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母亲把博士女儿逼成精神病,却不知悔改,专家:你放过她吧

B站影视 2024-12-11 10:15 2

摘要:然而,在她母亲的眼中,她却变得一无是处、毫无优点,在女儿34岁还未结婚时,她甚至为其安排了50次相亲,失败了还要求写检讨,反思为什么失败。

2014年,34岁的她拥有博士学位、钢琴十级证书,这在同龄人中,无疑是耀眼的存在。

然而,在她母亲的眼中,她却变得一无是处、毫无优点,在女儿34岁还未结婚时,她甚至为其安排了50次相亲,失败了还要求写检讨,反思为什么失败。

女儿不堪重负,最终患上轻度抑郁症,但母亲却不知悔改,说道:我这都是为了她好。

那么,这位母亲为何如此固执?“别人家的孩子”又是如何变成轻度抑郁症患者呢?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英子从小便生活在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里,父母经营着进口家电生意,家庭条件优越,生活无忧。

然而,这一切在她16岁时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她的父亲的一场意外去世,这让家庭陷入困境,原本安稳的生活转瞬化为巨大的压力。

英子的母亲既要抚养年幼的女儿,又要承担经营重担,但最终因一单合同失误赔光了家底,受到许多人的嘲笑。

从那时起,她就变得异常敏感,开始对英子寄予厚望,期望她能成为她炫耀的下一个“工具”。

在这种氛围下,英子的成长轨迹逐渐偏向了“完美”的模板,母亲严格规划她的生活,从小学起便为她制定学习计划,每一科都要达到高标准。

为了满足母亲的期待,英子在学业上全力以赴,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她不仅考取了名校,还顺利读到博士毕业。

这样的成就让亲友对她赞不绝口,“优秀”“完美”等标签也随之而来。

然而,如此“完美”的人生背后却是英子十分想要逃离的地方,她从小到大成长的每一步几乎都被母亲掌控,所以她很少有机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除了繁重的学业任务之外,生活中还充斥着各种计划,她被要求学钢琴等多项特长,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隐私空间,也失去了与人交往的空间。

这样的环境让她逐渐失去了自信,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面对他人时,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因为母亲的严厉与贬低,她经常对自己的外貌和社交能力感到不自信,以至于三十多岁,与异性交往时都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而是选择迎合他人。

不过这一切的困扰,英子的母亲一无所知,在她的眼中,英子就是她的骄傲,是她最能拿出手的“炫耀品”。

成长的这一路,英子并非没有反抗过,在青春期的时候,她也曾为自己奋力争取,但最后依旧抵不过母亲。

那是在初中,青春期的到来,让英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但在母亲眼中,这些“情感”却是需要被压制的。

最典型的一次是她暗恋班上的一个男生,虽然这段青春的情愫是每个少女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历,但母亲却对此极度反感。

她不仅发现了英子的日记,还亲自去学校大闹一场,要求班主任把英子和那个男生分开。

这一行为彻底压制了英子对异性接触的渴望,也让她对自己的情感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也使得她对恋爱、对爱情产生了没由来的畏惧。

在那之后,英子的母亲开始近乎疯狂的掌控英子的一切,她不允许英子穿任何颜色鲜艳的衣服,甚至连一条花裙子都不允许。

每当英子偷偷买了心仪的裙子穿上,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剪烂,而且还不允许英子梳妆打扮,因为她觉得那样是不三不四的,和社会上的混混没什么区别。

在她的眼中,英子只能是一个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的乖孩子,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分心。

对于她母亲的身份来说,英子的价值只体现在成绩上,其他的,包括个人爱好、青春期的情感,统统不被允许,一旦发现,则需要立即扼杀在摇篮里。

后来,随着她的成长,这高压的环境并没有消失,而她也因此渐渐失去了自信,她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生活中除了学习就是应付母亲的要求。

即便是到了博士毕业,母亲依然没有放松对她的控制,虽然她在学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她却发现自己的生活似乎已经成为了一部被母亲精心编排的剧本。

她的社会经验几乎为零,对与他人交往、对异性接触的能力也严重匮乏。

但她的母亲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英子成功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她得以炫耀一段时间。

然而,很快她就发现,同年龄人家的孩子都已经结婚生子,而自己女儿连恋爱都没有谈过,这让她觉得落人一茬,于是她决定再次干预女儿的人生。

在她看来,34岁的英子已经到了必须结婚的年纪,为了尽快完成这一目标,她制定了一场高强度的相亲计划——半年内安排了超过50次相亲,几乎覆盖了英子的每一天。

即便是周末,英子也不能休息,失败后还必须按母亲的要求撰写所谓的“相亲失败总结”,进行“自我检讨”。

在这些被迫的相亲过程中,英子一次次地感到挫败,尽管她拥有博士学历、钢琴十级等让人羡慕的成就,但相亲对象却常常因为她的外貌、身材和土气的打扮和她说“拜拜”。

因为从小在母亲的管理下,衣服全由母亲挑选,她的穿衣风格单一且乏时尚感,再加上偏胖的身材和不善打扮的形象,她频频被相亲对象贴上“土气”“丑”的标签。

多次相亲失败的经历不仅狠狠打击了英子为数不多的自信,也让她和母亲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她的母亲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女儿好,但英子对这些安排却感到无比绝望,她内心的愤怒和委屈越来越深,却始终不敢直面与母亲的冲突。

最终,母女二人登上一档电视调解节目,在节目中,英子再也无法压抑内心的痛苦。

她当众崩溃,声泪俱下地控诉母亲对她多年的控制,她坦言,从小到大,一切都在母亲的计划之中,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选择权都被剥夺,就连她患上轻度抑郁症都不曾摆脱。

面对英子的情绪爆发,母亲却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认为这是女儿不努力的结果,和她无关。

母亲执迷不悟的态度也让台下的评委愤怒不已,而心理专家的一个问题更是让台下的观众无法理解这位母亲的行为。

问题是这样的:如果英子没有了博士学位和各种光环的加身,她还是你的女儿吗?

母亲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然是我的女儿,但我觉得还是学位占前提。

可以看出来,母女二人之间,真正应该有所反思的是母亲,当然,这位母亲也是很听劝,在各位专家的建议下,反思了自己的行为。

并且表示,会和女儿一起去看心理医生,一直到康复为止,最后母女二人也是相拥而泣,一起回了家。

但愿这位母亲真的能有所改观,孩子从来都不是谁的附属品,我们也应该在合适的时间放手,让他们去经历磨难、考验,而不是一直操纵他的人生,让他们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提线木偶。

结语

英子的经历让人心痛,同时也引人深思,父母的爱本应是滋养孩子成长的力量,但过度控制与高压期望却成为一把无形的枷锁,牢牢束缚着英子的人生。

成绩、光环、社会地位从未弥补她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迷茫。

教育不是控制,而是引导与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被无条件接纳与理解,而不是被塑造成父母的“骄傲”。

成长路上,唯有放手,孩子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与未来。

来源:静枫听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