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了?98 元一串还排 300 米!奶皮子糖葫芦杀疯全国,网友吵翻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12:40 1

摘要:“一串糖葫芦卖 98 块?深夜十点还排着长队,这到底是美食还是‘智商税’?”10 月 29 号,上海长宁区某店铺的奶皮子糖葫芦突然冲上热搜,网友晒出的价目表让人大跌眼镜 —— 线上售价 98 元一串,线下虽只要 49 元,可队伍能从店门口绕到街角。更离谱的是,

“一串糖葫芦卖 98 块?深夜十点还排着长队,这到底是美食还是‘智商税’?”10 月 29 号,上海长宁区某店铺的奶皮子糖葫芦突然冲上热搜,网友晒出的价目表让人大跌眼镜 —— 线上售价 98 元一串,线下虽只要 49 元,可队伍能从店门口绕到街角。更离谱的是,杭州、南京等地的队伍动辄 300 米长,有人排俩小时就为尝一口。这串加了奶皮子的糖葫芦,凭啥能让全国人疯狂追捧?背后藏着怎样的消费密码?

要搞懂这股热潮,得先说说这奶皮子糖葫芦到底是个啥新鲜玩意儿。它跟咱们小时候吃的传统糖葫芦可不一样,不是简单的山楂裹糖衣,而是把内蒙古特产的奶皮子切成小块,夹在山楂、草莓这些水果中间,有的还会塞点软糯香米,外层再裹上薄薄一层冰糖壳。奶皮子本身带着醇厚的奶香味,跟水果的酸甜碰撞在一起,口感确实比普通糖葫芦丰富不少。有吃过的人形容:“咬下去先是糖壳的脆,接着是水果的汁水,最后是奶皮子的绵密,像在吃固态的酸奶甜品。”

但光好吃可撑不起这么夸张的热度,真正让它火起来的,是全国各地那吓人的排队场面。10 月 24 号周五晚上 7 点,杭州上沙路一家炒货店门口,队伍沿着人行道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街角的红绿灯处,“保守估计得有 300 米长,排到队尾得绕三圈”。

正在排队的李小姐裹着风衣,手里攥着手机刷短视频,她无奈地说:“本来跟朋友约着吃火锅,刷到这糖葫芦的视频就改道了,已经排一个多小时了,前面起码还有 50 个人。” 最终她花 50 块买了两串奶皮子草莓糖葫芦,比普通草莓糖葫芦贵了 10 块钱,尝了一口后点点头:“确实比普通的好吃点,但排俩小时有点不值当。”

杭州的热闹还没散去,南京的网红 “燃姐” 又把热度推向新高。10 月 27 号下午 3 点半,南京栖霞区玲珑里广场上,社区专门给 “燃姐” 安排的固定摊点旁,卖糖葫芦的小推车还没到,队伍已经排了近百米。有大爷带着孙子来排队,说 “孙子刷抖音看到的,非得来买”;还有年轻情侣特意从江宁区赶过来,就为拍个打卡视频。“燃姐” 在家负责制作,丈夫开着电动车送货,婆婆在现场收钱递货,三个人忙得脚不沾地。近 600 根糖葫芦,从下午 4 点卖到晚上 7 点半就全卖光了,婆婆擦着汗说:“这几天天天如此,手都数钱数酸了。”

可这被疯抢的糖葫芦,真有那么好吃吗?晨报记者特地去上海另一家排队的店铺实探,工作日下午两点,队伍依然排了 20 多米。有两个小姐姐上午刚来过,下午又折返回来:“早上没吃到菠萝蜜夹草莓口味的,特地再来碰运气。奶皮子吃多了有点腻,糖衣挺薄的,就是化得快,拿到手得赶紧吃,站在路边三口两口就吃完了。” 记者排了半小时队,买了奶皮子晴王冷萃、菠萝蜜夹草莓和凤梨三种口味,花了 50 块钱。尝下来发现,菠萝蜜夹草莓的确实不错,菠萝蜜的甜中和了草莓的酸,奶皮子的香味也很突出;但晴王葡萄的就很一般,葡萄有点酸,跟奶皮子不太搭。总的来说不算踩雷,但也没到让人惊艳的程度。

网友们的看法更是两极分化。喜欢的人把它夸上天:“没吃到前心想高低得尝尝,吃到后发现明天还想排!”“我本来不爱吃糖葫芦,这玩意儿吃着像甜品,不是传统糖葫芦的味道,能接受这个价格。” 还有人觉得新鲜:“水果很新鲜,奶香味浓郁,偶尔吃一次挺解馋的。”

可吐槽的人也不少,首当其冲的就是价格:“内蒙古 40 块钱五六串,到上海翻十倍,这溢价也太离谱了!”“普通糖葫芦十几块,加层奶皮子就卖 25,这是把消费者当冤大头吗?” 更有人看不懂这股热潮:“真搞不懂有啥好抢的,不就是糖葫芦加了点奶皮子吗?火得莫名其妙,糖葫芦都成‘价格刺客’了。” 还有些理性的网友持观望态度:“等两个月热度过去了再吃,到时候肯定不用排队,价格说不定还能降点。”

其实这股糖葫芦热潮的背后,是整个糖葫芦行业的 “升级”。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在有 3437 家糖葫芦相关企业,近十年注册量一直在涨,2024 年一年就注册了 864 家,创了近十年新高。今年到现在也已经注册了 608 家,其中成立 1-3 年的企业最多,占了 27.38%。从地区分布看,华东地区的糖葫芦企业最多,占了 34.22%,这也能解释为啥上海、杭州这些华东城市的热度最高。越来越多商家开始在传统糖葫芦上做文章,除了奶皮子,还有芝士味、巧克力味的,就是想靠创新吸引年轻人。

在我看来,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火,本质上是 “网红经济” 的又一次狂欢。奶皮子的加入确实让传统糖葫芦有了新意,满足了年轻人追求新鲜的心理;再加上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排队场景被反复拍摄发酵,形成了 “越排队越多人抢” 的恶性循环。但这种靠热度撑起来的火爆,往往持续不了太久。就像之前的脏脏包、肉松小贝,火的时候人人追捧,热度一过就无人问津。

而且商家借着热度漫天要价的做法,实在不地道。成本明明不高,却凭着 “排队效应” 把价格炒到几十上百,最终伤的还是消费者的心。等大家的新鲜感过去,没人愿意为虚高的价格买单,这些店铺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说到底,美食的本质还是味道和性价比。奶皮子糖葫芦确实有创新,但要是脱离了 “好吃不贵” 的根本,只靠炒作和排队制造热度,再火的网红美食也会凉得很快。希望商家能多在口味和品质上下功夫,而不是盯着短期利益漫天要价;也希望消费者能多一点理性,别为了所谓的 “打卡” 跟风排队,毕竟好吃的美食从来不需要靠排队证明价值。等这股热潮过去,要是还有人愿意安安静静地做、踏踏实实卖,就算不用排队,我也愿意买一串尝尝。毕竟,能长久留住人的,永远是味道本身,不是那些虚头巴脑的热闹。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来源:日照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