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烟草使用率排52,干预指数全球垫底,公共卫生政策遭扭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11:36 1

摘要:提到美国的烟草状况,有一组数据形成了诡异的反差:根据反吸烟组织吸烟与健康行动的最新报告,美国的烟草使用率在全球仅排第52位,连西班牙、俄罗斯都比不上,算不上烟草消费大国。

提到美国的烟草状况,有一组数据形成了诡异的反差:根据反吸烟组织吸烟与健康行动的最新报告,美国的烟草使用率在全球仅排第52位,连西班牙、俄罗斯都比不上,算不上烟草消费大国。

但它的烟草行业干预指数却飙到了89分,在100个受调查国家里排第98位,妥妥的“差生”行列。这份《2025年烟草行业干预指数》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中难以忽视的问题。

很多人看到89分可能会以为是烟草行业的“优秀业绩”,其实恰恰相反,这个指数是给政府打分的“考卷”。它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5.3条制定,核心就是评估各国政府能不能顶住烟草行业的压力,守住公共卫生的底线。

评分涵盖了20项关键指标,从政府与烟草行业互动的透明度,到利益冲突的规避,再到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度,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这份报告的首席作者,说得很直接,满分100分意味着政府在烟草行业干预面前几乎毫无抵抗力。

而美国的89分,就是“相当糟糕”的水平,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差行列,烟草使用率排名52位,说明美国民众对烟草的接受度并不算高,本是控烟的好基础。

但这个干预指数却暴露了关键问题:政府没能把民众的健康需求转化为有效的政策,反而被烟草行业牵着走。而美国这89分的糟糕成绩,最拉垮的环节当属透明度。

在干预指数的各项评估中,美国在透明度上的表现堪称“垫底中的垫底”,拿到了五分制里的四分,这里的分数越高代表问题越严重,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和烟草行业的互动几乎处于“不透明”状态。

报告明确指出,即便那些与烟草监管直接相关的会晤和沟通,政府也没有公开披露的习惯,民众根本不知道烟草行业的代表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影响了政策制定。

ASH的政策主任克里斯·博斯蒂克点出了关键:烟草行业参与政府事务的频率,可能和其他行业差不多,但它的产品有本质区别,按预期使用就会致人死亡,这注定它不能被当作普通行业对待,就像食品行业可以为了口味提建议。

但烟草行业即便说“减少焦油含量”,本质上还是在维护有害产品的销售,政府和这样的行业私下互动却不公开,难免会让政策偏向行业利益而非公众健康。

这种不透明的运作模式,其实给烟草行业的游说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过去一年里,烟草行业的游说登记量激增24%,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烟草行业突然加大游说力度,并非毫无缘由,而是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危机,博斯蒂克解释说,越来越多的司法管辖区开始通过“烟草终结法案”。

这些法案会逐步全面禁止商业烟草销售,对烟草行业来说简直是“死刑判决”。几年前美国还没有这类立法,现在已经有23个司法管辖区通过了,这让烟草企业不得不通过游说寻求生机。

从历史上看,美国烟草行业的游说手段向来“高明”,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它们就通过公关公司组织科学家质疑“吸烟致癌”的结论,把健康问题变成“科学争议”,从而拖延控烟政策出台。

现在的游说虽然不再如此直白,但其核心逻辑没变,通过影响政策制定者,延缓甚至阻止对行业不利的立法。而ASH提出的建议,比如延长公职人员转任烟草游说者的等待期、扩大公约认知度等,本质上就是想通过制度设计切断这种利益输送的链条。

更值得深思的是,美国早在2004年就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却多年来宣称“完全遵守”,实际表现却排名全球倒数,这难免让公众对政策的公信力产生怀疑。

美国的烟草干预困局,给所有国家都提了个醒: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必须把公众健康放在首位,绝不能让有害行业的利益“插队”。烟草使用率排名52位的基础,本是美国控烟的有利条件,却因为行业干预和透明度缺失,让控烟进程停滞不前,这无疑是种浪费。

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控烟工作稍有放松,烟草行业就会伺机扩张,美国的案例正好印证了这一点。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复杂,就是守住“透明”和“隔离”两条底线:政府与烟草行业的所有互动公开化,让民众监督。

来源:初六睡不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