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凝秋暮,诗蕴幽怀——晚秋古诗三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3:25 1

摘要:晚秋,是四季轮回中最富韵味的篇章。褪去初秋的轻浅,秋意沉淀为浓醇的清寂,霜染丹枫,露凝寒草,归雁划空,残荷听雨,萧瑟与温婉在此刻交融,最易牵动文人的笔触。古往今来,诗人将晚秋的景色与心底的情愫相融,寄羁旅乡愁,抒禅心闲趣,或叹世事浮沉。以下三首古诗,各具风骨,

文/古诗词

编辑/2025年10月29日

晚秋,是四季轮回中最富韵味的篇章。褪去初秋的轻浅,秋意沉淀为浓醇的清寂,霜染丹枫,露凝寒草,归雁划空,残荷听雨,萧瑟与温婉在此刻交融,最易牵动文人的笔触。古往今来,诗人将晚秋的景色与心底的情愫相融,寄羁旅乡愁,抒禅心闲趣,或叹世事浮沉。以下三首古诗,各具风骨,从不同思维定格晚秋之美,暗藏人生韵味,邀你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诗意之约。

一、《晚秋》

——南北朝·庾信

原诗

凄清临晚景,疏索望寒阶。

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讲解

庾信的这首诗,以冷寂笔触绘就晚秋寒景,字字浸透着羁旅之愁。开篇“凄清”“疏索”定下全诗基调,诗人独对暮色,凝望寒阶,孤寂感瞬间弥漫。庭院湿冷,坠露凝结;旋风乍起,卷落满地槐叶,动态的秋风与静态的寒阶相映,更添萧瑟。夕阳西斜,暖意散尽,只剩清寒袭人;远处云峰被暮色笼罩,愈发苍茫朦胧。

末句以“数行雁”收束,大雁南飞的点点身影,既衬秋空辽阔,又暗合诗人滞留北方、思念故土的漂泊心境——雁有归处,而他却有家难回。全诗由近及远、由庭及空,景与情深度交融,将晚秋清寒与内心落寞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秋晚宿破山寺》

——唐·皎然

原诗

秋风落叶满空山,古寺残灯石壁间。

昔日经行人去尽,寒云夜夜自飞还。

讲解

作为“唐朝三大诗僧”之一的皎然,以禅者视角描摹晚秋,诗中满是空灵禅意。首句“秋风落叶满空山”,以阔大意象勾勒晚秋底色,秋风萧瑟,落叶铺遍空山,既见秋之清寂,又显山之幽邃。次句聚焦古寺,“残灯”映“石壁”,微弱灯火在幽深古寺中摇曳,明暗对比间,更添静谧与沧桑。

后两句由景入情,昔日在此修行经行之人早已散尽,唯有寒云依旧,夜夜如期飞还。“人去尽”与“自飞还”形成鲜明对照,暗含世事无常、自然永恒的禅理。晚秋清寒与古寺寂寥相融,无浓烈悲喜,却在平淡中透出对人生聚散、时空流转的淡淡感慨,韵味悠长。

三、《齐安郡晚秋》

——唐·杜牧

原诗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讲解

杜牧被贬黄州刺史期间所作此诗,将晚秋之景与仕途感慨巧妙交织。开篇描绘居所环境:柳岸秋风起,柳叶渐疏,影子零落,诗人居所竟如野人居般清幽,暗含远离尘嚣的无奈与自适。颔联笔锋一转,写白云映水、水天一色的景致仍可赏玩,闲时吟啸抒怀也算自在洒脱,这是诗人在逆境中的自我宽慰。

颈联画风突变,秋雨暗沉,残灯明灭,棋局已散,友人离去;酒醒孤枕,恰逢大雁初至,孤寂凄凉涌上心头。末句抚今追昔,赤壁古战场曾是英雄逐鹿之地,如今只剩蓑翁静坐垂钓,昔日争雄霸业早已烟消云散。全诗由乐到悲再到旷达,将晚秋清寒与壮志难酬的感慨、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相融,意境深远。

结语

三首古诗,三种晚秋意境:庾信的晚秋是羁旅乡愁的凝结,皎然的晚秋是空灵禅理的写照,杜牧的晚秋是失意文人的旷达。晚秋之美,在于既有霜叶绚烂的热烈,也有寒云漫卷的清寂;既承载离人愁绪,也安放闲者禅心。这些诗句穿越千年,依旧能让我们在霜风落叶中读懂诗人心声,在晚秋景色中感悟人生多元况味。愿我们于清寒中寻温暖,于萧瑟中觅安然,在诗意里沉淀岁月静好。

图片由AI制作!

来源:心里有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