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主力换防H3N2:老人孩子最危险,这4个坑千万别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11:33 1

摘要:北京的李女士最近焦头烂额,5岁的儿子突然高烧到39.5℃,浑身酸痛得直哭,紧接着家里70岁的婆婆也出现了同样症状,去医院一查,都是感染了甲型H3N2流感。这段时间不少人发现,身边感冒发烧的人变多了,而罪魁祸首正是换防上位的甲型H3N2流感病毒。

北京的李女士最近焦头烂额,5岁的儿子突然高烧到39.5℃,浑身酸痛得直哭,紧接着家里70岁的婆婆也出现了同样症状,去医院一查,都是感染了甲型H3N2流感。这段时间不少人发现,身边感冒发烧的人变多了,而罪魁祸首正是换防上位的甲型H3N2流感病毒。

中国疾控中心10月30日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均呈上升趋势,检测出的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H3N2亚型占比已超过九成 。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流行的毒株和去年的H1N1完全不同,大众对它的免疫力普遍较低,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更容易被盯上。今天就用大白话把H3N2的底细说透,教你分清它和普通感冒的区别,避开防治误区,家里有老人孩子的一定要仔细看。

一、H3N2不是新病毒,为啥今年这么凶?

很多人看到“新毒株来袭”的消息就慌了,其实H3N2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1968年就以“香港流感”之名全球大流行过。但它就像“换季换装”一样,会周期性变异,每次卷土重来都带着新变化,让人防不胜防 。

今年H3N2之所以活跃,关键原因有两个。一是毒株“换岗”导致群体免疫力不足。去年流行的主要是甲型H1N1,人体免疫系统对它产生的抗体,对H3N2基本没用,相当于大家都是“易感人群”,这就给了H3N2扩散的机会。二是变异速度快,传播能力强。和H1N1相比,H3N2的基因变异频率更高,更容易突破人体的免疫防线,在学校、养老院这些人员密集的地方很容易造成聚集性疫情,广东已经出现了学校流感暴发疫情的案例 。

从临床症状看,H3N2比普通感冒要“霸道”得多。普通感冒多是鼻塞、流涕这些局部症状,全身反应很轻;但感染H3N2后,通常会突发39℃以上的高热,还伴有明显的头痛、肌肉酸痛、乏力,不少人形容“浑身像散了架一样”,呼吸道症状反而没那么突出。而且它的潜伏期短,一般1到3天就发病,发病初期的2到3天传染性最强,往往家里一个人中招,很快就会传给全家。

二、为啥专挑老人孩子下手?这两类人要重点防

在医院的流感患者里,老人和孩子占了大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医生观察发现,这次H3N2感染人群中,5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六成,而且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对5岁以下孩子来说,免疫系统还没发育成熟,抵抗力本就弱,加上孩子在幼儿园、学校里朝夕相处,打喷嚏、共用玩具都能传播病毒。感染后不仅容易高烧不退,还可能引发中耳炎、支气管炎,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肺炎。有家长误以为孩子发烧是普通感冒,硬扛了两天,结果孩子出现呼吸困难,送到医院时已经是重症肺炎,差点耽误治疗。

65岁以上的老人情况更复杂。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老化,加上很多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基础病,感染H3N2后,病毒会趁虚而入攻击肺部和心脏,容易引发心肌炎、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更隐蔽的是,有些老人感染后症状不典型,可能不发烧,只表现为乏力、咳嗽,很容易被忽视,等发现时已经出现严重问题。

除了老人孩子,孕妇和慢性病患者也是高危人群。孕妇感染后不仅自身难受,还可能影响胎儿健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后,基础病很可能会恶化,加重身体负担。

三、4个防治误区,很多人第一时间就踩中

面对H3N2,不少人要么不当回事,要么过度恐慌,这两种态度都容易出问题。下面这4个坑,很多人一不留神就踩进去了。

1. 误区:把流感当感冒,硬扛到出并发症

这是最常见也最危险的误区。有人觉得“感冒发烧不用治,扛几天就好”,但H3N2和普通感冒根本不是一回事。普通感冒一般一周就能自愈,很少引发并发症;而H3N2如果硬扛,尤其是老人孩子,很可能拖出肺炎、心肌炎。

上海的王大爷就是个例子,一开始只是发烧乏力,觉得自己身体好能扛过去,结果三天后呼吸困难,送到医院查出病毒性肺炎,住了两周院才康复。医生说,要是早两天用药,根本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记住,出现这两个信号就要警惕是流感:一是突然发高烧(39℃以上),吃退烧药效果不明显;二是伴有明显的全身酸痛、乏力,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这时候别硬扛,赶紧去医院查流感抗原,早干预早恢复。

2. 误区:盲目囤药,奥司他韦全家都吃

随着流感季到来,奥司他韦等抗流感药成了“香饽饽”,不少人家中囤了好几盒,甚至家人一感冒就赶紧吃。其实抗流感药不是万能的,更不是预防药。

奥司他韦这类药物只对流感病毒有效,对普通感冒病毒和支原体肺炎都没用。而且它有严格的使用时机,必须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才能起到最佳效果,超过这个时间再吃,效果会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它是处方药,有一定副作用,随便吃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还可能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

正确的做法是:家人出现流感症状后,先去医院确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自己随便吃囤的药。没感染的人更不用吃,日常防护做好比啥都强。

3. 误区:纠结疫苗剂型,错过最佳接种时间

很多人知道要打流感疫苗,但总在纠结“打三价还是四价”,想着等“更好的”,结果错过接种时机。其实目前上市的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都能有效覆盖当前流行的H3N2毒株,保护效果没有本质区别,根本没必要为此纠结。

流感疫苗接种后需要2到4周才能产生有效抗体,现在正是接种的黄金期,再犹豫就赶不上高峰前形成保护了。尤其是老人孩子、慢性病患者这些高危人群,更应该尽早接种。广东疾控已经明确提醒,6月龄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都建议接种,还能通过“粤苗”小程序直接预约。

4. 误区:发烧就用抗生素,觉得能“消炎”

不少家长看到孩子发烧,就赶紧给吃头孢、阿莫西林,觉得“消炎就能退烧”。但流感是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根本没用。

滥用抗生素不仅治不好流感,还会破坏孩子体内的菌群平衡,降低免疫力,甚至产生耐药性,以后真正需要用的时候反而没效果了。只有当流感引发了细菌性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医生明确诊断后,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

四、实用指南:家里有老人孩子,这样护好全家

防范H3N2没有捷径,关键在“预防”和“早应对”。结合专家建议,整理了这份全家防护指南,简单好操作。

1. 预防:做好3件事,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的核心是切断传播途径,保护高危人群。这3件事必须做到位:

- 戴口罩、勤通风:去医院、商场、学校这些人员密集的地方,一定要戴好口罩,尤其是老人孩子。家里每天至少通风2次,每次30分钟,能有效降低室内病毒浓度。

- 手卫生别忽视:病毒很容易通过手接触传播,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一定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搓20秒。孩子不爱洗手,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应急,但不能代替水洗。

- 高危人群重点护:家里有65岁以上老人的,尽量少带他们去聚餐、赶集;5岁以下孩子的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幼儿园如果出现流感病例,可暂时请假避免交叉感染。

2. 应对:出现症状这样处理,不慌不乱

一旦家人出现疑似流感症状,按这3步走,能最大程度减少风险:

第一步,及时隔离,避免传染。让患者单独住一个房间,戴口罩、分餐吃,用过的碗筷、毛巾要单独消毒。家里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拖地、擦桌子,尤其是门把手、开关这些高频接触部位。

第二步,科学降温,补充水分。高烧时可先用物理降温,比如用温水擦额头、腋窝,配合退烧药(儿童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老人按说明书用药)。发烧时身体失水多,要多喝温开水,别喝饮料。

第三步,48小时内就医,遵医嘱用药。如果症状严重,或者是老人孩子、慢性病患者,一定要在发病48小时内去医院,医生会根据情况开抗流感药。别自己随便加药、换药,更别轻信偏方。

3. 护理:流感恢复期,这些细节要注意

流感退烧后不代表痊愈了,恢复期护理不当容易复发或留下后遗症,尤其是老人孩子要特别注意:

- 别急于进补:刚退烧时肠胃功能还没恢复,吃油腻、滋补的食物容易消化不良,先吃点粥、面条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 多休息少劳累:退烧后可能还会乏力,这时候别让孩子去上学,老人也别干家务,至少休息一周,让身体彻底恢复。

- 观察并发症信号:如果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剧烈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可能是并发症的信号,赶紧去医院复查。

五、结语:流感可防可控,别恐慌也别大意

今年H3N2虽然来势汹汹,但并不是无药可防、无药可治。它再凶,也敌不过科学的防护和及时的应对。很多人之所以中招后发展成重症,往往是因为一开始不当回事,错过了最佳处理时机。

对普通人来说,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这些简单的措施,就能挡住大部分风险;对老人孩子这些高危人群,更要多上心,提前做好防护,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毕竟流感季每年都会来,建立起科学的防治意识,才能从容应对。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人感染H3N2了吗?都是怎么应对的?家里的老人孩子接种流感疫苗了吗?在预防流感方面,你还有哪些实用的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问,咱们一起护好全家平安度过流感季。

来源:秋叶晴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