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30日,佛得角普拉亚机场的停机坪上,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专机刚滑入泊位就陷了僵局。这架执行中东出访任务的飞机急需补充燃油,联系的本是签有长期合作协议的美国公司,对方却隔着电话一口回绝。
Ai主播讲新闻
10月30日,佛得角普拉亚机场的停机坪上,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专机刚滑入泊位就陷了僵局。这架执行中东出访任务的飞机急需补充燃油,联系的本是签有长期合作协议的美国公司,对方却隔着电话一口回绝。
拒绝的原因直白又强硬:美国制裁了佩特罗。这则消息来自佩特罗当天的公开表态,央视新闻随后核实了事件细节。8天前的10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骂佩特罗是“恶棍”,说他“制造大量毒品”,当天就停了美国对哥伦比亚的所有援助。
两天后的10月24日,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的制裁公告正式落地。佩特罗、内政部长阿曼多·贝内德蒂,还有另外两名个人被列入“特别指定国民名单”,理由是“涉及毒品贩运”。哥伦比亚外交部当天就发声明,骂这制裁“毫无根据”,连美国财长贝森特的无礼言论也一并谴责。
佩特罗没忍气吞声,22日就在社交媒体发文,说要在美国法院告特朗普“诽谤”。24日制裁公布后,他更直接表态绝不屈服,抗议美方把家人也扯进制裁。没人料到矛盾会以“加油被拒”这种方式爆发,佩特罗当场下令,终止和那家美国公司的所有合作。
这家美企的选择其实是被迫的。美国的“特别指定国民名单”可不是简单的名单,一旦上榜,个人和关联方的资产会被冻结,美国公民或企业与其交易就是违法。之前美国制裁俄罗斯石油公司时就明确过,非美企业也可能因交易遭二级制裁。美企不敢拿自己的生意冒险,只能硬着头皮拒了总统专机。
回头看,美哥这对老盟友的裂痕早不是一天两天。哥伦比亚曾是美国在拉美的“非北约主要盟友”,2002年就签了反毒合作协议,美国每年给的援助多达数十亿美元,本财年就有2.1亿。但今年1月起,移民遣返争端就让特朗普威胁过加50%关税,9月美方干脆取消了哥的禁毒合作伙伴关系,哥立马宣布不再从美国买武器。
更关键的是地理和利益的纠葛。哥伦比亚横跨南美大陆,北靠加勒比海,是拉美重要的能源出口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可卡因出口国。加勒比海的航线既是能源通道,也是毒品运输的关键路线。美军近几周在这海域击沉7艘船,造成32人死亡,还曾在哥领海打死过无辜渔民,直接踩了哥的主权红线。
美方的操作透着矛盾。特朗普政府说哥“反毒不力”,但国际危机组织分析师指出,佩特罗恰恰是揭露过毒品与政治关联的人。更讽刺的是,美国在加勒比海反毒的情报,80%都来自哥伦比亚安全部队,现在把合作的路子堵死,等于自断情报来源。《纽约时报》更直接点破,美国国会从没授权对贩毒集团动武,所谓“反毒军事行动”连法律依据都站不住脚。
佩特罗的强硬反制,背后有新的底气。今年9月,中国刚成为安共体观察员国,而哥伦比亚是这个组织的核心成员。中哥早就是重要贸易伙伴,中国承建的波哥大地铁1号线正在推进,双方还计划开通上海到布埃纳文图拉港的航线。失去美国援助和合作,哥并非没有其他选项。
现在的局面有点尴尬。美方想靠制裁施压,却先逼得自家企业断了生意,还丢了关键情报源。哥伦比亚这边,终止合作是表态,更是试探——看看美国是不是真要把盟友逼到对立面。反政府武装已经否认美方所谓“贩毒船”指控,拉美其他国家也在盯着这场冲突的走向。
接下来的看点很实在。特朗普会不会真的加征关税?被终止合作的美企会不会反过来给政府施压?哥伦比亚能不能从其他渠道补上武器和援助缺口?这些问号的答案,直接关系到美国在拉美“后院”的话语权。
毕竟这次“加油被拒”不是小事,它暴露了一个更本质的问题:美国用制裁当万能钥匙的时代,正在自家后院失灵。把盟友逼到不得不硬刚的地步,最后砸掉的,可能是自己维持了几十年的影响力。
来源:红茶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