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安徽省天长市新街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专业人才为支撑、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志愿服务+专业社工”双向赋能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体系化构建、专业化服务、常态化运作,走出了一条“专业社工带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专业社工”的融合发展之路,形成了多元参与、共建共
近年来,安徽省天长市新街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专业人才为支撑、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志愿服务+专业社工”双向赋能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体系化构建、专业化服务、常态化运作,走出了一条“专业社工带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专业社工”的融合发展之路,形成了多元参与、共建共享、温情涌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志愿红”与“社工蓝”交织成最亮丽的民生底色。
党建领航,织密“志愿+社工”服务网络
新街镇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网格党组织+志愿服务+专业社工”联动机制,构建41个实体和线上网格,配强“专职+兼职”网格员队伍,推动全镇5名社会工作师、20余名助理社会工作师、上百名志愿者融入网格,共同参与基层治理。镇党委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党员嵌入服务队,建立“日走访、周会商、月评比”制度,实现问题在一线发现、服务在一线开展、矛盾在一线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培育打造1支镇级“新星之火”志愿服务总队,根据志愿服务主要场景,成立“义起来”五美助老队、新风文化队、“新星点灯”爱心妈妈队等6支志愿服务分队,与8支村级志愿服务队联动,推动志愿服务从“零散化”向“体系化”“常态化”转变,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专业赋能,实现“服务+治理”质效双升
该镇依托社工服务中心,常态化组织专业社工对志愿者开展法律应用、心理疏导、调解技巧等定向培训,并将新街镇红色文化、“孝义”文化等底蕴融入培训内容,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培育本土服务品牌。
充分运用个案管理、小组工作等专业方法,设立“银青结对”“童心港湾”等精准服务项目,开展“一刻钟宣讲”“案例分享会”等志愿服务活动,专业社工全流程进行需求调研、过程记录、成效评估,为志愿服务提供专业支持,推动志愿服务从“热心助人”向“专业赋能”转变,实现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同步提升。今年以来,“银青结对”项目已陪伴27位独居老人,教老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与儿女视频通话,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童心港湾”则为78名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开设“非遗手工坊”“田园小主播”等实践课堂,体验“被看见”的成就感,通过“写给未来的信”等活动,引导孩子设定短期可实现目标,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多元共治,打造“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新街镇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充分运用“党建+信用”服务平台,定期发布村庄清洁、美丽庭院打造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小积分”撬动信用户、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五老”人员等多元主体联动的“大文章”,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积分可在“信用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让文明有“分值”更有“价值”。
今年以来,累计招募志愿者50余名,培训志愿者1200余人次,开展“艺心向党”“善来夕阳红”等志愿活动180余场,志愿者参与化解矛盾纠纷60余起,真正实现治理对象与治理力量相统一,有效激发村民参与意识和归属感。
下一步,新街镇将持续放大“志愿红+社工蓝”聚合效应,向着“服务无盲区、治理全周期、幸福可感知”的目标稳步前行,让基层治理现代化成果惠及每一位寻常百姓。(汪雯雯 马长青)
来源:金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