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团队斩获2025“汉教英雄会”(西北片区)“最佳智慧教学团队”荣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09:55 1

摘要:10月24日至26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等联合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2025“汉教英雄会”国际中文教学技能交流活动(西北片区)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举行。兰州大学学生团队由文学院南小兵老师指导,国际中文

10月24日至26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等联合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2025“汉教英雄会”国际中文教学技能交流活动(西北片区)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举行。兰州大学学生团队由文学院南小兵老师指导,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任婷婷、刘紫怡、李鹏程、武晓宁以及苏丹留学生颜青组成的“莫高窟守护队”成功入围西北片区交流活动,凭借特色鲜明的教学展示斩获“最佳智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此次西北片区活动汇聚五省(区)16所高校30余支队伍,最终20支团队跻身片区展演环节,200余位师生现场观摩交流。兰州大学“莫高窟守护队”带着对国际中文教育的热忱与思考,深度融入这场汉教英雄会的“华山论剑”。

团队成员刘紫怡作为西北片区学生代表在开幕式上作了发言。她说,国际中文教育传递的不仅是“你好”“谢谢”的语音语法,更是“和而不同”的哲学智慧与“天下大同”的博大情怀。“我们愿以语言为钥匙,为世界打开读懂中国、感知中华文化的窗口。”既道出了兰州大学团队的初心使命,也呼应了本次“教学聚能・智慧领航”的活动主题。

教学展演环节,兰州大学团队以“敦煌莫高窟文化”为核心载体,设计了兼具文化深度与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团队打破传统语言教学的单一模式,将莫高窟壁画中的历史故事(女娲造人)、艺术元素与汉语语言知识点有机融合,让学习者通过虚拟漫游感受莫高窟的空间布局,体会保护与传承莫高窟的重要性,实现“语言学习+文化感知+技术赋能”的三维联动。

展演结束后,评审专家团对兰州大学“莫高窟守护队”的教学展示作了点评。专家们肯定了团队在教学中所展现的创新价值,“以莫高窟为主题切入国际中文教学,既挖掘了西北文化资源,又让语言教学有了文化‘根脉’,教学设计新颖且有地域特色,智慧教学工具的运用也恰到好处。”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聚焦凝练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当前设计涵盖壁画、历史等多个维度,可适当收缩范围,让单个文化主题更加深入”;关于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呈现,可增加学习者自主探究表达输出的环节,让项目式学习从设计理念更清晰地转化为课堂实践,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与获得感。

南小兵老师表示,“评审专家的反馈意见既肯定了团队在‘莫高窟文化与国际中文教学深度融合’‘VR/AI技术赋能沉浸式课堂’等方面的创新价值,也明确指出了教学内容聚焦度、实践环节与语言知识点衔接深化等方面的优化方向。这充分彰显了‘汉教英雄会’搭建专业交流平台的核心意义,更为团队后续完善以莫高窟285窟为语言文化载体、以‘古今对话’为脉络的教学方案提供了关键指引。”

闭幕式上,兰州大学“莫高窟守护队”凭借创新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技能与鲜明的文化特色,荣获“最佳智慧教学团队”称号。团队成员任婷婷感慨道,“从备赛到展演,再到与各位专家、各校师生的交流,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奖项,更是对‘如何做好文化传播型汉语教学’的深层思考。”

兰大全景教学空间的前期录课现场

兰州大学“莫高窟守护队”在此次西北片区的教学技能交流活动中,既展现了师生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教研风采,也通过积极交流汲取了各方智慧。未来,团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结合专家建议优化教学方案,继续以莫高窟文化为纽带,探索更多“语言+文化+技术”的汉教新路径,为传承丝路文明、推动西北片区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兰大力量。

编辑:魏欣茹

责任编辑:彭倩

来源:兰州大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