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的温度是多少?人类首次,精确测到宇宙大爆炸时的温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13:47 1

摘要:宇宙诞生之初的那一瞬间的温度是多少?想要知道这个事儿的难点,不是怎么把温度搞得足够高,而是你用啥去量。毕竟,那时候的宇宙可是一锅万亿度的“原始汤”,任何东西伸进去都得化。

编辑:欣阅

宇宙诞生之初的那一瞬间的温度是多少?想要知道这个事儿的难点,不是怎么把温度搞得足够高,而是你用啥去量。毕竟,那时候的宇宙可是一锅万亿度的“原始汤”,任何东西伸进去都得化。

科学家们对此其实早就有了办法。他们使用纽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让金原子核(Au+Au)以接近光速猛烈相撞,短暂“复活”了这锅宇宙汤。

但问题来了,这锅汤可不老实。它会以骇人的速度剧烈膨胀,速度快到接近光速。这就产生了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叫“蓝移效应”,也叫多普勒效应。

它就像你站在飓风里想去测量一根蜡烛的火苗温度,你测到的根本不是火苗本身的热度,而是被狂风吹到你脸上的那股灼热气流。

过去科学家们指望用碰撞中产生的光子来当温度计,结果发现这温度计纯属“骗人”。它读出的数值被物质的高速运动严重扭曲了,根本分不清哪个是真实温度,哪个是运动带来的“表观温度”。

所以,物理学界几十年来一直都在苦苦寻找一把不会“说谎”的尺子,一把能穿透这片混沌,忠实记录下宇宙“出厂温度”的探针。

破解这个困局的钥匙,就藏在一个反直觉的思路上:别找那些能跟这锅汤“打成一片”的东西,而是要找一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这个完美的局外人,就是轻子,具体来说,是电子和它的反物质兄弟——正电子组成的“热轻子对”。

轻子这家伙,在基本粒子世界里是个异类。统治着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内部的是毁天灭地的强核力,夸克和胶子就在这股力量的支配下狂舞。但轻子,它压根不参与这场“强力游戏”。这让它拥有了一项神技:一旦在等离子体火海中诞生,它就能毫发无伤地直接穿透出来,身上携带的信息一点儿都不会被污染。

更妙的是科学家测量它的方式。不是傻乎乎地去直接测能量,因为那还是会被运动干扰。而是测量一个叫“不变质量谱”的物理量。

这玩意儿在物理学上可是个宝贝,它的数值具有一种绝对的“不变性”,不管你是站着看,跑着看,还是坐着火箭看,它的值都不会因为相对运动而改变。多普勒效应?在它面前完全失效。

当然,想抓住这些“信使”可不容易。它们的信号极其微弱,淹没在海量的背景数据噪声里,就像在雷暴中分辨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为此,由莱斯大学物理学家弗兰克·格尔茨领导的STAR合作组,耗费了巨大心血,开发出了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和一套先进得吓人的数据分析算法,才终于把这些珍贵的信使从数据海洋里捞了出来。

这把新发明的“温度计”一出手,就带来了惊人的发现。它不但读数精准,更厉害的是,通过分析这些电子-正电子对来自哪个不同的“不变质量”区间,科学家们居然能给这宇宙汤的演化过程拍出“时间快照”。

弗兰克·格尔茨的团队发现,那些来自“中间质量区域”(IMR)的轻子对,就像是捕捉到了QGP刚形成那一刻的画面。它们揭示的温度,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约3.25万亿开尔文。这基本上就是宇宙滚烫的“出厂设置”,代表了它最炽热的早期状态。

而另一组来自“低质量区域”(LMR)的轻子对,则记录下了另一个关键时刻。这是QGP演化后期,那锅“原始汤”在剧烈膨胀后逐渐冷却,马上就要“冻结”成我们熟悉的质子和中子等普通物质时的温度。这个“相变”阶段的温度,约为2.01万亿开尔文。

这两个数字并排放在一起,意义非凡。它标志着人类第一次不再满足于一个模糊的平均温度,而是真正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短暂的生命周期里,标定出了两个不同时间点的精确温度。我们终于从只能远远看一眼,进步到了能看清这锅汤是怎么一步步凉下来的。

这数字到底有啥用

你可能会问,搞出这么两个天文数字,除了听着吓人,到底有什么用?这用处可大了去了,它校准的是物理学最宏伟的一张蓝图。

首先,它直接为描绘物质终极规律的“量子色动力学(QCD)相图”提供了两个关键的实验坐标。这张图,就是物理学家们梦想绘制出的“物质地图”,它告诉我们在任何极端温度和密度下,物质会呈现出什么形态,会发生怎样的相变。今年10月14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的这项成果,其数据与基于理论的格点QCD计算结果高度吻合,堪称理论与实验的一次完美握手。

其次,它还意外地连接了天体物理。像中子星这种宇宙里最致密的天体,其核心的物质状态一直是个谜。有理论认为,那里的物质可能被巨大的压力挤回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形态。现在,实验室里测得的精确温度和相变数据,为科学家们建立更靠谱的中子星内部模型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最后,它让我们能更清晰地回溯宇宙的起源。那个2.01万亿开尔文的相变温度,直接关系到大爆炸之后,宇宙中的第一批轻元素,比如氢和氦,是如何形成的。这个数字校准了我们对于宇宙如何从一锅混沌的“汤”,演化成今天我们所见的这个布满星辰的世界的关键一步。它完善了大爆炸核合成理论,让我们的宇宙故事讲得更有底气。

结语

热轻子对这把“诚实的温度计”的成功,可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困扰物理学界几十年的测量难题那么简单。

它更像一个宣告,标志着人类研究物质极端形态的范式,正在从理论推演,大步迈向精确测量的全新时代。我们终于有了一把可以伸进宇宙“原汤”里搅一搅的勺子。

这项工作也为未来的探索指明了方向。无论是继续在布鲁克海文的RHIC,还是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更强大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科学家们都将利用这个强大的新工具,通过改变碰撞的能量和原子核种类,去探索QCD相图上更多的未知区域,力求绘制出一幅完整的物质终极地图,一步步揭开宇宙最深层的奥秘。

来源:影史奇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