确实天生和舞台电流对频

再回到《不说话的爱》

片段不长,却经得起停格看

他的脊背不是简单地弯下去,而是因长期劳损的那种弯,像风一吹就要更低;

手指的抖不是表演,而是克制情绪时不受控的颤

这些身体答题,靠的不是“会哭会吼”,而是“知道何时不动”

有业内人士提到,能把“沉默的父亲”演出层次,说明他对生活的观察更细了

这时候,鹿晗的那句老话被搬出来就不奇怪了

“希望自己可以多栖发展,不只是歌手,演员也可以做得更好”

当年听像是一句愿望,如今看,是一个被实证的方向

同为男团出身,路径差不多,但走出来的形状各不相同——这恰好说明,多栖不是“摊大饼”,而是“把每一块都烙熟”

把视野再放大

据行业观察数据,2023年头部音乐节的非音乐类艺人占比已突破30%,跨界已成常态而非噱头

我们不是第一次见到多栖的高峰值

张国荣从《Monica》到《霸王别姬》

“歌影齐飞”是实打实的历史坐标;

白敬亭在《开端》《南来北往》里也用角色说话

“先把人物站稳,再谈其他野心”,成了不少年轻演员的参考路径

换句话说,跨界不是捷径,是加试

回到张艺兴的当下处境

金鹤奖是被看见,新华网的点名是被确认,两者叠加,意味着他在“流量—实力”这条线上,已经越过了关键分水岭

但我更关心下一步怎么走

目前这件事没有新的后续发布,他大概率会继续在音乐、影视两头推进,问题是——如何维持平均线不掉、同时拉高上限?

有个细节我挺在意

《莲》里他把中国意象玩得很用心,《这街》里他把舞台结构拆得很专业,到了《不说话的爱》又肯把自己“缩小”,留更多空间给角色

这种“收与放”的切换,决定他能走多远

真正的风险从来不是不火,而是被某一个阶段的成功困住

说到底,观众在意的从来不是标签

你可以是“偶像”“舞者”“演员”,但当镜头靠近时,眼底有没有故事,手上有没有生活的纹理,这些骗不了人

这次“零台词”片段之所以击中人心,恰在于此——

它让人相信,他在往更难的题目上写字

我愿意提一个小小的期待

如果说拿奖是一次阶段性验收,那接下来不妨来一部更“冷”的戏,或者一个更反直觉的角色,让大家看看他把“非我本色”的难度怎么吃下来

舞台这边,继续把舞蹈语汇往更现代、更极简的方向探索,未必不可能形成一个属于他的“风格招牌”

只有当音乐、舞台、影像互相滋养时,多栖才不疲于奔命

最后把话说满也说稳

这次的热度是实打实的,水分不多;

但热度之外,更难得的是对职业的尊重感

在飞速轮换的娱乐工业里

能让人记住的不只是爆款,而是你拿出作品时那种笃定的眼神

如果这份笃定不丢

“鹿晗没说错”就不会只是一句回看时的感叹,而会成为这代艺人共同的轨迹

来源:星光小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