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一提到俄罗斯族,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可能是金发碧眼、讲俄语的人,但实际上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看法已经有点过时了,俄罗斯族人的外貌、语言甚至吃的东西都变了,很多人都和汉族人没什么两样,融合度很高,他们对中国有着深深的归属感,这不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还
在中国,一提到俄罗斯族,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可能是金发碧眼、讲俄语的人,但实际上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看法已经有点过时了,俄罗斯族人的外貌、语言甚至吃的东西都变了,很多人都和汉族人没什么两样,融合度很高,他们对中国有着深深的归属感,这不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还得益于国家长久以来的民族政策。
追溯到清朝,俄罗斯族的历史根源可追溯至17世纪,那时,清朝与沙俄边境冲突致使一些俄罗斯士兵被清军俘获,这些士兵被编入北京八旗,成为早期俄罗斯族的“先人”。后来,康熙年间,部分俄罗斯士兵随着雅克萨战役的结束迁徙至北京,融入当地社区,18世纪以后,许多俄罗斯人陆续迁入新疆北疆,士兵、农民、传教士都有涉及,他们的到来也为这个民族的融合播下了种子。
鸦片战争之后,沙俄在中国部分地区建立了居民点,这使得更多俄罗斯人涌入新疆以及东北等地。十月革命之后,一部分属于沙俄的移民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且逐渐成为中国国籍,成为中国的正式公民,这一发展让俄罗斯族人口在中国有所增长,人口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也使得这一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在这之中,额尔古纳河地区成为俄罗斯族聚居地之一,特别是闯关东的山东人和当地俄罗斯人跨国婚姻,使得这个地区增加不少混血家庭,这个地区的俄罗斯族人也因此更为多元。
俄罗斯族的迁移与人口变动并不是单向的潮流,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苏关系起伏之时,不少仍保有苏联国籍的俄罗斯族人选择回到苏联居住,这一“返乡潮”对于在新疆生活过的俄罗斯族成员而言,亦是一次人口上的“回流”,仍然有选择留在中国的俄罗斯族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个民族才被确认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获得了合法的身份与应有的尊重,在政策的帮助下,他们享受着平等的民族政策,这为该民族与汉族等周边民族的自然融合提供了基础,在这种融合中既没有强制也没有人为干涉,一切水到渠成。在俄罗斯族分布最集中的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如今这里的村民在外貌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年间俄罗斯人的遗传特征已经被东亚特征所取代,如今想要找到保留着俄罗斯人特征的村民,只能在少数人中寻觅到了。在与汉族、蒙古族长期通婚的背景下,几代人的基因融合让这个民族呈现出新的面貌。
更有趣的是,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的变化,也悄悄地改变了俄罗斯族的外貌和习性。在中国的俄罗斯族,传统的俄罗斯面包,奶酪,腌菜的饮食文化也逐渐搬上了中国家庭的餐桌上,饺子,炖酸菜这种中国美食早就成了人人皆知。在生活习惯上,俄罗斯族虽然保留了过年摆圣诞树的旧习惯,但是春联,饺子这种中国年味儿十足的玩意儿早就成了家庭团聚的一部分。
语言上的演变也很大,很多年轻一代的俄罗斯族人不会讲俄语,完全用汉语交流,就算会讲俄语也只会几句,日常用语而已,年龄稍大的中年人跟老年人交流时才会偶尔冒出几个简单的俄语词语,语言上的演变也加速了他们融入中国社会。
历史上俄罗斯族对国家的贡献也不可不提,20世纪30年代新疆的俄罗斯族在与旧军阀的战斗中组织了“归化军”,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积极参加东北抗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加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解放后的三区革命,新疆的俄罗斯族军官也是积极的参与者,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洒下了汗水,甚至鲜血。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投入了诸多资源来改善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在分地分房等政策的支持下,俄罗斯族在中国找到了安身之所,而且国家还为少数民族设置了专门的学校和医院,在中俄文化交融最深厚的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那里的旅游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从最初的几户家庭旅馆发展到如今的一百家,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可以说,这种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为俄罗斯族同胞追寻美好的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提升了他们对中国的认同感。
国家还保护并弘扬俄罗斯族的传统文化,在政策的支撑之下,恩和乡多次举办文化活动,与传统服饰,节庆习俗有关的展览,这种民族特有的文化得以传承,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双重政策,让俄罗斯族人对自己的在中国的身份感到自豪。
对于俄罗斯族来说,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是分开的,他们可能保留着很多俄罗斯的文化传统,但在国家层面上,他们知道中国给了他们安定的生活和发展机会,所以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他们幸福的生活,比文化上的渊源更能稳固他们的认同。
俄罗斯族在边疆地区的一系列努力与奉献,已然成为中华民族融合方面的一个鲜活范例,他们在守卫边疆,推动经济建设等方面付出了努力,而且,他们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流传和民族特色,亦推动了文化交流的繁盛局面,他们的融合历程,亦为中国民族融合政策给予了深刻的启迪,尊重文化差异,推动各民族和谐共处,不以同化为方针,让民族特色与国家归属形成良性互动,这样的民族政策在俄罗斯族身上体现得最为直接。
如今,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创造着美好的明天,俄罗斯族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真心热爱着脚下这片土地,也给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在民族团结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这样的多元性将会成为推动中国更加繁荣昌盛的加速器,也是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的成功体现。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