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桂林,这座因山水甲天下而扬名中外的城市,最近又“冒出了”一个让人倍感骄傲的存在——广西第一家米其林"星钥"酒店在此落地。这不仅是桂林酒店业的一次高光时刻,更是中国高端文旅的一个新起点。唯一一家,为什么是桂林?接下来我们带你揭开这座酒店背后的故事,以及它如何开启
桂林,这座因山水甲天下而扬名中外的城市,最近又“冒出了”一个让人倍感骄傲的存在——广西第一家米其林"星钥"酒店在此落地。这不仅是桂林酒店业的一次高光时刻,更是中国高端文旅的一个新起点。唯一一家,为什么是桂林?接下来我们带你揭开这座酒店背后的故事,以及它如何开启了中国文化与世界名片的对话。
在同一个米其林榜单上,杭州、西安、上海等中国一线城市都榜上有名,但让人惊讶的是,广西区仅此一家,竟然落户桂林。在广西其他地市中,南宁作为省会城市拥有更多的资源,怎么最后花落桂林?有人质疑,这是否是米其林出于特殊的商业考量,将目光转向旅游区GDP高增量的桂林呢?而桂林人则坚持表示,这是对他们山水人文的肯定。评选标准到底是什么?糖舍凭什么突围?我们又了解到,桂林文旅新突破背后,实际上和这座城市特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或许答案并不简单。
要了解糖舍为何能一骑绝尘入榜米其林,我们得先明白该榜单的评选逻辑。米其林星钥不是单纯地追求豪华硬件,也不是依赖国际知名度的背书,而是对酒店“目的地价值、建筑设计、服务品质、独特个性”的综合考量。匿名评审官员甚至深入调研数十次,只有那些真正做到极致体验的酒店,才会出现在这份全球优选名单中。
而糖舍正是凭借这一点脱颖而出。这里不是千篇一律的豪华酒店,而是将历史遗产与自然生态深度结合,创造了一种独特又诗意的栖居体验。举个例子,曾有住客在糖舍感叹:“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扇窗,似乎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故事的背景,是糖舍前身一个老糖厂的复活之路——历史的印记和现代的舒适如何在这里交织,成为酒店凤凰涅槃的关键。糖舍还举办艺术展览、文化活动,用桂林山水做背景,把工业遗产改造得像一场文化盛宴。这样创新的思路让它一举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表面上糖舍的成功似乎让桂林迈向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文旅舞台,但这背后却并非一帆风顺。从工业化时代的一座糖厂,到如今被世界认可的国际酒店,糖舍经历的蜕变过程充满了矛盾与挑战。尤其是在改造过程中,一些激烈的争议也层出不穷。
有人质疑,糖舍花费了巨大的资源与时间去修复濒临倒塌的工厂建筑,这是否过于激进?谁会花十年时间,仅为保存一座“废弃”的糖厂?而在修复工程的早期,很多当地人甚至对项目理念产生了怀疑:“我们真的需要这么一个高端酒店吗?会不会和普通人的生活格格不入?”由于糖舍将大量资金投入建筑保护,这导致酒店运营初期并未实现快速盈利。有人开始嘲讽,这种“烧钱式”坚持是否真的能够换来丰厚的回报?
然而糖舍团队始终坚持他们的信念:保护历史、守护自然、探索文化,只有这样,糖厂的灵魂才会焕然新生。事实证明,当初的疑问和质疑如今已被蓬勃发展的酒店生意收入所取代。
就在大多数人开始认可糖舍的成就时,背后隐藏的另一个真相被揭露,彻底震撼了人们的认知。糖舍并不仅仅是一家设计出色的酒店,它其实是桂林数十年生态保护的象征之一。故事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这家糖厂曾以生产效率闻名全国。这种工业化发展却对漓江的生态造成了严重威胁。1998年,政府出于环保考量,下令关停糖厂运营。
当时,这件事甚至激起了一些争议:漓江生态固然重要,但甘蔗种植户的生计怎么办?工业产值的下降又如何解决?多方冲突让决策变得复杂。谁也没想到,这个生态保护决定会推动后来的糖舍改造成功。
这些建筑得以重生,不再属于旧时代,它蜕变为一个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新坐标。在建筑师董功与设计师琚宾的手中,“修旧如旧”的理念激发了糖舍的独特魅力。他们将原本的绿色基岩切片重新铺设泳池,而桁架也保留在泳池上方,宛如历史与自然交织一体的艺术品。这些独特设计,随之成为评审员最看重的亮点之一。
伴随着糖舍的高光时刻到来,外界却发现一些新的问题。米其林星钥榜单虽推崇酒店的独特性,但究竟能否为桂林整体文旅升级带来更多希望?有人认为,这家高端酒店为桂林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喝彩,但它高昂的住宿费让普通游客望而却步,同时大规模的宣传是否会让漓江的安静变成拥挤的名利场?
更棘手的是,随着糖舍的成功,全球目光聚焦桂林,这对当地其他酒店、尤其是中低端民宿是否会带来挤压效应?一些民宿老板开始感慨:“之前客人来了是为了体验漓江,现在都被高端酒店吸引了,我怕竞争不过这种网红效应。”
在寻找高端文旅平衡点的过程中,桂林市政府还面临更多难题。糖舍作为独特卖点的是否能让更多周边景区享受到红利?其经济效应是否能拉动广西其他地市一起腾飞,仍是一个问号。
糖舍的成功是不争的事实,但反过来普通游客是否真的享受到了米其林评审所推崇的体验?在一个两极分化的文旅市场中,我们不得不疑问:一座独特匠心的酒店真的能代表桂林、甚至广西文旅行业的整体进步吗?
有人说,糖舍打响了中国工业遗产改造的标杆,但也有人认为它太过高端,脱离了群众的日常。从漓江生态保护的初衷,到工业痕迹的活化复生,这条路上留下太多历史的痕迹,却也折射出中国文旅行业在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复杂抉择。桂林的山水与文化是它永恒的底色,而糖舍的未来,则需要更智慧的平衡与探索。
米其林榜单里的桂林糖舍是否真能代表广西文旅的整体实力?是为升级文旅买了单,还是把普通游客隔在了门外?你觉得“高端文旅”是桂林的必要发展方向,还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包装?欢迎讨论!
来源:憨批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