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见过那么多天降祥瑞的年份吗?黄龙、凤凰、麒麟、甘露,仿佛《山海经》直播现场,2025年再看都觉得离谱。可就在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魏集团就是这么玩儿的。各地官员争先恐后写公文,龙迹瑞兽满天飞,俸禄没见涨多少,吹彩头倒是能堆满一屋子。你要是当时混官场
刘备称帝时,一人力挺一人力劝,结局天差地别:历史不是剧本,命运拧巴才真实
你见过那么多天降祥瑞的年份吗?黄龙、凤凰、麒麟、甘露,仿佛《山海经》直播现场,2025年再看都觉得离谱。可就在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魏集团就是这么玩儿的。各地官员争先恐后写公文,龙迹瑞兽满天飞,俸禄没见涨多少,吹彩头倒是能堆满一屋子。你要是当时混官场,八成比写小说还上头。问题是,这套把戏,魏王曹丕是真心不爱看。那人憋屈得很,嘴上说“孤德行浅薄,不敢问鼎帝号”,心里却明白:大臣们天天劝进,汉献帝也来推波助澜,自己迟早得顺水推舟。果然,曹丕一句“舜禹可效”,历史就被定了调——篡汉改朝,顺风顺水,刀都没出鞘。
热闹传到成都,画风立马变了。蜀汉那边哭成一片,刘备直接给汉献帝大办丧事,还追谥为“孝愍皇帝”,顺手立个flag:大汉仇要报。那气氛,活人都能哭没魂儿。可蜀汉不认魏朝,东吴又靠不住,内部急着立新皇帝,这人还得姓刘。于是刘备被捧成天命之人,大臣们上蹿下跳地造势,瑞兽、祥瑞、图谶统统出场,仿佛不称帝都对不起祖宗。特别是谯周,三天两头给刘备报喜讯,说民心所向、天命所归,不当皇帝就逆天。刘备表面低调,心里算盘拨得飞快,称帝的细节全在琢磨。
可这时候,有人泼了冷水。费诗,实打实的干将,早年在刘璋手下当过县令,后来归了刘备,战场后勤、文职杂活都能应付。嘴巴直、心眼少,关羽当年惹刘备不高兴,还是费诗出面圆场。关键时刻敢挑事儿不掉链子。这回他劝刘备别急着称帝,说当年讨伐曹氏是因为他们篡汉,现在仇未报地未得,大敌未决,急着自立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建议学学高祖刘邦,先定天下再谈皇位。可惜,刘备根本听不进去,费诗直接被流放边地。
反观谯周,学问一大堆,益州本地人,嘴皮子溜得飞起。称帝造势、写景抒情、劝谏政见,哪样都能整出花儿。只是实战成绩真没有。刘备称帝,他混了个中散大夫,成了太子刘禅的近侍。一个被赏识,一个被打压,老刘家用人标准,真看不懂。
时间往后推几年,225年诸葛亮南征时,费诗才重新露面。诸葛亮跟他聊孟达,说这人能不能拉回来帮忙北伐。费诗一口咬定:孟达就是个反复小人,写信都不必写。后来孟达果然叛魏失败身死,费诗这次看得真准。只不过,诸葛亮当时没怎么采纳。就这样,费诗兢兢业业干了几年,始终没能高升,最后当个谏议大夫,眼看着蜀汉大厦将倾,自己也没能翻出什么大浪。说到底,他这一生都没换过老刘家的立场,但也没能给国家带来转机。
谯周呢?仕途顺风顺水,益州学界一哥,口才无敌。诸葛亮死时,他还单骑赴丧,刷足了忠诚人设。可到后期,成都危机,魏军压境,刘禅犹豫要不要抵抗,谯周拼命劝降。最终蜀汉一夜消亡,谯周不仅没受牵连,反而被魏朝封侯。历史滑稽到什么程度?关羽拼死斩颜良没升官,谯周靠嘴皮子就封了侯。后来司马炎称帝,还让谯周去洛阳当骑都尉,这回老谯身体不行,坚持回封地,没批,活活病死异乡。曾经风光无限,最后狼狈收场。
你说,这世上的道理是不是很绕?最能干的人被打压,会说话的混得风生水起。刘备那会儿是怎么想的?他自己未必说得准。用人标准,历史上总有一串反面教材。反正我觉得,这不就是真实的官场吗?大家都以为剧情会按自己剧本走,结果命运就是爱拧巴。到头来谁都没能全身而退,天子的宝座,乱世的小心思,等尘埃落定都成了没人计较的边角料。
你要是问我更佩服谁,我偏向费诗,哪怕被贬也有骨气,说话做事都不绕弯子。谯周能混得开也是本事,但靠嘴皮子混官场,碰上大变局,结局也好不到哪去。两个人的命运,一明一暗,其实都没能跳出那个时代的格局。历史不是剧本,没那么多正反派。你以为的“主角光环”,也许只是别人的剧本需要而已。
来源:历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