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短一年时间,全球金价银价突破40年尘封纪录,铜价、铝价、稀土股价更是全线飞天。当全球货币踏入暗潮汹涌的风暴,为什么元素周期表中这些古老的元素,突然成为左右历史周期的关键?这难道是财富洗牌的前兆?
短短一年时间,全球金价银价突破40年尘封纪录,铜价、铝价、稀土股价更是全线飞天。当全球货币踏入暗潮汹涌的风暴,为什么元素周期表中这些古老的元素,突然成为左右历史周期的关键?这难道是财富洗牌的前兆?
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深刻——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从中国、美国、俄罗斯到欧洲,每一个大国、每一个普通人,都注定无法从这场战争中脱身。
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更惊人的事实,今年以来,不只是金银双手打破历史纪录,有色金属同样迎来狂欢——铜价上涨20%,钴价暴涨100%,铝价创下11个月以来的新高。
那些我们初中就耳熟能详的元素周期表“老熟人”,正被资本疯狂追捧。更有资本大佬和金融机构预测:属于有色金属的盛宴,才刚刚开始。
金银贵为“硬通货”涨价还能理解,可铜、铝这些满大街都是的东西,凭什么疯狂涨价?
最近,世界顶级金融机构高盛发布了一篇惊世骇俗的报告,核心结论只有一个:未来铜将和石油、天然气一样,成为大国必争的战略命脉。支撑这个论断的,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AI革命带来的恐怖电力需求。
高盛预测,未来数年,一家头部AI企业的用电量,可能相当于现在一整个中等国家的用电量。可问题是,欧美早已去工业化多年,老旧的电网系统根本无法和中国特高压抗衡。
想在AI赛道和我们一较高下,欧美必须重建电网——而建电网最核心的材料,就是铜。
铜的导电性能在金属中首屈一指,电网、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都离不开它。AI风暴下,全球铜矿需求激增,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高盛甚至给出具体预判:未来两年全球铜价可能突破每吨11000美元。这是什么概念?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约60美元一桶,七桶油约一吨,总价才420美元——届时铜价将比油价贵20倍以上。
白银的涨价逻辑更特殊。很多投资小白以为“黄金涨白银必跟”,但这次真不是跟风。黄金有全球央行持续增持托底,可你见过哪家央行大规模买白银?真正推动银价暴涨的,是光伏产业。
光伏组件的银浆需要大量白银,未来光伏产业对白银的需求将占全球总需求的一半左右。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每年需要白银4.8万吨,但实际产能只有3.4万吨,存在1.4万吨的巨大缺口。如今世界白银市场已经连续五年供不应求,缺口还在逐年扩大,涨价自然成了必然。
至于钴,更是被称为“新能源和AI产业的关键先生”。全球66%的钴用于动力电池生产,而作为新能源电池大国,中国的钴需求量占比高达87%。
更关键的是,5纳米AI芯片的制造也离不开钴。通俗点说,要是世界上所有钴突然消失,咱们的新能源汽车会集体报废,手机会变成板砖,AI系统也会彻底瘫痪。
正因为这些金属是工业革命的“命脉”,一场全球性的资源博弈已经打响。今年7月,特朗普亲手点燃“铜矿战争”导火索——宣布对进口铜加征50%关税,意图很明确:捍卫美国铜业在AI战争中的竞争力。消息一出,全球铜期货价格立刻暴涨10%以上。
欧洲也没闲着,今年3月公布的47个战略项目清单中,锂、镍、钴等金属赫然在列,摆明了要抢占新能源产业链的资源高地。而那些坐拥资源的小国,也开始“挟矿自重”——非洲54个国家中,有一半已经对金属出口实施管制。
今年2月,世界钴矿第一大国刚果(金)宣布限制钴出口,消息传出没几个月就引爆全球金属市场,钴价扶摇直上。
今年9月,印尼的世界第二大铜矿格拉斯伯格铜矿因自然灾害停工,直接导致27万吨铜从全球市场“蒸发”——这些铜足够制造300万辆新能源汽车。消息落地后,铜价又迎来一波暴涨。
而这一切的背后,还有一场更隐秘的货币危机在推波助澜。众所周知,美元是世界货币,各国都要持有大量美元储备。
但美国为了缓解美债危机,常年无限制印钞、放水、降息,导致美元持续贬值——毕竟美元一贬值,美国欠的债就变相减少了。
如今新一轮美联储降息已迫在眉睫,各国央行心里都有本账:与其持有不断贬值的美元,不如囤积黄金、铜等硬资产。这种“去美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让金属之争愈演愈烈。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的处境尤为关键。我们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锂电池产能占全球60%,光伏组件产能占全球70%——这些优势产业,都需要海量有色金属作为支撑。面对激烈的资源博弈,中国早已布下两步大棋。
第一步,全球战略布局,锁定资源支点。秘鲁是全球白银产量第一的国家,我们通过投资秘鲁廷塔雅等项目,让秘鲁成为中国稳定的白银供应基地;同时参与中欧班列等项目,与波兰等白银生产大国深化合作,确保供应链稳定。
在非洲,比亚迪、宁德时代、紫金矿业等中国巨头纷纷布局锂矿、钴矿;在东南亚,我们拿下多个镍矿、铝矿项目,迅速扩大全球资源份额。
第二步,深耕国内勘探,挖掘本土潜力。今年7月,中国学者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820米处,探明全球最深的工业铀矿——有了这个矿,未来几十年中国核产业将立于不败之地。9月,辽宁大东沟发现世界级金矿,资源量近1500吨。
更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四省区,勘探出一条长2800公里的“亚洲锂矿走廊”,资源潜力超3000万吨。
加上内蒙古、湖南等地的找矿突破,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飙升至16.5%,排名从第六跃升至世界第二。
正是这些未雨绸缪的布局,让中国在全球金属之战中站稳脚跟,真正做到“手中有矿,心中不慌”。
这场金属涨价潮,本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资源重构,是货币体系动荡下的价值回归,更是大国战略博弈的前沿战场。
金银铜铝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支撑产业升级、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筹码。
来源:翼峰说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