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他总劝年轻人“要上岸”“要拼命往前跑”,像个停不下来的“教育铁人”,可这次他说起孩子,语气软了不少:“孩子想怎样就怎样,我能做的,就是做她的后盾。”
以前他总劝年轻人“要上岸”“要拼命往前跑”,像个停不下来的“教育铁人”,可这次他说起孩子,语气软了不少:“孩子想怎样就怎样,我能做的,就是做她的后盾。”
讲起他对孩子的态度,得先提几个小事,他为了给女儿起个寓意好的名字,翻了半年词典,后来还笑着说这是自己“最有文化的时候”。
有次他在公司办公,跟女儿通了个电话,本来严肃的语气一下子就柔了,电话那头女儿提的要求,他全点头应下,说要是有没做到的,回头一定加倍补。
同事们听见他这反差,都忍不住起哄,这些细节比他说的大道理更实在,能看出来他对女儿的心思有多细。
不过这话一出来,评论区就吵开了,有人说他终于想通了,觉得教育就该尊重孩子的想法;也有人不买账,说他这是“滑跪”,还调侃这是“有钱之后的清醒”。
本来想只看这些表面声音,后来发现大家吵的其实不是他的观点本身,而是他的处境和普通家庭不一样他能说“孩子想怎样就怎样”,是因为早为孩子铺好了路,可普通家长没这份底气,只能跟着“卷”学历。
知道了他对女儿的这些态度,再回头看他以前的事,会发现这种想法不是突然有的。
几年前他上《寒暑假》综艺,聊起女儿就说过类似的话:“你想怎样就怎样,我作为父母,是你坚强的后盾。”
那时候就有人觉得他“飘了”,觉得一个被千万人信赖的教育专家,怎么自己教育孩子就不“卷”了?其实现在再想,他不是“飘”,是真的不想让女儿走自己当年的路。
张雪峰是从黑龙江富裕县出来的,小时候的日子跟现在差得远。初中之后,父母就去外地做生意,一个月才回来一次,只有过生日的时候能多陪他会儿。
剩下的时间,他一个人买菜、做饭,没事干就做题打发时间县城里没什么娱乐,做题成了最省心的事,这种孤独的日子,怕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最有体会。
也正因如此,他现在才格外看重陪女儿,每周二、周四再忙,也会骑电动车去接女儿放学,社交平台上发的内容,大多也跟女儿有关:陪她过生日、听她假装老师讲课、看她在马拉松赛场给自己加油。
他为女儿选的苏州国际学校,也藏着他的心思,那所学校有高尔夫、画画这些特色课,正好能顺着他女儿的爱好来,还能避开中考高考的高强度压力,提前为大学做过渡。
本来想可能只是巧合,后来查了下那所学校的课程设置,发现确实跟他说的“不想让孩子卷”能对上。
而且他当江苏省人大代表的时候,还提过“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增加亲子互动活动”的建议,这跟他陪女儿的做法其实是一致的,不是光说不做。
他女儿第一次上综艺的时候,表现也挺让人意外,见到汪涵,大大方方就打招呼:“汪涵叔叔,我爸爸经常提起你,说你们是好朋友。”
跟其他孩子见面没多久,就玩到了一起,很显然,这种自信不是光靠钱堆出来的,董卿以前说过,要是教育孩子只想着挣钱不管孩子,将来赚再多钱也可能没用。
张雪峰给了女儿物质保障,更没落下陪伴,这才让孩子养成了开朗大方的性子,其实这些年,大家总把张雪峰当成“改命稻草”,觉得他的建议能改变孩子的人生,却忘了他也是从草根走过来的。
他以前上《奇葩说》,说“25岁要让父母觉得有个好儿子,35岁要让老婆觉得有个好老公,45岁要让孩子觉得有个好爹”,那时候有人反驳他太“俗”,可他还是坚持“别人老婆孩子有的,我的也得有”。
现在看,他其实是把自己当年缺的,都加倍给了家人,不过有一点得说清楚,张雪峰不是“好父母”的唯一标准。
有人觉得只有像他这样有名有利才算合格,可实际上,有的家长没那么多钱,却能每天陪孩子吃饭、听孩子讲学校的事,让孩子健健康康长大,这同样是好父母。
如此看来,教育的核心从来不是有多少钱,而是有没有用心用心陪伴,用心尊重孩子的想法,比什么都重要。
张雪峰的热搜,与其说是讨论他的观点,不如说是让大家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对孩子真正好的。
来源:史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