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坚守 两代人守护 长江鲟要回家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14:38 1

摘要:10月29日,周亮把采访地定在了宜宾西区金沙江边的雪滩。这里的灯塔是网红打卡地,由巨石构成的江滩也是宜宾人夏季游泳的必去之处。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这里曾经是“长江鲟的主要产卵场之一,产卵盛季还能看见欢快地跃出江面的长江鲟”。

10月29日,周亮把采访地定在了宜宾西区金沙江边的雪滩。这里的灯塔是网红打卡地,由巨石构成的江滩也是宜宾人夏季游泳的必去之处。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这里曾经是“长江鲟的主要产卵场之一,产卵盛季还能看见欢快地跃出江面的长江鲟”。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受围湖造田、挖沙采石、水质污染、过度捕捞等多重因素影响,长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白鲟、长江鲟、中华鲟、胭脂鱼等众多珍稀水生动物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周亮与他养殖的长江鲟(受访者 供图)

现在,雪滩已然看不到长江鲟的身影。53岁的周亮和他的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一直坚持并致力于:保护和开发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特别关注实现长江鲟野外种群重建,恢复其自然生息繁衍。

愿景始于周亮的父亲周世武。这位80年代就靠下海“发家致富”的老爷子,却在知命之年“想为国家、为家乡宜宾做点儿有意义的事。”周亮回忆起自己的父亲,满是对老爷子当年“拼得很!本来可以躺平,50多岁了,却依然在一线艰苦创业”的敬佩:“1992年老爷子自费成立研究所,主要驯养、繁殖和保护中华鲟、长江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以及开发长江上游特有经济鱼类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岩原鲤、圆口铜鱼等。在这个过程中,老爷子可以说是,只看效果,不计成本。”

1993年,大学毕业的周亮回到家乡,协助父亲开展研究所工作。他亲历了父亲不计成本的坚持所带来的窘迫:最艰难的时候,仅靠母亲每月300多元的教师工资维持研究所的运营;为省下饵料成本,周亮和父亲带着同事们佝偻着身体,连续5个多小时在江边挖蚯蚓;蚯蚓难寻时,众人又顶着烈日、穿着橡胶水裤,在臭水沟里摸水蚯蚓;曾经追随了十几年的10多位兄弟,终因生活的困苦陆续离开,最后只剩6个人勉力坚持;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后,周亮又用20多年的时间,才陆续还掉近千万元的“养鱼”外债。

巨大的经济压力没有压垮周亮,反复实验反复失败的打击磨练着他的意志,深山的孤寂沉淀着他的心智,“让长江恢复生机与活力”的信念支撑着他的坚持:“既然都这样了,那我就把板凳坐穿、血战到底!”

坚守,终有回响。周亮领导的研究所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1998年

实现内塘驯养长江鲟人工繁殖。

2004年

在长江鲟野外误捕记录只有个位数,物种即将野外灭绝的关键时刻,研究所长江鲟规模化人工繁殖在我国首次取得重大突破,产幼苗7万多尾,最终成活近2万多尾,为物种延续提供了重要保障,被业内誉为“长江鲟保护工作的里程碑”。

2007年

攻克全人工繁殖技术难关,建立400余组后备种群,并首次实施中国长江鲟生态补偿增殖放流,将2000尾3斤左右大小的幼鱼放入长江,为长江鲟的资源恢复行动开启了新的篇章。

2015年

当时已知人工保种的长江鲟野生亲本仅21尾,其中有18尾就来自宜宾所。

2012-2016年

宜宾所参与农业农村部珍稀鱼类保护专项,把长江鲟的繁殖数量突破到百万尾量级。

2018-2021年

随着“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的开展,宜宾所参与农业农村部物种保护项目和四川省的长江鲟保护项目,首次连续多年进行上万尾甚至10万尾级别规模的长江鲟鱼苗放流。

2023-2025年

分别协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杜浩团队和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周波团队进行长江鲟天然水域繁殖试验,成功的消息登上了新闻联播,央视还进行了现场直播。

周亮和他养殖的胭脂鱼(受访者 供图)

自1993年至2025年,在父子二人的接力奋斗下,这个民营研究所成功实现长江鲟、中华鲟、胭脂鱼、岩原鲤、圆口铜鱼等珍稀特有鱼类的人工繁殖,并陆续向长江增殖放流中华鲟30尾、长江鲟种鱼1000尾,长江鲟鱼苗66万尾、胭脂鱼鱼苗50万尾、岩原鲤鱼苗54.09万尾。

“父亲成立研究所的初衷,一是保护和开发珍稀特有鱼类,二是作为民办机构为国家的长江生态保护做好补充。”周亮认为自己只迈出了第一步,“未来5—10年,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们将和其它研究所一起努力,让长江鲟在母亲河里恢复自然的生息繁衍。”

长江鲟又名达氏鲟、俗称沙腊子,是长江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是长江上游水系的旗舰物种之一,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受长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航运发展等影响,长江鲟生境不断被压缩,自然种群数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急剧下降。2000年后,科研人员在全长江段再未发现自然繁殖的幼鱼。

2022年7月,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宣布长江鲟野外绝迹。专家认为,野外绝迹,并非指长江鲟在长江中消失,而是在20年间未发现野外繁殖产卵。

来 源丨宜人宜宾

审 核丨高巧

责 编丨汤彬

来源:珙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