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盲盒藏汉简 虚拟体验观秦陵 在兰各博物馆多样活动点亮国际博物馆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9 09:07 1

摘要: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重点强调在快速变化社会中,面对文化身份的守护、创新和重构等新任务,博物馆如何明确自身角色,积极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与时代同频共振。

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重点强调在快速变化社会中,面对文化身份的守护、创新和重构等新任务,博物馆如何明确自身角色,积极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与时代同频共振。

全省文博系统紧紧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这一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馆内室外互动等多种方式,采取专题性临时展览、流动展览“四进”、学术讲座、研学社教、公益鉴定、比赛演讲、线上展播、文创集市、文艺展演、设置主题装置空间等形式,策划组织了千余项主题鲜明、类型丰富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多元新展

展现社会发展宏大画卷

5月18日,甘肃简牍博物馆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礼县博物馆、甘谷县博物馆、清水县博物馆五家单位,集合226组(693件)文物,举办了“问秦”大型考古成果专题展览。

展览分“西迁陇右 起于戎狄”“西垂创业 世为周陪”“崛起关陇 继周伐戎”“兼收并蓄 和而不同”“秦并天下 归于一统”等5个单元,以考古文物为线索,集中展示秦人波澜壮阔的创业史诗,呈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伟大历史进程。“太震撼了。很惊喜。”游客罗女士在观展后表示。

《问秦》特展核心数字模块《隐秘的秦陵》大空间VR展,融合LBE大空间与3D技术,在骊山渭水间构建起虚实共生的秦陵解密场。“好刺激,虚实结合,让我们对秦始皇陵的好奇心得到了一次不一样的满足。”市民高佳佳在体验之后说。

在甘肃省博物馆内,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甘肃省博物馆承办的“奋进新时代:中国新闻摄影精品巡展”,精选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的300余幅新闻摄影作品,以“非凡时刻”“民生焦点”“动情瞬间”“文化传承”“生态文明”五大篇章,全景式再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实践。

兰州战役纪念馆与伏龙坪街道创新性地采用“遗址+场馆”联动保护模式,在三营子村委会原址精心策划布设了面积190平方米的《激战营盘岭》临时展览。展览通过“兰州战役的历史背景”“营盘岭战斗的实施过程”“攻坚克难的英雄团队”“人民战争的无上荣光”4个主题单元,系统展出了102件文献资料和图片,采用图文并茂、文物展品、视频和浮雕等多种陈展方式,生动还原了营盘岭战斗的光辉历程和英烈精神,成为兰州战役遗址遗迹保护利用的新地标。

多样活动

开启文化探秘之旅

“考古盲盒 再探秦文化。”5月18日,作为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甘肃省主会场活动之一,由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肯德基联合举办的丝路小课堂开课了。来自兰州市多所小学的学生来到小课堂,感受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甘肃简牍博物馆珍藏的秦汉简牍,堪称“地下图书馆”。这些宽度不足1厘米的木片,细微地记录了秦人的日常,也描述着远去的大秦帝国的辉煌气象。在“丝路小课堂”上,这些简牍上记录的故事,通过一个个考古盲盒,走进孩子们的心间。

树荫下,甘肃省博物馆的研学活动正在进行。本次甘博为广大市民设置了两项研学体验活动:纸质艺术品保护与修复实践体验和“丝路经纬·织造学堂”传统织造技艺体验。

甘博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的工作人员将宣纸浸湿,覆盖在拓体上,用棕刷轻轻刷平,再用拓包蘸取墨汁,轻轻拍打纸张,待拓片干燥至七八成时,轻轻揭下,一张黑底白字、清晰优美的拓印便制作完成。围观人群赞叹不已,跃跃欲试,拿过棕刷亲自体验。

“传拓是中国古代的古老技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雕版印刷的前身,它能够把一件不可移动的文物上的图案和信息,广泛地传播和传承。”来自甘博文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张文军向记者介绍。

另一边,体验者们则手拿各式绢布扇子,用丝线在扇面上穿行游走。在“丝路经纬·织造学堂”传统织造技艺体验课上,甘博文保中心特地展出了一些修复后尚未公开展出的丝绸文物,并向体验者们介绍修复过程和刺绣技艺的历史渊源。“我们今天主要是让大家模仿我们甘博的两件文物的图案来绣,一件是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黄绢《屯戍图》刺绣,一件是馆藏的唐代褐地刺绣花卉绫袋。”甘博文保中心副研究员赵喜梅告诉记者。

在省博青少年活动中心,飘来阵阵草木幽香,“香沁心脾——香囊制作”社教活动正在举行。博物馆讲解老师现场为体验者们介绍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香料贸易,和中国古代香草文化。活动现场准备了桂皮、柠檬草、桂花、白芷等香料,体验者们手搓香丸,将香料按照合理的搭配填进刺绣香囊中。兰州市民杜女士告诉记者:“香囊的制作文化非常博大精深,我希望我们能够把这种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在兰州市博物馆,“绘就金城记忆·手作文明传承”文化研学活动将帆布袋作为载体,让参与者围绕“我心中的金城”主题,结合兰州地标与文物元素,进行文物临摹与创意涂鸦。绘画现场,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停地挥舞着手中的画笔。不一会儿,兰州市博物馆中的“白衣寺塔”和门狮“兰小五”以及国宝大熊猫都跃然“袋”上。

此外,市博还发放“兰小五探宝地图”,开展寻找文物里的“显眼包”活动,带领青少年探寻镇馆之宝,在寻宝中了解文物背后历史;邀请兰州史志专家邓明老师讲述兰州历史文化课程,依托馆藏与《金城揽胜图》模型,讲解兰州古城址特色,让青少年深入了解家乡历史,感受兰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大明风华·古风集市”重现明代商埠热闹景象,在“明趣游乐·传统逸兴”活动中玩投壶游戏,感受古人娱乐智慧。

多彩文创

解锁博物馆非凡创意

5月18日,《丝绸之路文物(三)》特种邮票首发仪式在甘肃省博物馆隆重举行。该套邮票共4枚,精选陆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四件珍贵文物——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南北朝神人纹银盘、北周凸钉玻璃碗、唐代胡人牵驼载丝壁画,以4.8元面值和590万套的发行规模,向世界讲述丝路文明的璀璨故事。

在省博艺术生活馆,“绿马与朋友们”沉浸式IP主题展览体验空间也在当天正式开业。绿马、红陶人面像、飞天等“甘博F5”现身文创空间,憨态可掬地迎接来客,与游客合影。并推出“绿马与朋友会客厅”“安静舒适书房”“自由挥汗运动场”“睡觉香香卧室”“绿马美食厨房”“王牌IP文创店”6大主题区域,打造出集展览、互动、消费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创新空间。

在兰州市博物馆文创中心内,络绎不绝的市民与游客被呆萌可爱的“兰小五”深深吸引。

“这次的文创新品依旧以兰小五为灵感,设计了丝带、手机绳和手环。”文创中心工作人员潘靓靓告诉记者:“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文创产品给兰小五设计了一个龙的身体。我们把兰州比较知名的景点和地区特色建筑都融入这次的设计里面,比如黄河母亲、黄河楼、兰州水车、中山铁桥等,这些景点与建筑融汇到一起,组成兰小五的身体,让兰小五更好地为兰州代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见习记者 杨嘉琪 程文秀 文/图

来源:观澜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