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2月开打以来,西方援助的标枪和陶式导弹成了俄方装甲部队的噩梦,到2025年4月,俄军坦克损失已超4000辆,装甲车和步兵战车加起来快1.3万辆了。 尤其是对比车臣战争时期,损失规模翻了好几倍。
2022年2月开打以来,西方援助的标枪和陶式导弹成了俄方装甲部队的噩梦,到2025年4月,俄军坦克损失已超4000辆,装甲车和步兵战车加起来快1.3万辆了。 尤其是对比车臣战争时期,损失规模翻了好几倍。
CSIS在2025年6月的报告里细拆了下,俄军装甲战斗车丢了1149辆,步兵战车3098辆,自行火炮300辆左右,大头都是被这些便携式导弹干掉的。
标枪那玩意儿,轻得像背个水壶,射手瞄准引擎热源一按键,导弹自己爬高俯冲,专挑坦克顶上薄甲下手,命中率高达90%。
陶式更老道,射程拉到4公里,遥控蛇行避障,穿甲头能先爆反应装甲再钻进去。俄军前期推进太猛,坦克群孤军深入,乌克兰射手藏在民居或壕沟里,几秒钟就让一辆T-90变火球。
ISW在2025年10月的评估里提到,俄方现在坦克用量明显少了,转而靠装甲车顶替,就是因为重装备折损太狠。
台海这边,情况有点像翻版,但规模不小。
台湾省手里攥着的反坦克家伙事儿,库存据不完全统计接近万枚。从1980年起,美国就陆陆续续卖过去3858枚陶式系列,型号从老2A到升级的2B RF。
标枪也卖了不少,首批1124枚导弹配122套发射器,2021年预算里又加了400枚,到2025年上半年已交付251枚,剩下149枚年内到货。
光这些就够扎手了,再加上台湾省自产的红隼火箭筒,2019年宪兵部报告说要在台北关键区部署400枚,那东西肩扛一发,穿透力能啃掉400毫米装甲,巷战里特别阴损。
台湾陆军又下单数千枚刺针导弹,价值3.58亿美元,本来刺针是防空的,但也间接补了反装甲的空子。 更别提美国通知售台1240枚陶式导弹,加上之前1786枚2A型,总量轻松破8000。
这些导弹性能不赖,标枪红外导引在雾里夜里都管用,陶式2B能无线遥控,射手躲远点操控。
分析里点出,台湾省的反坦克能力虽强,但交付延误是老大难,Abrams坦克和TOW 2B导弹都卡在供应链上。 库存虽多,老弹药过期问题也露头,2017年天马演习40枚陶式2A里8枚哑火,落地才爆或干脆沉海。
这么一比,威胁大但不铁板一块。
俄军那摊子事儿,主要栽在情报弱和战术散上,坦克往前拱得太直,步兵没及时清扫侧翼,给了射手喘息空间。
咱们这边不一样,解放军这些年练兵方向早瞄准了这种不对称火力。核心就是不让坦克单干,得拉上多兵种织网。
先说战术调整,俄军后期学乖了,加装那些叫“cope cages”的铁栅栏,焊在坦克顶上挡第一级弹头,俄乌双方都开始搞DIY笼甲,对无人机和俯冲导弹有点效果。
咱们更进一步,99A坦克和ZBD-05步战车标配GL-5主动防护系统,那东西用毫米波雷达360度扫描,来袭导弹一锁定,拦截弹链式射出,每秒三发,硬生生把标枪轨迹打偏。
GL-5从2010年代列装,2025年已迭代到能反多目标,穿透率降到20%以下。步兵单位得往前顶,配大口径狙击枪和榴弹发射器,压制陶式射手的开阔阵地。
俄乌里,乌克兰射手爱藏草丛开阔地,我军演练强调侦察先行,步坦协同,坦克两翼步兵散开,迫击炮轮番洗地,逼对方露头。
技术上,巡飞弹是杀手锏。
CH-901那种管发射型,单兵背包里塞好几筒,射出去滞空两小时,半径10公里,AI锁定热源后自爆,专治藏着的标枪阵地。2024年珠海航展,我军亮出36款无人机,包括察打一体型,直指台海场景。
ZT-5和蓝鹭30类似,2025年产量翻番,群飞模式下能覆盖滩头,操作员多屏分派,摧毁红隼筒身前就下手。
再加无人坦克,老59式改装遥控版,2025年测试场数据,冲锋时吸引火力,爆破板提前炸开串联头,身后无人机跟进灭点。
这不是比谁导弹多,而是看谁组合拳打得准。
俄军前期吃亏,是因为低估了便携火力的密度,坦克成了活靶子。
咱们从乌克兰学来不少,基地演练,步坦加无人机,战损模拟降到2%。
台海变局若来,我军的无人系统和主动拦截,会让那些万枚导弹大多哑火。
重蹈覆辙?不太可能,教训摆那儿,路子走对了,海峡对面那些铁家伙儿,顶多挠痒痒。
两岸若有军事冲突,台湾恐怕一点胜算都没有 中国台湾网
来源:原老师历史小沙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