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觉醒来,朋友圈炸成两半,一半在骂‘渣’,一半在骂‘蹭’,而我只想问一句:到底哪儿有监控?
“一觉醒来,朋友圈炸成两半,一半在骂‘渣’,一半在骂‘蹭’,而我只想问一句:到底哪儿有监控?
”
徐紫茵15号凌晨开直播,哭到鼻子发红,承认上回那篇小作文里有“带着情绪的措辞”,但死活咬住那句“李云迪想把我往酒店拽”——说归说,酒店名字、房间号、大堂摄像,一个没提。
弹幕飞过去“证据呢”“要不报警”,姑娘直接把电脑一合,留下“等心情好一点再说”。
不是不信,只是吃瓜久了都变机灵:两年前那封“嫖娼道歉信”把李云迪从云端拍到地面,如今再添一记旧料,网友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为啥现在才说?
”时间线一扒,尴尬,姑娘嘴里的“事发”那三天,北京音乐节还能找到李云迪在红毯签名的视频。
空窗期?
更像空手套热搜。
圈里小助理私下吐槽:当时《哥哥》第四季连夜剪片,光是删掉李云迪的镜头,节目组就烧掉2000万预算,现在一听这“旧事重提”,直接一句“别吵了,法务部头疼得想原地退休”。
毕竟,2023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已经接到27起“小作文维权”,19起败诉,全是证据链稀碎。
法律博主也出来敲黑板:迷奸未遂要拿体液、监控、伤痕,缺一样都难立案,谁主张谁举证,不是谁哭得响谁赢。
更魔幻的是,有人扒出徐紫茵去年住过回龙观那家精神病院,出院后微博像过山车——上午岁月静好,晚上“人间不值得”。
李汶翰粉丝顺势甩出时间线:早在2019年,她和李汶翰就互删合影,如今却把前任也拖进来,说是“阴影”。
吃瓜吃着吃着就成病历本,谁还敢随便站队?
钢琴圈这边更冷。
四川音乐学院连夜拆了工作室牌匾,官网干净得像从没挂过。
国际赛事的评委名单里“Li Yundi”三个字一夜间消失,原定的2024全球巡演直接退款加“抱歉”。
最惨的是他名下的“云迪音乐”,天眼查提示“经营异常”,合同纠纷一串小红点。
网友感慨:当年肖赛冠军的天之骄子,现在连微博都不敢更新,最新一条还停留在那句“我会反思”。
有人骂徐紫茵吃流量;也有人骂李云迪翻车活该;还有人悄悄去豆瓣开组:“如果真有证据,敢不敢直接报警?
”帖子很快被淹没在“蹲后续”的队形里——大家都等一个硬锤,也怕空口把人饭碗砸穿。
毕竟这两年,“小作文反转”的剧本反转到麻木。
说穿了,这不是瓜,是一面镜子。
镜子这边的人,想宣泄;镜子那边的人,怕误伤。
有人记得李云迪早年练琴磨出血泡,演奏会结束还要把观众掉地上的手机擦干净;也记得酒店走廊里突然伸过来的那只手。
真假未定之前,所有情绪都廉价。
唯一能确定的是:如果真有犯罪,请报警;如果只是情绪,也请去找心理医生。
网友的钱包和键盘,救不了任何当事人。
来源:儒雅雪梨uljx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