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尿病不是“吃多了糖”这么简单的事。很多人觉得吃点药、控制下饮食就能安稳度日,但现实往往没那么轻松。糖尿病不是静静地待着不动的病,它像一根绷紧的弦,随时可能崩断。尤其是当身体发出一些“警报”,如果不及时处理,轻则并发症加速,重则可能危及生命。
糖尿病不是“吃多了糖”这么简单的事。很多人觉得吃点药、控制下饮食就能安稳度日,但现实往往没那么轻松。糖尿病不是静静地待着不动的病,它像一根绷紧的弦,随时可能崩断。尤其是当身体发出一些“警报”,如果不及时处理,轻则并发症加速,重则可能危及生命。
作为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内分泌科医生,见过太多因为耽误治疗而遗憾收场的例子。今天,我们就讲清楚:糖尿病人如果出现下面这4种情况,必须马上住院,不是“再观察一下”,不是“明天去看看”,是马上!
有一种情况叫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简称DKA,听起来就吓人。它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但2型糖尿病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病人往往是突然没打胰岛素,或者有感染在身,几天不吃饭,血糖一下飙到20、30毫摩尔每升,甚至更高。人会变得口渴得厉害,尿特别多,嘴巴有股怪味,整个人迷迷糊糊,甚至昏过去。
这时候身体已经像个快要爆炸的锅炉,血液变酸,电解质紊乱,脱水严重,如果不立刻补液、纠正酸中毒,用上胰岛素,后果会很严重。最怕的是很多人觉得“多喝水、多休息”就能缓过来,结果拖到意识模糊,甚至进了ICU。
糖尿病高渗状态是另一种非常危险的急症,尤其常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它不是像酮症那样有酸中毒,而是血糖高得离谱,可能到40、50毫摩尔每升,但没有酮体。
这种情况下身体脱水特别厉害,血液变得特别浓稠,像浆糊一样,脑子供血供氧都出问题,人会变得精神混乱,甚至昏迷。
有些人以为是中暑,或者普通胃肠炎,结果一查血糖吓一跳。更糟的是,很多患者本身就有基础病,心脏、肾脏都扛不住这样的打击。这个时候,再不住院、再不处理,可能几小时内就出大事。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确实比常人差一些,这不是吓唬人。特别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时候,身体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明显下降。最常见的是一些看起来可以扛一扛的小感染,比如尿路感染、肺炎、皮肤上的小伤口。但在糖尿病人身上,往往进展得飞快。
有时候一个普通的小伤口,几天就变成了坏疽,细菌像疯了一样扩散,引发全身性感染,甚至败血症。体温一下子烧到39度以上,人变得嗜睡、意识模糊,整个人像被抽走了魂。这个时候还在家里拖着,真的就是拿命在赌。
尤其是老年糖尿病人,发烧不明显,感染症状也不典型,很容易被家属误以为是“累了”“没休息好”。等到发现不对劲,往往已经晚了。
有些糖尿病人吃药、打胰岛素不规律,或者饮食极不稳定,导致血糖飘忽不定。有时候一测血糖是3点几,低得手脚发抖;过一会儿又冲到16、17,头晕眼花。这种状态下,身体其实已经处在一种极度疲劳的应激状态中。
频繁的低血糖尤其危险,特别是夜间低血糖,很多人根本没察觉就失去了意识。有些老人甚至在睡梦中就因为低血糖猝死。而高血糖反复发作又会慢慢损伤血管、神经,等你发现视力模糊、肾功能异常、脚麻木,已经晚了。
这种情况不是靠自己“摸索经验”能解决的,必须住院进行血糖监测、药物调整、饮食指导。用科学的方式把血糖稳定下来,才是真的对自己负责。
很多糖尿病患者和家属有一个误区,总觉得住院是最后一步,能不住就不住。但在医生眼中,某些时候住院不是“严重”才去,而是为了及时干预,把病情扼杀在摇篮里。早治一小时,可能就多活十年;晚一步,可能就要面对截肢、透析,甚至是死亡。
在医院,医生可以实时监测血糖、血压、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用药。护士可以观察病人状态,发现细微变化。而在家,没人能帮你判断“这个情况是不是危险”。更何况,糖尿病的并发症发展快得超乎想象,等你意识到不对劲,可能连救护车都来不及叫了。
糖尿病不是只治身体。长期高血糖、反复住院、饮食受限,会让不少人出现焦虑、抑郁,甚至对生活失去希望。特别是那些病情反复、并发症缠身的患者,心理压力像座山一样压着。
在临床中发现,心理状态差的糖友,往往血糖控制也差。因为一旦人开始放弃自己,吃药也断断续续,监测也懒得做,饮食也随便了。久而久之,就是恶性循环。
住院不光是为了身体,更是为了重新建立信心,有时候一场住院,能让人意识到——我不是没有希望,只是需要专业的帮助。
糖尿病的危险在于它“安静”,但一旦出事就是大事。别再用“还能忍”“不严重”自我安慰。当身体出现这些警告信号时,一定要果断决策,立即就医,及时住院。人命只有一条,别赌。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志勇,李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策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7):545-549.
2. 陈俊峰,周玉梅.糖尿病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与防治[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1,17(3):134-138.
3. 刘晓红,高春燕.老年糖尿病患者高渗状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10):1022-1026.
来源:胡医师讲科普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