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华医学会第三十次儿科学术大会神经分会场|聚焦抽动障碍中西医融合新策略:芍麻止痉颗粒领衔,三维诊疗破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04:42 1

摘要:2025年10月23-26日,中华医学会第三十次儿科学术大会在厦门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聚焦儿科领域最新研究趋势与临床热点,组织多场高水平专题讲座与学术研讨,全面展示我国儿科医学的新成果与新思路。

2025年10月23-26日,中华医学会第三十次儿科学术大会在厦门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聚焦儿科领域最新研究趋势与临床热点,组织多场高水平专题讲座与学术研讨,全面展示我国儿科医学的新成果与新思路。

25日中午,在神经分会场的专题会议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孙丹教授担任主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燕惠教授围绕“儿童抽动障碍的‘症-病-证’三维诊疗体系构建与循证验证”的主题展开精彩演讲,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症状、机制与体质三维联动,实现抽动障碍的个体化、标准化诊疗,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孙丹教授

陈燕惠教授

陈燕惠教授指出,抽动障碍(TD)是中国儿童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儿童TD总体患病率为6.1%,其中慢性TD为1.7%,短暂性TD为1.2%,Tourette综合征(TS)为0.3%。据此估算,全国约有超1000万儿童青少年受轻度TD困扰,疾病负担严重。

目前TD诊疗仍面临多重挑战:TD症状具有波动性,易受环境、情绪和共病干扰,以及个体化差异影响,因此需要评估工具如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等来进行统一评估;治疗上仍以“对症治疗”为主,缺乏对病因与体质的整合,导致疗效不稳定;部分家长和孩子由于耐受性及不良反应等原因不愿意使用西药,或依从性较差。加之TD发病机制复杂,是遗传、免疫、心理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传统的诊疗模式已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亟需构建更系统、多维的诊疗策略。

在此背景下,“症-病-证”三维整合诊疗体系能覆盖TD从初诊评估、干预策略到动态复查的全部流程:

症:关注抽动的外在表现,如运动性与发声性抽动;

病:深入神经机制研究,聚焦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功能障碍;

证:结合中医体质辨证,如肝亢风动、痰火扰神、阴虚风动等证型。

该体系通过初诊建立三维档案,结合YGTSS量表、脑电图、基因检测与中医四诊,根据患儿的病因病机以及诱因等制定个体化干预与调整方案,并在每3个月动态评估中优先减停西药、强化体质调理,从而降低复发风险。该诊疗模式不仅能形成规范化、可推广的应用路径,还能借此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积累循证医学证据,促进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优化。

在中医辨证方面,陈教授解析了TD病位在肝、脑,涉及心、脾、肺、肾,病机以“肝风夹痰风痰鼓动为总病机,分证论治以平肝息风为基本法则,根据疾病的不同证和阶段,分清正虚与邪实的关系,辨证论治。不同分型可选用相应方剂,实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中成药作为三维体系中关键的治疗方案,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多维度整合,实现精准医疗。芍麻止痉颗粒作为代表性中成药,被多次提及。陈教授介绍,该药是首个进入欧美TD指南(如2021年欧洲TS指南)且具备高级别循证证据的儿童中成药,入选《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其作用机制经网络药理学分析证实,可通过调节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等多条神经递质通路,抑制神经炎症,挽回信号通路失衡。

高级别循证研究证据进一步支持芍麻止痉颗粒在抽动障碍患儿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III期临床试验显示,TD患儿在使用芍麻止痉颗粒和抽动症一线治疗药物硫必利治疗后YGTSS总分、TTS分量表和终点损害方面均显著改善,优于安慰剂组,且芍麻止痉颗粒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硫必利组(13.8% vs 26.0%),尤其是身体疲劳、头晕和睡眠障碍;而中医辨证角度重新解读该研究发现,芍麻止痉颗粒组在改善次要症状(情绪及心理症状)方面疗效更优;

IV期临床试验纳入2309例TD患儿,表明其可显著降低中医证候总分(变化率为57.12±28.33%),治疗前后的总分下降值及变化率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长期用药安全性良好;

2022-2024年期间,芍麻止痉颗粒完成《良好实验室规范》条件下幼龄大鼠6个月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尤其对儿科相关指标重点监测,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安全窗口宽,表明其对5~18岁儿童及青少年长期用药安全性良好;已支持项目再注册申报,成功获得批件;

目前正在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已覆盖25省、73家分中心,旨在探索共病管理、疗程优化与西药减停等策略。

陈教授总结道,“症(表现)-病(机制)-证(体质)”三维整合诊疗体系的构建,为传统医学在儿科疾病中的深入应用与系统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该体系指导下,芍麻止痉颗粒作为代表性中成药,围绕病因病机与神经网络功能开展的系统性研究,为其进入欧美抽动障碍指南奠定了扎实的证据基础,也为其他创新中药的临床研发与国际化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结合自身临床实践,陈教授进一步指出,该药在真实诊疗情境中展现出起效迅速、疗效稳定等特点,尤其在改善患者情绪与睡眠等共病症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抽动障碍的综合治疗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她期待该药能在更广泛的临床实践中获得应用,助力提升我国儿童抽动障碍的整体诊疗水平。

讲座最后,主持人孙丹教授充分肯定了这一诊疗体系的价值。她指出,三维诊疗体系融合了西医精准评估与中医整体辨证,不仅推动TD诊疗走向标准化与个体化,也为基层医疗实践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范式。此次专题分享为全国儿科同道带来深刻启发,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中西医融合诊疗水平提升。

来源:胡博看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