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参访的第一天,他直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面对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他神情凝重,不时驻足。“这些内容我们小时候念书都有,现在(台湾)年轻人(课本里)都没有。大陆帮我们记录了。”走出纪念馆后,他感慨,“莫忘历史。”
10月25日,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再次踏上大陆——继在上海、深圳、内蒙古等城市观光后,他在北京再度开启直播。
参访的第一天,他直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面对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他神情凝重,不时驻足。“这些内容我们小时候念书都有,现在(台湾)年轻人(课本里)都没有。大陆帮我们记录了。”走出纪念馆后,他感慨,“莫忘历史。”
“我们都是一家人嘛!”
一路走来,“馆长”不断与围观粉丝互动。
在宛平城,“馆粉”们送上各种颇具象征意义的礼物——印有“当归”字样的咖啡、福建舰模型、歼-16D战机模型。还有一位粉丝上前朗读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欢迎台湾小朋友》一课:“一只船,扬白帆,漂啊漂啊到台湾。接来台湾小朋友,到我学校玩一玩。伸出双手紧紧握,热情的话儿说不完。”粉丝指着插图说,“这两个小朋友,分得出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吗?我们都是一家人嘛!”
“馆长”微笑听完,连声说,“真有心。”
随后在前往台湾会馆的路上,他不断感慨北京街景“干净漂亮”,时不时就对镜头说,“喜欢、心动就可以过来玩,真的可以来大陆玩玩,东西好吃、风景优美,旅游CP值(性价比)超高。”
下午,他在好友、麻六记创办人汪小菲的陪同下,漫步前门大街,品尝老北京传统饮品豆汁。在喝前,“馆长”如临大敌,紧紧皱眉。但品尝过后,他表示越喝越上头,“就像酸辣汤一样”。
在视频下,一条热门评论显眼:“听着别人讲述豆汁会有一种恐怖的想像,但当你实际尝过,会发觉其实不一样……欢迎大家走出门,靠着双脚实地走访,体验永远胜过别人的转述。”
数据狂飙,真实终将战胜谎言
即便已经是大陆观光的“常客”,“馆长”此行仍面临不少压力。
恰逢大陆各界举办一系列活动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他受邀出席相关活动,引发岛内媒体关注。行前,台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被问及此事时,轻描淡写地回应:“我不觉得很重要,谢谢。”
与此同时,“馆长”在视频平台的实时直播,却成了双方的隐形较量场。据悉,直播进行时,流量被刻意限制在1至2万人次左右,但视频结束后的一瞬间,数据便迅速飙升。累计观看人数直接飙至55万人次,至今单条视频回放播放量更突破88万人次,引发网友热议。截至目前,“馆长”北京行三条回放视频播放量已轻松突破180万人次,用实打实的热度印证了真实内容的吸引力。
刻意限流的“小动作”恰恰将民进党当局的心态暴露无遗——宣称“不关注”“无所谓”,实际却高度戒备。他们满心忌惮:怕镜头撕开缺口,让更多台湾民众看见真实的大陆、看到发展与善意;更怕这份真实打破他们精心编织的“谎言滤镜”,让两岸在互动中越走越近、心贴得更紧。
交流才是两岸同胞所思所想所求
参访北京的第二天,“馆长”登上万里长城,打卡“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他笑称,自己名字中也有“汉”字,“这下是真成了中华好‘汉’!”
谈及最期待的行程,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想去天安门看升旗!”他说,结束北京的行程后,将前往丹东、沈阳,再返回北京专程观看升旗仪式,看完即飞赴厦门。舟车辗转,只因为升旗仪式是“所有海内外华人都想看的,非常庄严、隆重又有历史意义。看军人踢正步的样子,真的帅。”
他还透露,厦门之行有个“特别任务”,就是“帮赖清德寻根”。“听说在厦门有个赖氏祠堂,和赖清德的祖先有关,我要帮他看看老家,算是一次寻根之旅。”他调侃称这趟旅程颇具使命感。
不少台湾网友留言评论:“原来我们被骗好久了, 对岸根本就跟民进党声称的完全不同!!”
“在台湾表示这些历史没有接触过,为什么没有教。”
“很多年前我也自助旅行到北京,游了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安门……那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地广物博。但那种震撼和感动至今难忘。”
“小时候经常唱着《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
“比起政客的谎言,‘馆长’的真实经历更有说服力。希望能像‘馆长’一样,亲自来大陆看看,感受这里的人和事。”
如今,岛内的年轻人正一点点撕开民进党编织的信息茧房——他们从“听说”的偏见,转向 “看见”的真实,从对大陆的陌生,转到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认同。这证明,两岸同胞血脉里的联结,根本无法割裂;对交流的渴望,早已深深扎根在人民心中。
正如新华社《署名文章:祖国必然统一势不可挡》所述:两岸同胞走近走亲的强烈意愿是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了的,两岸交流交往交融的时代大潮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两岸关系发展,特别是祖国大陆广泛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举措,契合了广大台湾同胞的心声,塑造了台湾社会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
来源:中国新闻社
来源:豫见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