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降息第五次,累计150个基点,看似“救市”,实则“抽血”。华尔街在狂欢,实体经济在干涸。特朗普高调访亚、签协议、收买单,却掩盖不住美国金融系统正站在悬崖边。
美国降息第五次,累计150个基点,看似“救市”,实则“抽血”。华尔街在狂欢,实体经济在干涸。特朗普高调访亚、签协议、收买单,却掩盖不住美国金融系统正站在悬崖边。
降息不是救命针,而是止痛药。风暴正在聚集,只是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不是救市,是自救。
美国降息自救
北京时间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联邦基金利率降至 3.75%-4.00%,并终止持续三年的缩表计划。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美国要重新开闸放水了。
这是2024年9月以来的第五次降息,累计150个基点。在表面上,这是“提振信心”;在深层逻辑上,这是“流动性枯竭的信号”。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上说得很克制:“我们进入中性区间。”但市场读懂的潜台词是:资金已经快不够用了。
就在这次降息前几天,特朗普跑了一圈东南亚,日本、韩国、菲律宾……一路收“保护费”,
签贸易协定、谈军火订单、要投资承诺。
日本预交“广场协议2.0”的定金,韩国掏出2000亿美元的分期对美投资,连越南也被捧上谈判桌,笑着签下高价能源协议。
特朗普一脸得意:“美国正在重建制造业信心。”可背后的真相是,美国缺钱了。
稀土储备不足、债务天花板被撞破、选举年支出暴涨……
连财政部都承认,国债利息支出已逼近军费水平。
这时候,特朗普当然想“和谈”,因为他比谁都清楚,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可能让他输掉选举。美联储如期降息,市场欢呼,美股反弹。但聪明的钱在撤离。
10月30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鲍威尔讲话后飙升至4.073%,创近期新高。这不是信心,这是恐慌的定价。
从理论上讲,降息应该拉低长期收益率,但现在反了,说明市场在押注通胀会回潮,说明投资者不再相信美联储能控制局面。
为什么降息?
因为流动性真的要击穿安全线了。银行准备金逼近“充足阈值”,货币市场资金紧到发抖。再不降,美债市场就会卡死。
为什么停缩表?
因为再卖国债就没人买了。新兴市场抛售美债、转买黄金。9月以来,中国央行连续三个月增持黄金储备,印度、沙特、土耳其紧随其后。
全球“去美元化”正在悄悄加速。
“蟑螂效应”正在蔓延
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 前几天说了一句让市场发毛的话:“当你看到一只蟑螂时,意味着还有更多。”
这句话指向的,是美国地区银行的新一轮爆雷。
两家银行因贷款欺诈被查,引发投资者对2023年“硅谷银行事件”的噩梦回忆。
别忘了,美国中小银行体系承接了全美40%的商业贷款。
一旦这一块出现系统性风险,后果将是毁灭性的,信贷链条断裂 → 企业现金流崩塌 → 失业潮蔓延 → 消费坍塌。
更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汽车贷款拖欠率已经突破5%警戒线,创下五年来最高水平。
汽车经销商的账面正在流血,制造业的岗位被AI替代,时薪零增长,但股市还在涨。
这不是健康,这是资本的最后狂欢。
表面上,美国GDP依旧坚挺,但那是“虚胖”。
美国家庭储蓄率降至3.6%,为2008年以来最低;信用卡债务突破1.3万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
消费者靠负债撑起繁荣,企业靠回购炒高股价。
劳动力时薪连续5个月零增长。
在一个70%经济依赖消费的国家,这就像拔掉心脏。
所以,美联储这次降息,并不是“刺激消费”,而是防止系统性违约。一旦金融市场崩裂,消费才是真正的第一波牺牲品。
9月CPI同比上涨3.0%,核心CPI依旧在3.0%。
这意味着:通胀并没有死。
同时,ADP就业数据显示私营部门减少3.2万个岗位,自2023年3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高通胀 + 低增长 = 滞胀。
这正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最怕的情景。那时的剧本是:美元贬值、油价暴涨、就业崩溃、金融体系崩塌。
今天的不同在于:那时美国能靠制造业复苏,现在什么都得靠印钞。
降息能救市场,却救不了信心。通胀可以靠数据粉饰,却掩盖不了工资停滞的现实。美国正在进入一个危险的周期,市场还在嗨,实体早已中风。
留给特朗普的时间不多了
谁在受益,谁在付出代价。
受益者很清楚:华尔街的回购机器、AI泡沫的庄家、对冲基金的套利者。他们在借低息钱炒高股价,而普通美国人,在被高通胀和信用债压垮。
企业主融资成本是降了,但中小企业仍然借不到钱。
因为银行惜贷、资本谨慎,这场流动性盛宴,根本轮不到“草根经济”。
美联储的政策,在事实上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贫富分化。特朗普的经济牌,正在变成一场“少数人游戏”。
现在的美国,债务突破38万亿美元,财政赤字接近GDP的6%。政府停摆,军费扩张,社保空洞,财政“黑洞”已经连鲍威尔都不敢细看。
降息是短期缓冲,但不是长期答案。通胀未死、消费未稳、制造业未复、银行在抖。一旦美债市场出问题,那将是比2008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特朗普知道。所以他在亚洲抢订单、在国内推减税、在媒体上塑造“经济奇迹”。
可惜,市场不看嘴脸,只看账本。
时间不等人,金融风暴不会为了选票放慢脚步。
而风暴的前夜,总是最安静的,表面繁荣的美国市场,正在复制一个熟悉的剧本;
“过度自信 → 政策滞后 → 资产泡沫 → 信用崩塌”。
当AI叙事失效、降息空间见底、美元信用被质疑,美国的金融逻辑可能迎来一次“系统重启”。
有人说,危机会毁灭美国;也有人说,危机是美国的“再造仪式”。
但从历史经验看,每一次“再造”,都伴随着全球性的资产转移与财富洗牌。
这一次,也不会例外。风暴正在成形,只是大多数人,还在看热闹。
来源:飞猪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