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龙江鸡西中介发的这段视频最近炸了屏:65 平的房子收拾得亮堂,水电气全通,折算下来每平才 153块。有网友调侃 “比买件羽绒服还便宜”,还有人连夜搜攻略,想复刻当年鹤岗的 “躺平神话”。
“大白菜房价”又刷新纪录了,简直比鹤岗还鹤岗!
“这房子1万2,你要是真心要,我抹个零头,1 万拿走!”
黑龙江鸡西中介发的这段视频最近炸了屏:65 平的房子收拾得亮堂,水电气全通,折算下来每平才 153 块。有网友调侃 “比买件羽绒服还便宜”,还有人连夜搜攻略,想复刻当年鹤岗的 “躺平神话”。
但评论区里,几个 ID 带 “鹤岗” 标签的网友泼了冷水:“先别急着收拾行李,我当年 4 万买的房,现在想白送都没人要。”
鸡西的房子真的这么便宜吗?要不要也入手一套呢?
鸡西的 “白菜房” 刚刷屏,中介就晒出了更魔幻的报价:同小区顶楼毛坯房,50 平喊价 6000,还能再砍;矿区老房更夸张,30 平只要 3000 块,相当于一顿火锅钱换个 “家”。
但在东北,这早不是新鲜事。2019 年鹤岗就靠 “5 万一套房” 成了网红,如今当地 600-900 元 / 平的房子一抓一大把。不止黑龙江,河南鹤壁、辽宁阜新这些曾经的矿业城市,都有类似的低价房。
有中介揭秘:“这些房子大多在老旧矿区,没电梯没物业,冬天暖气费一年就得 2000 多。房主早搬去市区了,留着就是赔钱,不如低价甩了省心。”
鸡西和鹤岗的命运出奇相似。这两座 “石墨之都” 当年靠挖煤挖石墨红火过,矿上工人工资曾比城里还高。可资源挖得差不多后,年轻人全往南方跑,2013 到 2021 年鹤岗市区人口少了 17%,留下成片空房子,像被遗忘的积木。
“在广州租两个月房的钱,能在鹤岗买套房”—— 当年这句口号,让无数年轻人揣着积蓄北漂(哦不,是北迁)。可如今第一批购房者,不少人已经狼狈撤离。
广东小伙小黄的经历最典型。2020 年他花 4 万买了 60 平房,又掏 1 万装修,以为能过上 “月薪 3000 也潇洒” 的日子。可冬天一到,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凌晨起来上厕所,拖鞋底粘在地上,呼气能看见白雾。” 小黄说,南方人根本扛不住这种冷,出门五分钟,睫毛能结霜,手指冻得发僵。更要命的是取暖费,一个冬天 2400 块,几乎吞掉他大半个月工资。熬到开春,他连夜打包行李回了广东,房子挂中介半年,至今没卖掉。
湖南夫妻小杨和小苏更憋屈。他俩从上海辞职去鹤岗,本想逃离 996,结果发现 “这里连内卷的资格都没有”。夫妻俩找遍全城,只找到两份月薪 1500 的工作,加起来 3000 块,还没在上海时的零头多。
“最崩溃的是没外卖!” 小苏吐槽,想吃碗热粉得走半小时,晚上 8 点后街上黑灯瞎火,想买包零食都得看小卖部脸色。住了半年,夫妻俩实在熬不住,把房子以 3 万低价甩卖,灰溜溜回了老家。
在鹤岗待过的人总结出三条 “劝退铁律”:南方人扛不住冷,年轻人赚不到钱,城里人忍不了闷。有网友算过账:“房子省的钱,不够补工资差额和精神损失费。”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败走麦城。在鹤岗待住的人,都摸透了一个秘诀:别把这里当 “归宿”,要当 “工具”。
山西的陈老师夫妻就是聪明的 “候鸟族”。退休后他俩花 5 万买了套两居室,看中的是鹤岗 47% 的森林覆盖率,“天总是蓝的,空气比老家清新多了”。
老两口的生活过得很惬意:早上爬山,下午下棋,周末去周边逛公园。但一到 10 月,他俩就收拾行李飞海南,等第二年 4 月再回来。“完美避开最冷的时候,相当于花小钱占了两个‘家’。” 陈老师说,退休金够花,又不用应付老家的人情往来,这日子比城里舒坦。
更厉害的是自媒体创业者王佳菲。她带着团队从广州搬到鹤岗,直接把低成本变成了赚钱利器。“在广州租办公室的钱,在这能买三套房子。” 王佳菲算了笔账,本地招员工月薪 4000 就够用,比广州省一半,加上政府给电商团队免费提供库房,成本一下降了不少。
现在她的直播团队月入超 4 万,比在广州时还赚得多。“我们靠网线吃饭,在哪都一样,鹤岗反而成了宝地。”
这些留下来的人有个共同点:要么收入不依赖本地(比如退休工资、线上创业),要么能避开城市短板。就像网友说的:“鹤岗不是乌托邦,但可能是某些人的游乐场。”
鸡西的房子还在刷屏,已经有人开始问 “该不该买”。结合鹤岗过来人的经验,这几个问题得先想明白:
1. 你能接受 “生活降级” 吗?
别光看房价便宜,得掂量掂量配套。这些低价房大多在郊区,菜市场、医院远,晚上出门得带手电筒 —— 鹤岗有姑娘说,当地 1 块 5 毛二的迷你手电筒是 “生存必备”。没有外卖、没有奶茶店,习惯了都市便利的人,大概率熬不过三个月。
2. 你的收入能 “脱离” 当地吗?
当地普遍工资 1800-3000 元,要是靠上班赚钱,可能连暖气费都交得费劲。除非你是自由职业者、自媒体人,或者有退休金,否则别轻易跳坑。
3. 房子砸手里怎么办?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鹤岗有房主降价到 2 万卖房,挂了一年都没动静。这些房子没人接盘,每月还得交物业费、暖气费,越留越亏。
有中介说得实在:“买房不是买白菜,得看你能不能住、能不能卖。要是只为图便宜,最后可能花一万买个‘烫手山芋’。”
说到底,鸡西也好,鹤岗也罢,万元房从来不是 “躺平捷径”。有人在这里找到清净,有人在这里赚得盆满钵满,但更多人只看到低价,没看到背后的代价。
当地的气候、小区附近的交通、就业、医疗、教育等,能否达到自己的要求和预期。
甚至当情况有变时,房子能否顺利卖出,也要纳入考量范围。
做个理智的买房客,好好了解目标城市,财尽其用,审慎消费,毕竟兜里的每一分都是辛苦钱。
来源:特别读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