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各州“未成年人保护”掀立法潮,加州单用户最高罚5万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09:50 1

摘要:前段时间欧盟公示征询DFA(Digital Fairness Act,数字公平法案),在欧洲游戏圈引发了轩然大波。Supercell的首席执行官Ilkka Paananen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表示新DFA法案中将游戏内货币视作现实货币进行监管的趋势,有可能会严

微信 」

图片来源:Pixabay

前段时间欧盟公示征询DFA(Digital Fairness Act,数字公平法案),在欧洲游戏圈引发了轩然大波。Supercell的首席执行官Ilkka Paananen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表示新DFA法案中将游戏内货币视作现实货币进行监管的趋势,有可能会严重打击欧洲游戏行业。

一些游戏公司与机构也站出来发声,其中欧洲游戏开发者联合会(EGDF)就表示“游戏内货币运营逻辑的重大变化将严重影响欧洲手游行业的发展,并危及其未来的增长。”

除了欧洲市场之外,北美市场最近几年针对游戏行业的监管也引发了相当多人的关注。而据GameLook观察,最近美国各州都在相继推动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相关法案(以下简称为未保)的立法,甚至有许多州已经通过了新的未保法案并将在2026年正式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法案并非像欧盟的数字公平法案那样存在大量明牌针对F2P免费手游的条款,这轮美国未保法案主要是广泛针对互联网平台上的内容以及互联网应用。从立法目的来看,与我们的未保相关法规是类似的,都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内容,并对未成年人在互联网应用上的消费做出合理限制。

而目前已经有互联网公司对美国各州未保法案做出了反应,比如谷歌就开始逐渐在旗下各版块业务中推行“年龄验证功能”,即通过一系列技术解决方案来验证使用谷歌相关服务的用户是成年人,包括要求用户提供政府颁发的身份证件、自拍照、信用卡等信息,并且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来估算验证。

今年二月,谷歌宣布在美国推出“基于机器学习的年龄估算模型”

具体而言,谷歌先是在搜索引擎和Youtube两大业务板块推行了年龄验证功能,对于未成年人将自动过滤屏蔽部分内容,随后在这周,谷歌又在Google Play商店上也推行了年龄验证系统,要求用户验证自己是否满十八岁。

对于游戏行业而言,美国作为全球市场规模位列前三的游戏市场,厂商们更加关注的自然是这次未保条款落地以后,会对游戏玩家尤其是未成年玩家的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简要来说,未保条款对游戏行业的影响会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市场发行阶段,由于各大内容平台可能会像谷歌那样进行年龄限制,这将导致不少宣发内容无法触及未成年用户,变相提高了买量成本;第二则是用户转化阶段,未成年人付费将可能遇到各种限制,这会降低很多游戏的ARPU值。

因此,随着美国未保政策的不断收紧,未成年人用户的市场价值到底还有多高,还要不要继续面向未成年用户进行游戏产品设计,这都将成为未来出海美国市场的游戏厂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家长纳入未保体系、加州单用户罚金最高达7500美元

那么目前美国各州对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态度具体是如何体现在法规上的?就以德州和加州的法案来举例,德州作为美国本土保守派的代表,此次的未保法案也是最严苛的。

加州AB-1043 法案正文网址

https://leginfo.legislature.ca.gov/faces/billTextClient.xhtml?bill_id=202520260AB1043

德州SB 2420 法案正文网址

具体而言,德州根据年龄将用户分为4级:未满13周岁的“孩子”;年满13周岁但16岁以下的“青少年”;年满16周岁但18岁以下的“较大青少年”;年满18周岁的“法定成年人”。

法案规定,所有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应用时,在进行以下活动之前必须征得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包括下载应用程序、购买应用程序、在应用软件中进行任何内购消费或者使用软件应用。

甚至法案还要求应用软件开发商/应用商店运营方,需要向家长提供控制功能,来开启针对某些内容的过滤,或者限制部分应用程序功能的使用。与此同时应用程序开发商还需要提供易于访问的功能,来帮助未成年人父母或监护人监督和限制未成年人使用应用程序的时间。

这一系列规定都将未成年人的家长纳入了监管体系中,并且从应用软件层面做出了相应规定。

至于加州的未保相关法规则要显得更加宽松,作为硅谷的所在地,加州是众多互联网科技巨头总部的所在地,其在法规政策上对于互联网巨头们有所照顾也能够理解。

具体而言,加州的未保法案将用户根据年龄分为四级:13岁以下;13岁至16岁之间;16岁至18岁之间;年满18岁。

法规要求,操作系统提供商应该在用户进行账户设置时,提供一个易于访问的页面,要求账户持有人指示该设备用户的出生日期、年龄,并将年龄信息同步给应用商店中的应用程序。

而当应用程序被下载或者启动运行时,应用程序开发者也应该向操作系统提供商/应用商店提供商请求特定用户的信息(即年龄信息)。

总而言之加州的法律法规整体上是落实到应用程序开发者和操作系统、应用商店的平台方,并未强制要求家长也进行监管,并且法规中其实还存在利好互联网企业的规定,即用户个人信息保护。

今年上半年,德州在签署未保法案,要求苹果与谷歌必须在应用商店内验证用户年龄时,苹果和谷歌就以“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名义,反对该法案的相关规定。

而此次加州通过的未保法案,就要求应用程序开发者不得向操纵系统提供商、应用商店提供商请求任何超出本法规要求提供的用户信息,同时也不得将所有信息与第三方共享。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加州的未保法案真的就很宽松——它针对违反该法案而设置的处罚力度相当大,法案提到所有违反着都将承担民事罚款,如果是因为企业疏忽而造成的违法行为,每位未成年人用户将产生不超过2500美元的罚款,如果是故意违法行为,每位未成年人用户将产生不超过7500美元的罚款。

这个数字对于很多高下载量手游来说其实十分可怕,如果出现疏漏未成年用户使用不属于它们年龄分级游戏的情况,很可能会产生上千万美元的罚款。

值得一提的是,加州的未保法案不仅仅针对各大互联网守门人的应用程序,还针对近几年飞速发展的AI技术。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在本月的一次公开声明中就提到,“聊天机器人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可以启发灵感、教育大众、连接彼此——但如果没有真正的监管,技术也可能利用、误导甚至危害我们的孩子。”

显然,这番话的矛头就是直指最近两年快速兴起的AI聊天机器人,去年美国佛罗里达州

就出现过一起14岁少年因为沉迷AI聊天记录,在AI聊天不当内容引导下自杀的案件,该案件在当时轰动全美,引发了网友对于AI科技伦理的讨论。

这次加州的新未保法规明显也是想在监管层面,给近几年呈现脱缰之势飞速发展的AI技术降温。法规要求AI聊天机器人平台必须明确披露所有内容都是AI生成,并且还要对聊天内容进行审查,识别并应对用户的自杀/自残倾向。

总而言之,德州和加州的未保法案其实只是一个风向标,目前美国各州基本都在加速推进相关法案的施行,美国联邦层面的立法者也在推进《儿童网络安全法案》(KOSA)的落地。

站在十字路口的开发商与平台方

不得不说,无论是欧盟的《数字公平法案》还是美国的《儿童网络安全方案》,都会对游戏厂商和谷歌苹果这样的平台方产生不小影响。

对于游戏厂商而言,美国未保法案的落地会很大地影响到低龄用户占比较高的游戏,比较典型的就是《Roblox》、中国厂商的二次元游戏,除此之外像是全年龄向的超休闲游戏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

就拿德州未保法规要求家长介入管控游戏的下载、内购消费来说,当未成年用户下载游戏都需要获得家长许可时,暂且不论家长意愿,单纯是多出来一个家长验证环节,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游戏的下载转化率。至于内购受限制就更别说了,会直接影响到ARPU值。

而对于平台方来说,除了前文已经提到的,谷歌与苹果需要额外提供用户年龄验证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家长辅助功能来监管未成年人使用应用的情况之外,还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影响是平台分级标准可能要重构。

不难发现许多州的未保法规在进行分级时都是以13岁为第一个年龄分界线,而目前Googleplay、AppStore上存在非常多“12+”游戏,因此为了与监管保持一致,手游产品的分级标准可能也需要平台方重新制订,对于部分游戏的分级需要更加细致。

美国市场的未保法规变动造成的影响当然是全球性的,但话又说回来,中国厂商的抗风险程度或许是最强的,这也是因为国内公司早就经历过一轮未保监管尺度的收紧,2021年的防沉迷新规堪称史上最严,中国公司其实也十分清楚应该如何应对监管压力。

并且从权责分配的角度,关于要如何予以回应此次美国市场针对互联网行业的整体性政策变动,担子更重的还是美国本土的互联网守门人企业,也就是各大平台方。国内厂商其实更加需要关注的是平台方的相应动作。

除此之外,在游戏内使用生成式AI也需要厂商自己格外注意,因为美国监管方已经注意到AI聊天机器人的问题,国内厂商在提供相关服务时,需要更加关注其法律风险。

长期来看,未来全球市场的监管政策还会进一步深化,对于已经是“过来人”的国内公司而言,需要做的就是在进行出海战略规划时,持续跟进关注这方面的消息,并及时作出预案。

来源:GameLoo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