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格力营收降了利润反倒能稳住?”10月30日,家电三巨头2025年三季报陆续披露,一组反差强烈的数据在消费者和投资者圈子里炸开了锅。美的集团以386.38亿元净利润、17.18%的净资产收益率坐稳行业头把交椅,净利润规模几乎是格力的1.8倍;而被外界担忧“增长
“格力营收降了利润反倒能稳住?”10月30日,家电三巨头2025年三季报陆续披露,一组反差强烈的数据在消费者和投资者圈子里炸开了锅。美的集团以386.38亿元净利润、17.18%的净资产收益率坐稳行业头把交椅,净利润规模几乎是格力的1.8倍;而被外界担忧“增长乏力”的格力电器,前三季度营收1376.54亿元同比微降,但215.77亿元的净利润却展现出顽强韧性,尤其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暴涨453.06%的表现,彻底打破了市场对其“增收难增利”的预判。
先把最核心的业绩账本摆清楚,这组数据藏着2025年家电行业的真实格局。2025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营收3647.16亿元,同比增长10.06%,净利润386.38亿元,延续了“营收利润双高增”的强势表现,旗下智能家居、暖通空调两大核心业务齐头并进,成为拉动增长的双引擎。作为对比,格力电器前三季度营收1376.54亿元,同比下降6.5%,但净利润215.77亿元守住了基本盘,28.5%的毛利率仍领跑白电行业,这种“营收微降、利润稳撑”的反差让不少人直呼意外。
夹在中间的海尔智家同样交出稳健答卷,前三季度营收2213.8亿元,净利润187.6亿元,同比增长16.1%,海外市场营收占比首次突破52%,全球化布局的优势持续释放。三家巨头的业绩分化背后,是三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策略,也折射出2025年家电行业“存量竞争下拼内功”的新逻辑。
美的:全品类+政策红利,385亿利润的增长密码
美的能稳坐行业龙头,关键在于十年前就布下的“全品类棋局”如今彻底见效。2025年前三季度,美的智能家居业务营收占比突破65%,从搭载AI节能芯片的空调到能自动调节温湿度的冰箱,再到扫拖一体的智能机器人,全品类矩阵全面覆盖家庭生活场景。这种布局恰好踩中了2025年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风口——其一级能效家电产品全线纳入补贴名录,仅上半年就通过政策红利拉动销量增长18%。
具体到核心业务,美的空调内销表现尤为亮眼,7月内销同比增长1.7%,8月虽受淡季影响略有波动,但整体增速跑赢行业平均水平 。更关键的是技术落地能力,美的自主研发的AIoT操作系统已接入超5亿台智能设备,用户通过手机APP就能实现空调、窗帘、灯光的联动控制,这种场景化体验让其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均价提升带动毛利率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
渠道端的“T+3”模式则成了降本增效的关键。通过按需生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美的库存周转天数缩短至28天,比行业平均水平快40%,仅仓储成本就节省了近10亿元。线上线下的协同布局更让其如虎添翼:线下深耕三四线城市网点,线上通过子品牌华凌精准对接年轻用户,2025年上半年仅抖音直播渠道销售额就突破80亿元,全渠道覆盖让美的在存量市场中不断收割份额。
格力:营收降利润稳,靠“减法”和新业务撑住基本盘
格力的“反差业绩”,本质是“做减法”和“抓增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空调行业外销下滑的压力——7月外销同比下降15%,8月降幅收窄至10.5% ,格力主动收缩低毛利的海外代工业务,聚焦高毛利的自主品牌和高端机型,这直接推动空调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成为利润的“压舱石”。
更值得关注的是多元化业务的突破。2025年上半年,格力智能装备板块营收同比增长20.9%,工业制品及绿色能源板块增长17.13%,这些高增长业务虽占比仍不足20%,但已成为重要的利润补充 。渠道变革也在释放新活力,通过“董明珠健康家”线下门店升级和抖音直播发力,格力上半年线上销售额突破50亿元,直接带动冰洗等生活电器销量增长22%,逐步摆脱对空调的过度依赖。
现金流的表现更能说明问题。格力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283.29亿元,同比暴涨453.06%,一方面得益于销售回款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源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精准控制。手握充足现金的格力,在研发投入上毫不吝啬,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超60亿元,重点投向智能家电和新能源领域,为长期增长储备动能。
海尔:全球化破局,海外市场撑起半壁江山
海尔智家的增长逻辑则聚焦“全球化+高端化”。2025年前三季度,其海外市场营收突破1151亿元,占比达52%,其中欧洲市场营收同比增长21.3%,中东北非市场增速更是高达28.7%,成为对冲国内市场波动的“稳定器”。与其他企业“低价走量”的出海模式不同,海尔通过本土化运营深耕高端市场,在德国推出的AI嵌入式厨电套装、在中东打造的智能空调系列,均实现了15%以上的溢价销售。
国内市场上,海尔的场景化转型成效显著。旗下“三翼鸟”场景品牌门店已在全国开出超3000家,用户可以实景体验“智慧厨房”“健康浴室”等全套解决方案,2025年前三季度场景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2.5%。在冰洗核心业务上,海尔同样保持优势,冰箱行业线下销售额8月同比增长16.1%,洗衣机线下增速达20.4%,均领跑行业 。
数字化改革则为增长赋能。通过打通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数据,海尔新品上市周期缩短30%,库存周转效率提升25%,在行业均价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其白电产品均价逆势上涨3%,毛利率稳定在27%左右,展现出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
行业新逻辑:存量竞争下,“内功”比规模更重要
三家巨头的业绩分化,实则是2025年家电行业转型的缩影。根据行业数据,当前家电市场大盘稳定在9000亿元左右,增量空间有限,存量竞争成为主旋律。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追求营收规模已不再现实,谁能在产品结构、成本控制、渠道效率上做得出色,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也愈发明显。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重点补贴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智能家电,美的的全品类智能产品、海尔的高端场景方案、格力的节能空调均精准契合政策导向,政策红利成了业绩增长的“助推器”。与此同时,线上渠道的重要性持续提升,抖音等社交平台成为新的流量入口,格力、美的纷纷加码直播电商,通过直面消费者实现精准营销,这也倒逼传统家电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行业竞争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美的将高端空调的AI节能技术下放到中端机型,格力针对年轻用户推出高性价比子品牌,海尔则把全屋智能方案的门槛拉到万元以内。2025年的家电市场,消费者不用为品牌溢价过度买单,反而能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技术更先进的产品。
从行业发展来看,这场转型传递出清晰的信号:家电行业已从“规模扩张”进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无论是传统巨头还是新兴玩家,唯有紧跟政策导向、贴合用户需求、持续技术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美的的全品类领跑、格力的利润坚守、海尔的全球化突破,都是企业适应行业变化的主动选择。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家现在用的是美的、格力还是海尔的家电?你更看重产品的智能体验、核心性能还是性价比?在你看来,未来家电巨头的竞争焦点会放在哪些领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轻风一点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