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南美洲广袤的版图上,巴西自然禀赋深厚。覆盖近60%国土、孕育地球1/5淡水的亚马逊雨林;流域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流量冠绝全球的亚马逊河;以及绵延近7500公里、拥有多样生态系统的壮丽海岸线。
在南美洲广袤的版图上,巴西自然禀赋深厚。覆盖近60%国土、孕育地球1/5淡水的亚马逊雨林;流域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流量冠绝全球的亚马逊河;以及绵延近7500公里、拥有多样生态系统的壮丽海岸线。
然而,在这片被水深刻塑造的土地上,一个显著的地理特征却常被忽视,那就是巴西极其缺乏自然形成的大型淡水湖泊。这里没有类似北美五大湖、非洲维多利亚湖或亚洲贝加尔湖那样规模宏大、具有区域乃至全球性生态与人文影响力的构造湖或冰川湖。
巴西区位地图↓
底图:NordNordWest.
要理解巴西为何缺少大湖,可以追溯至其古老而稳定的地质根基。巴西国土的核心部分坐落在被称为“巴西地盾”的前寒武纪克拉通之上。这些形成于数亿至数十亿年前的古老结晶岩基底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等构成,经历了长期而稳定的地质演化,缺乏近期的、剧烈的构造活动。
在巴西地盾上,既没有大规模活跃的地壳张裂形成深陷的断陷盆地,也没有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刨蚀和冰碛物堆积形成洼地以蓄水成湖。地盾的长期隆升和剥蚀,反而塑造了广袤、起伏相对和缓的巴西高原。高原表面虽被众多河流深切,形成峡谷和瀑布景观,但整体上缺乏能形成大型蓄水盆地的封闭或半封闭巨型洼地。
巴西高原地形图↓
底图:Captain Blood.
亚马逊盆地虽然是巨大的沉积盆地,但其形成过程漫长且与活跃的沉降区不同,其内部地势相对平缓,河流自由摆动,更倾向于形成广阔的泛滥平原和牛轭湖,而非深水大湖。这些因素都导致巴西鲜有大湖。
尽管缺少构造大湖,巴西的水体景观却以另一种形式展现出来。巴西拥有全球最庞大、最复杂的河流系统。亚马逊河无疑是核心,其干流在巴西境内长达3000多公里,年均流量高达惊人的21万立方米/秒,占全球入海河川总流量的近20%。
亚马逊河庞大的支流网络如同巨树的枝干,深入雨林腹地,包括内格罗河、马代拉河、塔帕若斯河、欣古河等。在巴西高原上,另两条大河同样塑造着地理格局:圣弗朗西斯科河,作为巴西东北部的“生命之河”,滋养了半干旱区的绿洲农业;以及巴拉那河-巴拉圭河水系,其巨大的流域覆盖巴西经济核心地带,是水电开发、航运和灌溉的命脉。
巴西大河分布图↓
底图:tubs.
这些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形成了数量众多但规模有限的各种次生湖泊:在广阔的亚马逊洪泛平原上,发育着数以万计的牛轭湖,它们是河流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新月形遗迹水体;在河岸沙丘地带或河口区域,分布着被沙嘴或沙坝部分封闭的潟湖;在高原河流的瀑布、急流区上游,有时会形成小型的壅水湖。然而,这些水体无论从深度、稳定性还是水文独立性来看,都无法与经典的构造大湖或冰川大湖相提并论。
大型自然湖泊的缺失,迫使巴西人不得不大规模转向人工干预来满足水资源调控和利用的需求。水库,尤其是大型水电站水库,成为巴西现代景观中最为醒目的人造水体。巴西是世界上水电依赖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水电占其总发电量的比例长期保持在60%以上。
为了开发蕴藏在高原边缘巨大落差中的水能资源,一系列超级水坝工程在主要河流上拔地而起。位于巴拉那河上的伊泰普水电站曾长期是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其水库面积达1350平方公里,库容290亿立方米。托坎廷斯河上的图库鲁伊水电站水库面积更达2430平方公里,是巴西面积最大的人工水体。
图库鲁伊水电站大坝俯瞰图↓
图:Repórter do Futuro.
缺少大湖的地理现实,深刻影响了巴西的水资源分配格局和人类聚落模式。在降水量异常丰富或季节性充沛的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总体丰沛,大湖的缺失并未构成显著的水资源短缺压力。然而,在广大的巴西东北部腹地半干旱区,情况则截然不同。该地区气候干旱且高度不稳定,降水年际变率极大,河流多为季节性间歇河。大型稳定淡水湖泊的缺席,使得该地区在干旱年份或季节面临严峻的水危机。
为应对挑战,巴西自19世纪帝国时期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在半干旱区修建数以万计的人工蓄水池。从早期的小型池塘到20世纪建造的超大型水库,这些工程成为维持区域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在聚落分布上,大湖的缺失意味着缺乏像北美五大湖沿岸那样依托巨大水体形成的、具有规模效应和便利水运的连绵城市带。巴西的主要大城市,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累西腓等多位于高原之上或沿海地带,依托港口或政治规划而兴起,其空间格局与水资源点状分布密切相关。
巴西主要大城市分布图↓
底图:Infomase.
尽管缺乏经典的大湖,巴西多样化的水体仍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淡水生物多样性。亚马逊河及其洪泛区是地球上淡水鱼类多样性最高的区域,已知物种超过3000种,包括巨骨舌鱼、食人鱼、多种大型鲶鱼以及令人惊叹的观赏鱼类。而在潘塔纳尔湿地,周期性的洪水创造了一个动态的“水世界”,滋养着凯门鳄、水豚、美洲豹以及数量惊人的水鸟。而位于巴西东南沿海的帕图斯潟湖,则在河流和海洋之间构建了一处天然的浅水环境,成为重要的鱼类产卵场和鸟类栖息地,支撑着巴西南部区域的渔业发展。
帕图斯潟湖区位图↓
面对水资源管理的复杂挑战,尤其是大型自然湖泊调蓄功能的缺失,巴西正在探索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水资源管理路径。水源方面,除了继续优化水库群联合调度,大力投资地下水勘探与可持续开采以及海水淡化成为重要补充。在亚马逊河奔流入海的轰鸣声中,在潘塔纳尔洪水的涨落间,巴西正以其独有的方式,在丰水与缺水之间,努力寻求一条水资源可持利用之路。这条道路的成功与否,也将对这片大陆乃至全球的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旅拍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