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10 月 28 日,青年女数学家王虹拿下了 2025 塞勒姆奖,塞勒姆奖被视为菲尔兹奖的风向标。27 日,王虹还荣获了 ICCM 数学奖金奖。同样,ICCM 有着华人数学界菲尔兹奖之称的美誉。知乎答主@数学人生认为:王虹因在「挂谷猜想」领域的卓越
2025 年 10 月 28 日,青年女数学家王虹拿下了 2025 塞勒姆奖, 塞勒姆奖被视为菲尔兹奖的风向标 。27 日,王虹还荣获了 ICCM 数学奖金奖。同样,ICCM 有着华人数学界菲尔兹奖之称的美誉。 知乎答主 @数学人生 认为:王虹因在「挂谷猜想」领域的卓越研究,在数学圈内名声大噪,挂谷猜想这一重磅成果,也让王虹有望成为最有机会获得菲尔兹奖的青年数学家之一。
2025 ICCM 数学奖揭晓,王虹、袁新意、邓煜获金奖,他们对数学有哪些贡献?有望拿 2026 菲尔兹奖吗?
答主:数学人生
10+ 赞同
王虹:从漓江边到数学巅峰的杰出数学家
早期教育与学术启蒙
王虹于 1991 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平乐县沙子镇的一个教师家庭。她早年就展现出非凡的数学天赋,在小学阶段两次跳级。2004 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桂林中学,并在 2007 年 16 岁时参加高考 ,以 653 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录取。一年后,她凭借努力成功转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并于 2011 年获得数学学士学位。
王虹教育背景表
国际学术生涯与职业发展
本科毕业后,王虹前往法国深造,2014 年获得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工程师学位和巴黎第十一大学硕士学位。随后她赴美进入 麻省理工学院 ,师从 拉里·古斯教授 ,于 2019 年获博士学位。
她的学术职业生涯包括: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 事博士后研究(2019-2021 年);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 教授(2021-2023 年);
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研究所副 教授(终身教职,2023 年至今);
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终身教授(2025 年 9 月起任职);
主要研究成果与学术贡献
王虹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 调和分析、几何测度论和组合数学 。她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 2025 年 2 月与约书亚·扎尔合作发表的 127 页论文,成功证明了 三维空间中的挂谷猜想 。 这一突破解决了几何测度论中一个「著名未解难题」,获得了菲尔兹奖得 主陶哲轩的高度评价。她在 限制性猜想和局部光滑性猜想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些成果为她赢得了 2022 年的「玛丽安·米尔札哈尼新前沿奖」 。
学术荣誉与社会影响
王虹获得的荣誉和奖项充分体现了国际数学界对她工作的认可:
2022 年:玛丽安·米尔札哈尼新前沿奖;
2025 年:邵逸夫数学科学奖;
她被普遍视为 2026 年菲尔兹奖的最热门候选人之一 ,有望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女性数学家。此外,她还受邀在 2026 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报告,这是数学界的又一崇高荣誉。王虹的学术报告也极具影响力,2025 年 6 月她在北京大学的数学讲座座无虚席,连著名数学家韦东奕也连续三天前排听讲。
结语
王虹从广西小镇到国际数学巅峰的旅程,展现了她非凡的才华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作为调和分析领域的领军人物,她在挂谷猜想等方面的突破性工作不仅推动了数学学科的发展,也为年轻数学家树立了榜样。随着 2026 年菲尔兹奖的临近, 她很可能成为首位获得这一殊荣的中国籍女性数学家,这将是中国数学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挂谷猜想
挂谷猜想(Kakeya conjecture)是数学中 几何测度理论领域的一个重要未解问题 ,其核心涉及所谓的挂谷集合(Kakeya set)的维度性质。挂谷集合定义为欧几里得空间中的一个点集,该集合包含每个方向上的单位线段(即对于任意方向,集合内都存在一条长度为 1 的线段与该方向平行)。挂谷猜想声称,在任何 n 维欧几里得空间中,一个挂谷集合的 Hausdorff 维度必须等于空间的维度 n。这意味着,如果集合能够容纳所有方向的线段,它就不可能过于「稀疏」,其维度必须达到满维,从而排除了测度为零的可能性在维度上的退化情况。
该猜想的起源可追溯到 20 世纪初,日本数学家挂谷宗一(Sōichi Kakeya)在 1917 年提出的挂谷针问题(Kakeya needle problem),即寻找一个面积最小的区域,使得单位长度的针能在其中连续旋转 360 度。后来,阿布拉姆·别西科维奇(Abram Besicovitch)证明了存在面积任意小的挂谷针集合,甚至存在测度为零的别西科维奇集合(Besicovitch set),这促使研究者转向对集合维度的研究,形成了挂谷猜想。
在进展方面,挂谷猜想在低维空间中已得到解决:对于一维空间(n=1),猜想是平凡的;对于二维空间(n=2),罗伊·戴维斯(Roy Davies)在 1971 年证明了猜想成立。然而,在更高维度中,猜想仍为开放问题,但已有部分重要结果。例如,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f)在 1995 年证明,n 维挂谷集合的 Hausdorff 维度至少为 (n+2)/2;随后,内茨·卡茨(Nets Hawk Katz)和陶哲轩(Terence Tao)在 2002 年改进这一下界至 (2-√2)(n-4)+3(对于 n>4 更优)。在三维空间中,卡茨、拉巴(Izabella Łaba)和陶哲轩在 2000 年证明挂谷集合的 Minkowski 维度严格大于 5/2,而卡茨和约书亚·扎尔(Joshua Zahl)在 2017 年将 Hausdorff 维度下界提升至 5/2 + ε(其中 ε 为绝对正常数)。最显著的突破发生在 2025 年 2 月,香港数学家王鸿(Hong Wang)和扎尔在 arXiv 上发布了一篇论文,声称证明了三维空间中的挂谷猜想,这一结果被学界视为重大进展,但目前仍需同行评审确认。
挂谷猜想不仅本身具有理论意义,还与谐波分析、数论和组合数学等领域密切相关,例如它被连接到限制猜想(restriction conjecture)和玻色-里斯猜想(Bochner-Riesz conjecture)。尽管高维情况仍待探索,但有限域版本的挂谷问题已由泽夫·迪维尔(Zeev Dvir)在 2008 年解决,这为欧几里得情形提供了启示。挂谷猜想的研究推动了几何测度理论的发展,并持续激发新的数学工具与交叉应用。
来源:小镇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