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30日,“踏‘十’出发 · 韧性生长”天安数码城第十届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在天安深创谷·天安国际会议中心圆满举行。国内顶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等大咖齐聚,聚焦企业在科技、品牌、健康、经济四大维度的韧性构建,共同探讨企业如何在新周期中“活得好、走得远
天安数码城第十届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圆满举行
2025年10月30日,“踏‘十’出发 · 韧性生长”天安数码城第十届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在天安深创谷·天安国际会议中心圆满举行。国内顶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等大咖齐聚,聚焦企业在科技、品牌、健康、经济四大维度的韧性构建,共同探讨企业如何在新周期中“活得好、走得远”。
凤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韩俊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学发展处处长熊燕琼,香港天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天安数码城集团董事、总裁杜灿生,天安数码城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郑洪权,天安数码城集团副总裁、凤岗天安数码城董事、总经理余安定,东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郑东扬,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罗必武,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美学发展基金副主任周晓农,当代著名雕塑家、广东创新造型艺术学院院长王韦等领导嘉宾出席。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各地超过500位企业家参加本届大会。本次大会由天安数码城集团主办,东莞市凤岗天安数码城有限公司、东莞深创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知行桥协办。
到目前,天安数码城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已成功举办十届,凤岗天安数码城园区也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周年。回首十年征程,凤岗天安数码城从首批数十家先锋企业入驻起步,到今天已汇聚近1000家优质企业,形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产业森林,不仅成为企业成长的沃土,更是创新思想交汇、产业资源融通的高地。
为此,本届大会特设“十周年同行人仪式”,特别邀请了自园区启航之初便与园区共同起步、风雨同舟的部分首批入驻企业家,并颁发“十年同行人”纪念奖杯,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仪式上,天安数码城集团副总裁、凤岗天安数码城董事、总经理余安定表示,凤岗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凤岗能够享受深圳的人才、创新等全方位资源,经济活力强劲、人口结构年轻、配套环境越来越优越,并且有很多的工作机会。“年轻人往哪里走,哪里就能兴旺发达。”余安定指出,今天的凤岗,有越来越多来自深圳乃至全国各地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和创业者在这里聚集,未来凤岗的价值必将迎来进一步爆发。
余安定表示,凤岗天安数码城愿意继续用努力耕耘好下一个十年,在凤岗创造更大的奇迹。
四重韧性深度赋能,构建企业未来生存力(小标)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全球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竞争已从“增速之争”转向“耐受力之争”。本届大会首次提出“四重韧性”模型,从科技、品牌、健康、经济四个维度,系统构建企业应对周期的底层能力。
本届大会邀请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兰小欢,医学科普作者、北医三院ICU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薄世宁,中国战略营销专家、知名品牌咨询顾问小马宋,AI虚拟员工公司总裁、原微信安全风控总监、腾讯云解决方案总经理郑立鹏,从企业家身心的自愈力、品牌战略的构建力、经济周期的判断力与科技变革的创新力出发,展开“四重韧性”的深度对话,共同探讨企业如何在新周期中行稳致远。
在现场分享环节中,郑立鹏以《AI如何赋能企业家,找到新的商业机会》为主题,分享了企业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构建技术护城河,在智能化浪潮中保持领先。郑立鹏指出,当前AI技术正迎来爆发式发展,其核心可概括为“模型、工具、应用”三大关键词。他强调,对于广大企业而言,自建模型成本过高,开发独立工具也需谨慎,真正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自身行业深度结合,企业应聚焦于构建自己的行业记忆库、工作流程和AI智能体,利用现有成熟的AI工具与大模型,实现降本增效,赋能传统业务。
郑立鹏表示,AI不会让人失业,但善用AI的人将淘汰不用AI的人;不是每个公司都会被AI干掉,但不用AI的公司会被用AI的公司干掉。面对这一趋势,企业家应主动学习并引入AI能力,把AI作为“钢铁战衣”,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新时代中抓住创富机会。
小马宋以《从营销和经营的逻辑,看企业如何获得韧性增长?》为主题,详细拆解了品牌如何穿越流量周期,实现心智扎根与价值沉淀。他认为,营销并非简单的推销技巧,而是一系列围绕“价值”的经营活动的总和,即企业必须致力于为顾客创造独特价值,并有效地传播和传递这种价值。
小马宋指出,在AI时代,具体的营销方法和创意技能正迅速贬值,企业成功的核心关键在于战略与执行。因此,企业不应只追求表面的品牌效应,而应致力于构建伟大的企业,其根本在于建立、发挥并保持自身的独特优势。同时,他提出了企业建立优势的两大路径:一是极致地提升运营效率以降低成本;二是通过设计一环扣一环的经营活动来构建战略壁垒,实现差异化竞争。
随后,薄世宁以《新医疗、新理念、新希望:给当代人的健康建议》为题,从生命科学角度出发,帮助创业者守住“革命的本钱”。薄世宁指出,我们正处在医学科学爆发的时代,人类有望迎来百岁人生,关键在于主动管理健康,并借助前沿医学成果对抗衰老与疾病。
分享中,薄世宁提出延缓衰老的三大循证方法:规律运动以增强肌骨、热量限制以激活细胞自噬与降低慢性炎症、以及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的新型药物(如司美格鲁肽)辅助减重。在血管健康方面,他强调需个性化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相关的前沿方案。
在癌症防治上,他建议采取综合策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接种HPV疫苗、定期进行肠镜等精准筛查,可显著降低患癌风险。最后,他通过晚期肺癌患者因靶向治疗重获新生等真实案例,展现了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等现代医学的突破性进展,将许多不治之症变为可管理的慢性病。
薄世宁指出,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相信科学、积极干预,是应对健康挑战、韧性发展的根本方向。
最后,兰小欢以《全球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经济》为主题,结合宏观趋势与企业实战,助力企业看清方向、稳扎稳打。兰小欢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与产业大爆发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伟大时代,而本轮发展的中心在中国。“中国已凭借其全产业链网络、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庞大的工程师与科学家红利,在制造业、科技创新和能源转型等领域实现了全面引领,这种由巨大知识存量和市场活力驱动的迭代速度举世无双。”他坚信,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未来几十年,中国将进一步走向全球,中国企业将成为跨国公司,中国人才将成为世界性的人才。
港中深、天安共建“AI+智能硬件创新中心”,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创新链路(小标)在本届大会上,凤岗天安数码城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在天安阳光大厦共建“AI+智能硬件创新中心”,中心将导入港中深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相关领域的教授团队与顶尖科研资源,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链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将整合天安数码城集团旗下10000+家优质企业资源,为技术落地提供丰富场景与应用需求,推动先进制造业的集聚与升级。
同时,双方还将共建产学研人才实训基地,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科研交流、企业参访等形式,让科研成果与产业实践深度对接,为园区输送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此外,还将联合举办AI+智能硬件创新挑战大赛,以赛事为纽带发现前沿项目,优胜团队可优先入驻创新中心,获得各类扶持与投融资、市场对接,形成科研、企业、市场的良性循环。
港中深-天安“AI+智能硬件创新中心”的落地,将通过人工智能顶尖科研力量赋能产业全链升级,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园区企业创新发展,为东莞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作为凤岗第一高楼的天安阳光大厦,在顶尖科研力量的加持下,未来不仅将成为电子电商和智能制造的产业中枢,更将成为连接深圳创新资源与凤岗制造实力的桥梁——科研与产业在此交汇,创新与发展在此共振,为凤岗镇乃至东莞市注入新一轮增长动能。
3、天安制造美学园区正式启动,以制造美学赋能产业升级(小标)
制造美学,是制造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自觉;凤岗天安数码城的十年,不仅是一场产业升级的跃迁,同样也是一场关于“制造美学”的探索。目前,制造美学作为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表达,正在重构人们对传统工业的认知。基于此,东莞提出“有一种制造美学,叫东莞”的城市IP,让制造与美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造、创造进阶。
在此背景下,凤岗天安数码城在凤岗镇委、镇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顺势发起天安制造美学园区建设,携手东和工品等优秀制造企业,打造美学+智造的共生平台,推动制造美学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展示的全过程,赋能制造企业创新发展。
“天安制造美学园区”以“植根制造沃土,汇聚创新灵感,引领审美变革的工业美学共生平台”为定位,将初步以东和工品赋能体验中心为核心载体,结合凤岗天安园区整体美学焕新,打造“美学+智造”深度融合的独特体验空间,同时汇聚大湾区产业与艺术界顶尖资源,以制造美学为纽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致力于打造为制造企业与设计师、艺术家、学者跨界碰撞的灵感之地、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孵化器,更成为东莞乃至大湾区制造美学发展的示范样本。
4、十年深耕,从“连接器”到创新“引擎”!(小标题)
截至目前,天安数码城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已举办十届,成功将大会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备受瞩目的科技名片。
这十年间,凤岗天安数码城作为立足本地、拥抱世界的开放型平台,让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来自苹果、特斯拉、波士顿动力、腾讯、百度、华大基因等世界级企业的高管,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以及新生代科技大咖等纷纷涌入,落脚雁田村,在昔日的林间地头共论科技产业前沿热点。
位于莞深之间,一个产业园区持续十年的科技品牌活动,既是园区以临深片区的区位优势集聚科创资源的生动实践,更是莞深深度融合,深圳都市圈加速形成的鲜明注脚。
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走过十年,背后不仅是凤岗天安数码城产业版图的壮大与蝶变,也映照出凤岗这座小镇在过去十年间的跨越式发展。
十年前的凤岗,仍是一座以传统制造业为底色的临深小镇,电子、五金、塑胶、纺织等形成了密集的产业集群。2015年,凤岗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00亿元,标志着这座小镇进入新发展阶段,也在产业升级与空间约束的双重压力下,成为东莞制造转型的试验田。
在转型与突破的关口,凤岗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承载新产业、新动能的创新载体。
同年,凤岗天安数码城项目正式落户凤岗,这一落子,既是天安数码城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前瞻布局,也是“深莞融合”战略的重要注脚。
凤岗天安数码城总投资约100亿元,致力于打造大湾区产业合作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015年,一期“天安数码城T5”正式启动;2020年,二期“天安·深创谷”破土动工。十年培育,从最初的几十家企业,到如今的近千家创新主体,园区版图不断拓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人工智能、电商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构成了凤岗新一轮产业跃升的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凤岗天安数码城吸引超960家企业入驻,其中70%以上来自深圳,园区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合计近200家。代表企业中,都市丽人、丰润计算机、鸿栢科技、瑞朗电子、铂特斯新能源等企业均为行业细分领域的中坚力量。
今天,超3万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凤岗天安数码城已从一纸蓝图,成长为东莞临深区域最具活力的创新集聚区之一。
凤岗天安数码城的产业集聚,也推动凤岗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的华丽转身,并重塑了城市肌理,助力凤岗向现代化都市华丽蝶变。2024年,凤岗GDP突破4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800亿元,全镇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83家,专精特新企业88家,市级“倍增计划”企业21家,新升规企业77家。近年来,超过1500家深圳企业落户凤岗,纳税前十企业中,近一半拥有深圳“基因”,天安、京东、康佳、中集、都市丽人、深交所南方中心等名企构建起深莞共生的新格局。
十年磨一剑。在莞深加速迈向“同城化”的背景下,凤岗天安数码城正从过往的产业合作“连接器”,升级为驱动区域创新的强力引擎,书写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与此同时,凤岗已不再只是深莞交界的地理符号,而是大湾区创新动能的重要承载地,随着深惠城际等直通深圳的轨道交通陆续建成,凤岗正加速融入湾区一体化发展进程,以更强的科技创新力与更高的产业想象力,从制造高地走向创新前沿。
来源:深圳范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