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帮残疾人找工作太用心!八大行动送技能送岗位,创业还减房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13:37 1

摘要:最近,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福建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用实打实的八大行动给残疾人就业创业铺路搭桥 。不管是想学家门口的手艺、找份稳定工作,还是自己开个小店当老板,都能找到适配的支持。从2025年起这些政策陆续落地,不少残疾人

最近,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福建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用实打实的八大行动给残疾人就业创业铺路搭桥 。不管是想学家门口的手艺、找份稳定工作,还是自己开个小店当老板,都能找到适配的支持。从2025年起这些政策陆续落地,不少残疾人已经靠着政策红利迈出了就业第一步,靠双手挣到了踏实收入。

机关国企带头招人,岗位门槛专门放宽

以前残疾人想进机关事业单位,总担心门槛太高没机会,现在政策直接明确了"带头就业"要求。省级、地市级编制50人以上的机关,还有编制67人以上的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除外),要是残疾人就业没达到规定比例,2027年底前至少得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 。而且这些专门岗位会特意放宽开考比例、年龄和户籍限制,不会让"条条框框"把人挡在门外。

国企更是把安排残疾人就业纳入了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不是简单做做样子,而是真要落实到用人计划里。福州一家省属国企去年就专门设置了档案整理、数据录入等适合残疾人的岗位,面试时还安排了手语翻译,最终招了3名听障人士,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后还买了全套社保,月薪能拿到四千多。

学手艺不用愁,从基础技能到高级人才都能培养

找工作先得有本事,福建把技能培训办到了"家门口",还能根据不同需求量身定制。武夷山市残联办过纸灯笼制作培训班,20名残疾人学员跟着老匠人学手艺,以前做环卫工的肢体四级残疾人士黄有兴,学会后不用再风吹日晒,在家就能加工灯笼,一个月能多挣两千多块 。农村残疾人能学高素质农民技能,想进工厂的能学装配技术,连盲人医疗按摩都有专属支持——符合条件的盲人医疗按摩所能纳入医保定点,医院还会优先招有医师资格的盲人按摩师。

更让人惊喜的是,福建还首次提出了残疾人高级技术人才培育计划。要是在电商、手工艺这些领域有天赋,能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被选中,获得专项培训,甚至有机会参加国际、全国级的比赛。厦门一位听障青年擅长平面设计,通过市残联组织的培训和选拔,去年代表福建参加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拿了银奖,回来后就被一家设计公司破格录用,现在已经成了项目骨干。

针对残疾学生,政策还打通了职业教育通道。省里制定了特殊教育中职部(班)的设置标准,推动特教学校和中职学校增设相关班级,专业设置全跟着地方产业走。泉州的特教学校开了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学的木雕、陶瓷技艺在当地很吃香;厦门的特教学校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就能对接电商企业,不少学生实习时就拿到了录用通知。

创业有实在扶持,租金、押金、贷款都有优惠

想自己当老板的残疾人,能享受到一连串"减负"政策。要是想开体彩点、福彩点或者烟草零售点,不仅能减免押金,在点位数量上还会优先安排 。仙游县鲤南镇的美食街里,有5处聋人经营的小吃摊,就是通过政策扶持开起来的,城管部门还帮着协调,每个月租金从400元减到300元,县残联还给低收入的聋人摊主每人发了5000元创业补助 。

做电商、搞直播的残疾人,互联网平台也会给实打实的帮扶。不仅减免加盟费、增值服务费,还会倾斜流量、优先派单,连入驻的"阻流"条件都会放宽。漳州一位下肢残疾的姑娘在短视频平台卖家乡的水果,平台得知她的情况后,不仅给了流量扶持,还帮她对接了冷链物流,现在每月销售额能稳定在三万元左右,比之前打工挣得多不少。

厦门的创业扶持更细致,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能拿到最高1.5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租店面的话每月每平方米能补10元,最多补1000元,连创业贷款都能申请20万元,财政还给全额贴息。平潭的林显美幼时因小儿麻痹导致左下肢残疾,经营服装小店30年,前几年想扩大店面却缺资金,区残联了解后给了他5000元创业补贴,帮他把店面从15平方米扩到30平方米,货品多了之后生意越做越红火 。

要是创业时需要场地,国有企业、金融机构还会提供场所并给租金优惠 。福州台江区就有一处由国企闲置厂房改造的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入驻的残疾人企业不仅免前两年租金,还能享受免费的工商、税务代办服务,目前已经孵化出8家小微企业,带动了20多名残疾人就业。

农村残疾人就业有渠道,快递驿站、产销对接都能参与

农村残疾人就业不用再"单打独斗",政策从多个渠道给机会。邮政快递企业在农村设代收点、快递驿站、网购提货点时,会优先扶持残疾人参与。龙岩长汀县一位肢体残疾的村民,就在村口开了家快递驿站,负责收发快递和网购提货,每月能挣三千多,还方便了周边乡亲。

要是擅长种养殖或者传统手艺,能加入乡村工匠培育计划,政府还会帮忙找销路。宁德一位听力残疾的农户种了五亩茶园,以前愁卖不上价,残联帮他对接了电商平台,还组织直播带货,现在茶叶不仅卖得快,价格还比之前高了三成。残联还会定期组织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让残疾人的农产品直接对接超市、企业,不用再担心"种得出、卖不掉"。

对就业困难的农村残疾人,还有公益性岗位托底。村里的环境维护、养老服务站辅助工作等岗位,会优先安排残疾人,工资由财政和村集体共同承担,每月能有两千多元的稳定收入,还能兼顾家里的农活。

就业有保障,上班不丢低保,权益受保护

不少残疾人担心"上班挣了钱,低保就没了",这个顾虑现在彻底打消了。福建明确提出,纳入低保的残疾人就业后,就算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线,还能继续享受6到12个月的低保待遇 。要是再次失业符合条件,还能重新纳入低保,这就是"低保延保渐退期"政策,让残疾人能放心去工作,不用怕"一就业就返贫"。

在权益保障上,政策也划了"红线"。相关部门会开展规范劳动用工的专项行动,要是遇到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不遵守工作时间这些情况,残疾人可以直接投诉举报,职能部门会依法纠治。厦门一位肢体残疾人士之前在一家小工厂打工,老板不给买社保还拖欠工资,他通过12333热线投诉后,劳动监察部门很快介入,不仅帮他要回了拖欠的工资,还督促工厂补缴了社保。

针对残疾人大学生,政策更是下了"硬指标",落实户籍地政府和所在高校负责人"双向包干制",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大学生100%就业 。今年刚从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杨宏玮,父母腿部都有残疾,家境清寒,多亏了"金秋助学 扶残筑梦"结对帮扶政策,爱心企业每年资助他6000元直到毕业,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的难题,毕业后又通过高校的帮扶推荐,顺利入职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 。

为了让就业服务更贴心,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会对就业困难的残疾人实施专门的就业援助,至少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次岗位推荐、一次技能培训机会。线下的零工市场和"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也在合理布局,残疾人不用跑远路就能咨询政策、找工作。人社部门还把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纳入了全省公共就业服务数字化平台,信息全省互通互联,在漳州就能看到厦门的合适岗位,线上就能投递简历。

从机关国企带头招人,到技能培训量身定制,从创业扶持实打实减负,到就业权益强力保障,福建的八大行动把残疾人就业的每个环节都考虑到了。不是简单给岗位、给补贴,而是教本事、给机会、强保障,让残疾人能靠自己的能力站稳脚跟,活得更有尊严。黄有兴靠做灯笼改善了生活,林显美把小店越开越大,听障设计师成了企业骨干,这些都是政策落地的生动例子。

你身边有残疾人朋友在找工作或想创业吗?他们知道开小店能减租金、学手艺能在家挣钱、残疾人大学生能享受"一对一"帮扶吗?关于技能培训报名、创业补贴申请还有哪些想了解的,欢迎在评论区聊一聊,一起把这些暖心政策传出去。

来源:懂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