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原创作品《时间的声音》压轴登场 “荷花奖”终评第二场演出精彩继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12:06 1

摘要:作为中国舞蹈最高奖项,“荷花奖”自1998年创办以来首次在新疆终评,不仅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民族民间舞的艺术盛宴,更通过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原创作品《时间的声音》等17部优秀作品的同台竞演,展现了国家级文化活动赋能新疆文化发展的深远意义。

10月30日,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舞蹈作品《时间的声音》登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舞台。(记者王畅彤摄)

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演员们表演的舞蹈《心中的红潮绿浪》。(记者石磊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演员们表演的舞蹈《一棵松》。(记者石磊摄)

四川师范大学演员们表演的舞蹈《格桑花开了》。(记者石磊摄)

山东艺术学院演员们表演的舞蹈《呢喃》。(记者王畅彤摄)

部分作品亮点

《时间的声音》

以油画《木卡姆》为蓝本,刻画代代传承者群像。时间无声,土地留痕,展现文明根系的生命传递。

《雪脉·阿勒泰》

将万年岩画中的滑雪智慧搬上舞台,关联古今,以舞蹈语言展现“人类滑雪起源地”的生命律动与冰雪荣光。

《心中的红潮绿浪》

鼓槌擂响黄土地脉搏,以黄、绿、红三色意象,展现陕北儿女代代接力,让沙漠变绿洲,谱写黄土高坡不朽赞歌。

《一棵松》

以舞蹈家张荫松为原型,展现其如松扎根,毕生坚守舞蹈教育、构建海阳秧歌教材、实现活态传承的执着人生。

《呢喃》

以海阳秧歌“燕舞”元素,塑造严慈师者。从哺育到放手,声声呢喃中,咏唱甘为人梯的奉献与嘱托。

格桑花开了》

格桑花是新时代藏族女性的象征。她们扎根泥土,迎着阳光傲然绽放,载着温暖与希望,向阳而生。

扫描二维码,17个舞蹈作品抢先看

新疆网讯(记者王畅彤)10月30日晚,第十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第二场演出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继续上演。

作为中国舞蹈最高奖项,“荷花奖”自1998年创办以来首次在新疆终评,不仅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民族民间舞的艺术盛宴,更通过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原创作品《时间的声音》等17部优秀作品的同台竞演,展现了国家级文化活动赋能新疆文化发展的深远意义。

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现场,记者看到不仅本地文艺爱好者乐享其中,更有国内其他省市游客专程前来赏“荷”,共赏舞蹈艺术之美,在金秋的乌鲁木齐留下一段有关“夜下荷花开”的美好回忆——

“荷花奖”在疆终评成热议话题

本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首次落地新疆,51个舞蹈作品入围终评,涵盖众多类型舞蹈语汇。

10月29日的首场演出,17个优秀舞蹈节目依次登台,从激昂的草原舞步到婉约的沿海风韵,每一个作品都以独特的舞蹈语言诠释着民族精神,让观众在百态花开中邂逅艺术之美。

10月30日精彩继续,从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舞蹈作品《心中的红潮绿浪》到天津音乐学院舞蹈作品《我心中的格桑美朵》,从山东艺术学院舞蹈作品《呢喃》到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作品《声生不息·铜铃魂》,可谓荟萃全国各地优秀舞蹈团体,共同呈现高品质的文化盛宴。

天津音乐学院舞蹈作品《我心中的格桑美朵》演员闫子鹏告诉记者,这次是他第一次来到新疆,感觉大开眼界,感受到了新疆的现代与热情,感受到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和壮丽锦绣。

“这几天我身边的朋友都在讨论‘荷花奖’来到新疆,问我参与演出的感受,我觉得很振奋,能成为‘荷花奖’首次落地新疆的见证者,我会把所见所闻带回家乡,和大家分享。”

对于“荷花奖”的到来,也令新疆本土文艺院团倍感振奋。昌吉回族自治州艺术剧院编导赛晓丽说:“能够入围终评,我很自豪。能够和全国的优秀团体同台演出,我觉得也是一种相互学习交流促进舞蹈水平的机会,激励我们彼此学习,将来创作出更出色的作品。”

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作为承办地,其现代设施也为这场艺术盛宴提供了完美舞台。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文化馆等场馆共同构成的文化矩阵,也为大家提供了了解新疆人文的生动平台。

来自中国台湾的游客杜佳伦主修民族民间舞,此行她专门来参加“荷花奖”的交流,看完整场演出后感慨道:“演出非常精彩,尤其是《铁姑娘》让我感动落泪,那是让我最感动的。我十分期待后续的节目,也希望未来能到中央民族大学交流学习。”

《时间的声音》惊艳终评舞台

一段不到8分钟的舞蹈能讲述怎样的故事?

10月30日22时30分许,由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创作的舞蹈《时间的声音》作为压轴节目登台。作品以画家哈孜·艾买提的油画《木卡姆》为蓝本,在萨塔尔琴的悠扬旋律中,通过刚柔并济的舞步,刻画了一代代挖掘、传承与保护木卡姆艺术的人物群像。

编导张慧阐释创作理念:“画作本无声,木卡姆却传唱至今;时间本无语,辽阔的土地却深深镌刻下传承者们的足迹。前赴后继的年轻一代,正用生命传递着中华优秀文明的火种”。舞台上,舞者以富有张力的动作,呈现从民间艺人到现代保护者的代际接力,共同致敬这一项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瑰宝。

这段精彩的舞蹈叙事,也将观众的思绪引向1951年——受文化部、民委委派,万桐书夫妇带着年仅1岁多的女儿远赴新疆,投身于木卡姆艺术的抢救性保护工作。

万桐书先生的女儿万静曾在采访中说:“我的父亲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木卡姆艺术,在挖掘、整理、保护、传承与研究中成就卓著。那个年代,像父亲这样默默无闻支援边疆的学者还有很多。希望更多人了解这些为新疆建设付出毕生心血的前辈,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动人的故事与精准的舞蹈编排相得益彰,舞者们以深情的演绎,赢得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乌鲁木齐观众麦吾兰·麦麦提是一名木卡姆艺术爱好者。演出结束后,他眼含热泪说道:“舞蹈中老艺人将乐器交给年轻一代的那一幕,让我仿佛看到了爷爷当年将木卡姆传给我的样子。”

艺术交流平台激发文化消费活力

“荷花奖”不仅是文艺团队角逐的最高奖项,也是广大舞蹈爱好者及培训团体交流学习的平台。

10月30日,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内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从大厅到观众席,来自乌鲁木齐及周边城市的舞蹈培训团体和舞蹈爱好者们在展板前合影留念,热烈讨论着精彩节目,猜测本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将花落谁家。

当晚,来自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山东艺术学院、新疆阿勒泰地区歌舞团、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等艺术团体的17个风格各异的舞蹈作品轮番上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点燃全国观众的热情。每一支舞蹈都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讲述着动人的故事。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舞蹈作品《一棵松》以山东籍舞蹈艺术家张荫松老师为原型,展现其一生对舞蹈艺术的执着追求;云南演艺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歌舞剧院)舞蹈作品《望山》曾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快闪,当天他们以“完整版”形态登台,这支男子群舞表现男人的担当和勇敢,诠释男人如山的情感表达;新疆阿勒泰地区歌舞团与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联袂带来的舞蹈作品《雪脉·阿勒泰》是本届“荷花奖”新疆四个入围作品之一,用舞蹈形式讲述中国·新疆·阿勒泰被国际公认为“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的由来,将上万年前的文化瑰宝呈现在了世界面前……

“这是一场难得的舞蹈艺术盛宴。”连续购买三天门票的观众冯萌萌说,“‘荷花奖’不仅让我欣赏到顶尖作品,更为我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灵感。”

各参赛团队在切磋技艺的同时,也深入交流创作理念。

《雪脉·阿勒泰》编导刘晶晶感慨:“新疆是歌舞之乡,阿勒泰有深厚的冰雪文化资源,二者相结合就是我们创作的灵感,在本届‘荷花奖’我看到了众多作品的独特创意,通过参赛和观看其他优秀团队的作品,我们对舞蹈艺术的创新表达有了更深理解。”

“荷花奖”的举办有效激发了乌鲁木齐文化消费潜力。据晚报票务数据显示,三天演出门票全部售罄。这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成为乌鲁木齐文旅发展的强劲引擎。很多观众在购买演出门票的同时,也通过网络了解大巴扎步行街、领馆巷等特色街区,亲身体验这座“时时有歌声、处处是舞台”的城市魅力。

据悉,10月31日的最后一场演出中,北京舞蹈学院的《高坡坡路遥遥》、西安音乐学院的《老腔》以及新疆艺术剧院舞蹈团的《帕米尔的鼓声》等作品将相继登场,继续在金秋的乌鲁木齐书写艺术交融的动人篇章。

创作揭秘

为何命名《时间的声音》

编导张慧解读其中深意

10月30日18时,距离第十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第二天的演出开场不足3小时,记者采访了《时间的声音》编导之一张慧。

今年35岁的张慧是地道的乌鲁木齐人。“很久之前,我就想创作一部关于木卡姆艺术的舞蹈作品。从2023年正式启动创作至今,这部作品已历经两年精心打磨。”张慧介绍,《时间的声音》以著名画家哈孜·艾买提的油画《木卡姆》为创作蓝本,通过舞蹈语汇刻画了历代传承者挖掘与保护民族文化的群体肖像。

谈及《时间的声音》名字由来,张慧阐释道:“原作名为《木卡姆随想》,但随着创作的深入,我们意识到原先的名字已难以承载作品的深层内涵。我们想表达的是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传承的本质——她不是博物馆里封存的标本,而是用生命灌溉的文明根系。木卡姆艺术传唱至今,时间虽无声,辽阔土地上却深深镌刻着传承者的足迹。我们用舞蹈讲述这段故事,展现时间里的传承故事,这就是《时间的声音》名字的由来。”(记者王畅彤)

相关新闻

荷花奖“云端绽放”

多平台直播点燃全民赏舞热情

“没买到‘荷花奖’终评门票?没关系,我们在‘云端’相见!”10月30日20时30分,第十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第二场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拉开帷幕。为方便更多观众欣赏这场艺术盛宴,主办方特别推出多平台同步直播,让舞蹈爱好者足不出户,也能沉浸式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

本场演出汇聚了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山东艺术学院、新疆阿勒泰地区歌舞团、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等院团带来的17个风格各异的舞蹈作品。各团队同台竞演,共同角逐中国舞蹈的最高荣誉。

本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突破地域限制,通过中国舞蹈家协会央视频客户端、中国文联艺苑百花抖音号、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乌鲁木齐晚报、新疆网短视频号等多个平台,对接下来两场的终评演出进行同步直播。

“原本遗憾没有买到‘荷花奖’终评竞演的门票,没想到昨天刷到了乌鲁木齐市融媒体和乌鲁木齐晚报的直播,欣赏到了国内顶尖民族民间舞蹈,真的太圆满了。”舞蹈艺术爱好者武长兴说。

本届“荷花奖”终评直播不仅全程呈现演出实况,还特别设置“高光时刻”短视频精选环节,通过中国舞协官方视频号等新媒体矩阵,提炼舞作的精华片段。从阿勒泰雪原的牧歌情韵,到齐鲁大地的文脉传承,舞者们以肢体语言诠释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深邃内涵,而直播镜头则将这场炽热的文化对话传递至更广阔的观众群体。瞬间的精彩得以持续绽放,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多元、便捷的精神食粮,真正实现了艺术与观众的“零距离”接触。

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此次落地乌鲁木齐,是对新疆文艺发展的充分认可,也借助“直播+短视频”的融媒体传播模式,推动舞蹈艺术从剧场走向大众。云端观舞,不仅是科技的温度,更是文化传承的深度。让高雅艺术走进千家万户,点燃全民舞蹈热情,助力中国舞蹈事业蓬勃发展。敬请关注各平台直播,共同见证中国舞蹈的精彩瞬间。

据了解,中国舞蹈“荷花奖”是经中央批准设立,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舞蹈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舞蹈艺术专业奖项,旨在表彰和奖励在全国舞蹈艺术领域涌现出来的优秀舞蹈工作者和优秀舞蹈作品。该奖项创立于1998年,每两年评选一次,按舞种划分为舞剧、民族民间舞、古典舞、当代舞、现代舞五个子项。每届所有子项奖项共计二十个,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四届,被誉为中国舞蹈最具权威性的“专家奖”。(记者赵剑尘)

来源:新疆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