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25大logo升级“翻车”,网友:开倒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08:51 1

摘要:在品牌发展的进程中,logo 升级本是常事 —— 或是为适配扁平化设计趋势,或是为摆脱品牌老化印象,亦或是因企业重组需要,都促使品牌对标志性的 logo 进行调整。

在品牌发展的进程中,logo 升级本是常事 —— 或是为适配扁平化设计趋势,或是为摆脱品牌老化印象,亦或是因企业重组需要,都促使品牌对标志性的 logo 进行调整。

可logo升级从来都是把 “双刃剑”:成功的升级能让品牌焕发新生,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连接;而失败的尝试,则可能丢掉品牌积累多年的辨识度,引发消费者的集体吐槽。

近些年,国内外不少知名企业就栽在了logo升级上,原本寄予厚望的 “焕新”,最终却成了网友口中 “越来越糟” 的反面案例,从推特的 “X” 到奥迪的 “去圈”,每一次争议都在提醒:logo 不是简单的图形修改,而是品牌灵魂的重塑。

推特新logo X

推特(现更名为 X)的logo升级,堪称 “颠覆性” 的失败。曾经蓝白配色、带着灵动小鸟造型的 logo,不仅辨识度极高,还暗合 “信息传递如飞鸟般迅捷” 的品牌内涵,陪伴用户走过多年。

可马斯克接手后,直接将其替换成一个简单到极致的黑色 “X” 字母,没有任何多余设计,也失去了原有的品牌记忆点。网友纷纷吐槽:“一个没有任何情感和故事的‘X’,怎么让人联想到曾经的推特?”

更关键的是,这个 “X” 缺乏独特性,在众多品牌标识中极易被淹没,原本积累的品牌资产几乎一夜清零,不少老用户直言 “找不到熟悉的感觉,用着都别扭”。

捷豹

捷豹的 logo 升级,就犯了 “丢基因” 的错误。曾经捷豹的 logo,是一只跃动的美洲豹,线条流畅有力,充满动感与野性,完美契合品牌 “优雅与性能并存” 的定位,无论是立在车头还是印在宣传册上,都透着一股贵族气质。

可升级后的 logo,将跃动的豹子改成了 “蹲坐” 的姿态,线条变得圆润柔和,原本的力量感消失不见,更像是一只温顺的小猫。网友吐槽:“曾经的‘捷豹’变成了‘家猫’,还怎么体现跑车的速度与激情?”

对于以性能和优雅为核心卖点的捷豹而言,logo 的 “温顺化”,直接削弱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联想,让忠实粉丝难以接受。

巴宝莉

巴宝莉的 logo 简化,也曾引发 “丢经典” 的争议。此前巴宝莉的 logo,带有精致的衬线字体,搭配品牌标志性的格纹元素,既透着英伦复古风情,又彰显了高端时尚的定位,是不少消费者心中 “英伦风” 的代名词。

可升级后的 logo,换成了无衬线字体,去掉了原本的精致感,格纹元素也被弱化,整体设计变得 “大众化”。有网友表示:“曾经一看 logo 就知道是巴宝莉的高级感,现在变得跟普通快时尚品牌没区别,经典的英伦味全没了。”

巴宝莉多年积累的 “高端复古” 基因,在一次 logo 升级中被大幅削弱,虽然后续通过产品设计弥补,但初期的争议已让品牌形象受损。

锐步

诺基亚

别克

施华洛世奇的 logo 升级,同样丢掉了 “璀璨感”。原本施华洛世奇的 logo,带有精致的水晶切割纹理,搭配优雅的字体,完美传递出 “水晶之王” 的闪耀与高贵,让消费者一眼就能联想到其晶莹剔透的产品。可升级后的 logo,去掉了水晶纹理,字体变得简洁,整体设计虽然更 “现代”,却也失去了品牌最核心的 “璀璨” 意象。网友直言:“没有了水晶质感的 logo,怎么让人联想到施华洛世奇的产品?这不是升级,是把品牌的‘闪光点’给抹掉了。”

奥迪新品牌AUDI 没有四个圈

奥迪曾传出的 “无圈” logo 设计,更是让消费者捏了把汗。

四个相互嵌套的圆环,是奥迪最核心的品牌符号,代表着当初合并的四家公司,也成了 “高端、科技” 的代名词,无论在车标还是宣传物料上,都极具视觉冲击力。

可网传的新 logo 去掉了圆环的边框,四个圈变得松散又单薄,原本紧密相连的意象消失不见,辨识度大幅下降。网友直言:“没有四个圈的奥迪,还能叫奥迪吗?这不是升级,是丢了品牌的‘身份证’。”

施华洛世奇

ZARA

起亚新logo

起亚的新 logo,就因 “辨识度低” 引发吐槽。此前起亚的 logo 是简洁的 “KIA” 字母,字体清晰有力,容易记忆。

可升级后的 logo,将字母进行了 “连笔” 设计,“K” 与 “I”、“I” 与 “A” 相互缠绕,不仅在小尺寸屏幕上难以辨认,还容易与其他品牌的标识混淆。

有网友调侃:“不仔细看还以为是‘K1A’,甚至像随便画的曲线,找个设计师都比这强吧?” 对于需要在车辆、宣传物料等多种场景使用的汽车品牌而言,logo 的 “模糊化” 直接影响了品牌的传播效率,反而增加了消费者的认知成本。

荣耀HONOR

美拍

美拍的 logo 升级,更是让老用户 “认不出”。早期美拍的 logo,以粉色为主色调,搭配相机与花朵的造型,既贴合 “美妆、拍摄” 的产品定位,又透着可爱与少女感,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

可升级后的 logo,换成了极简的 “美拍” 二字,颜色也变得暗沉,原本的活泼与辨识度荡然无存。有网友表示:“打开应用商店,半天找不到美拍,这个新 logo 太普通了,完全没了当初的感觉。”

对于依赖年轻用户的社交产品而言,logo 的 “去特色化”,直接切断了与目标用户的情感连接,导致用户流失。

F1新logo

百事可乐

WB影视

宝马新logo扁平化

宝马的 “扁平化” logo 升级,同样引发一片争议。此前宝马蓝白相间的圆形 logo,外圈厚重的黑色边框带着复古质感,中间的蓝白区域源自巴伐利亚自由州的州旗,既彰显了品牌的德国血统,又传递出精致与可靠的气质。

可升级后的 logo,去掉了厚重边框,蓝白区域变得通透,整体设计虽然更 “轻”,却也失去了原有的沉稳与高级感。有网友调侃:“远看像贴了层透明贴纸,近看又像没设计完的半成品,曾经的‘蓝天白云’怎么就没了质感?”

对于宝马这样注重高端形象的品牌而言,logo 的 “轻量化” 反而让品牌的 “厚重感” 打了折扣,得不偿失。

上海第一食品

雪铁龙

必胜客

s圣象

DUPONT

有些品牌的 logo 升级,不仅丢掉了辨识度,还彻底背离了品牌积累多年的基因,让老用户难以接受,新用户也无法理解设计背后的逻辑。

从推特的 “X” 到起亚的 “连笔”,这些 logo 升级 “翻车” 案例,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品牌在升级时,忽略了 logo 背后的 “品牌资产”。

一个成功的 logo,不仅是图形与色彩的组合,更是消费者多年情感记忆的载体,是品牌价值观与核心竞争力的可视化表达。盲目追逐趋势、随意丢弃基因、忽视用户情感,最终只会让升级变成 “自毁”。

对于企业而言,logo 升级前,更应该思考:我们想保留什么?想传递什么?用户能接受什么?毕竟,真正的 “焕新”,是在传承中创新,而不是在颠覆中迷失。

来源:朴琢连锁设计研究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