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背后不仅反映了富裕阶层的生活方式,更折射出日本城市格局和房地产市场的趋势。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意思又具有深度的话题——“日本公司社长都住在哪儿?”
这背后不仅反映了富裕阶层的生活方式,更折射出日本城市格局和房地产市场的趋势。
我将从全国视角一路聊到东京核心区,分析数据、分享案例,信息量满满,保证听完你对日本的有钱人住宅版图有清晰的了解。
如果你还想深入了解日本房产的投资逻辑,我的新书《买楼收租》可以看看,买什么,怎么买,怎么装,怎么租,怎么卖,全部都给你讲得明明白白。
我自掏腰包印了2000本送给我的粉丝,现在已经送出去500+本了,你也想要一本的话,找我拿领书链接。
日本社长都在哪些城市安家
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日本的公司老板(也就是各类企业的社长、社长夫人等经营者)并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高度集中在几个大都市。
权威调查机构东京商工リサーチ(TSR)对全国约429万家公司数据分析后发现,东京、大阪、福冈是社长最集中的前三大城市。
东京23区
也就是东京市中心23个特别区,总人口约950万。在这里,社长人数超过50万人,占总人口的5.4%左右。
这个比例是什么概念呢?平均下来,每20个东京人里就有1位公司老板!
东京作为首都和经济中心,拥有全国最多的企业总部,自然也聚集了最多的企业主。
这一比例在过去几年还在上升(2021年时约5.2%,到2023年达到5.4%),说明老板们继续向东京汇聚。
大阪市
关西最大的都市,大阪市有人口约275万。社长人数约11万人,占人口3.8%。
大阪在全国排第二,大约每26人里有1人是社长。
大阪作为传统商贸之都,中小企业众多,老板群体也很庞大。
福冈市
九州地区的经济龙头,人口约165万。据统计福冈市有52,433名社长常住,“社长率”约3.28%。
福冈市政府宣传时用了一个很形象的说法:“30个福冈人里就有1位社长”。
确实,福冈近年来大力支持创业,号称“创业城”,社长比例能排到全国第三,很不简单。
其他主要城市
第四名是古都京都市,社长占比约3.22%;第五名名古屋市3.1%;第六名横滨市2.96%。基本上,前几名都是大都市和经济中心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第七名有点意外,是四国的德岛市2.91%。
推测可能因为德岛中小企业主比例高,且全市人口不大,所以相对占比高于一些更大的城市。
末几名
那有没有社长比较少的地方呢?有的。
排名垫底的是山口县的山口市,社长占比只有1.5%。其次是三重县津市1.74%,新潟市1.75%。
这些城市的特点是,它们虽然是行政中心,但经济中心在别处。
比如山口县的大企业都在下关市,新潟县的大企业可能散布在县内其他工业城市。于是省会城市的老板比例反而偏低。
由此可见,日本的富裕企业家主要扎堆在大城市,尤其是东京都市圈。
这也符合直觉:大城市机会多,公司总部多,老板们自然会选择靠近事业重心的地方居住。
东京:社长最密集的都市
既然东京23区汇聚了全国最多的公司老板,那东京内部又有哪些区是社长扎堆的呢?答案是:核心城区的高档住宅区。
东京有“山手三区”之说,传统上指千代田区、中央区、港区,这些都是市中心精华地段。而近年富裕层喜爱的还包括涩谷区、新宿区等。
我们结合数据来看看:
整体概况:东京23区中,有钱人喜欢的区社长比例都不低。
刚才提到港区最高15.9%,涩谷区13.4%,千代田区12.8%。这些比例远远超过全国甚至东京平均水平。
新宿区虽然以繁华著称,社长比例约8.3%——在东京算中上。
中央区(包含银座、日本桥等地)人口约17万,社长可能有一万多人,估计比例在7~8%之间。
文京区、目黑区这些文教和高档住宅区,社长比例大概在5-7%不等。
相对来说,东京东部一些传统下町(如足立区、葛饰区)因为居民以工薪阶层为主,社长比例就更低一些。
这里,我们着重介绍几个社长云集的区域:
港区(Minato City)
东京港区可谓“富豪收割机”。港区人口约25万,却居住着4.2万名社长!无论从比例还是总数看都非常惊人。
港区下辖多个著名地区,包括赤坂、六本木、青山、麻布、芝、公园等。这些名字几乎就等同于“东京最高档的住宅和办公区”。
港区平均每6.2个居民就有1个是公司老板。特别是赤坂,拥有4,099名社长,是全国“社长最多的町”排名第一。六本木以3,241名社长排名第三,全国闻名。
此外,南青山、芝浦、高轮、南麻布、三田、白金等港区内街区纷纷跻身全国前20。可以说,港区几乎成了“社长区”。
涩谷区(Shibuya)
涩谷原本以年轻时尚和IT创业闻名,但其实它也有不少富人区。涩谷区总人口约24万,社长数约3万多人。比例达13.4%,全国第二。
涩谷区内的代代木(临近新宿的高档住宅区,有安静的氛围)有3,029位社长,是全国第五。
广尾(著名的高级住宅区,很多使馆在此)、惠比寿(时尚商圈,高级公寓多)、神宫前(表参道附近)等也都在全国前20。
由此看出,涩谷区一面是年轻潮流地带,另一面却藏着老牌高尚住宅区,难怪吸引众多企业主安家。
千代田区
千代田区是东京的行政中枢(皇居、国会都在此),常住人口只有6.8万,却有8,841名社长!社长比例12.8%为全国第三。
不过千代田主要是办公区,住宅区不多(比如番町、麹町一带是有钱人聚居地),所以数量上不及港、涩谷。
新宿区
新宿以繁华闻名,常住人口约35万,社长可能有2万多。
特别是西新宿地区,高楼林立,近年来建了很多豪华公寓,有3,395位社长居住,是全国第二大的“社长街”。
这块区域紧邻新宿站和都厅,交通便利,加上新公寓吸引了不少富裕人士。
新宿区的新宿(指东京都厅所在的行政地名,含歌舞伎町等部分)也有2,743名社长,排名全国第8。可见新宿除了繁华商圈,也渐渐成了富人选址之一。
中央区
中央区有人口17万左右,包括银座、京桥、日本桥、月岛等地。
虽然没有具体排名数据在上面提到,但中央区是东京传统商业中心和近年湾岸豪宅区(晴海、胜どき)。
其中胜どき地区因大型塔式公寓群,有2,560名社长上榜第12位。
中央区总体社长比例应在5-6%左右。
世田谷区
世田谷是东京人口最多的区(约92万),以安静住宅区闻名。
这里社长数全东京第一多,有5.7万名。因为人多,所以总数高,但比例约6.2%,并不算突出。
不过世田谷有一些知名富人区,比如成城(影视名人很多,东京都市圈有名的豪宅区)、冈本/尾山台(环境优美)等。
在全国“町”排名中,成城、深泽等世田谷的住宅街也位列20多名。
其他
目黑区的八云、奥泽等、文京区的小日向等,都是社长偏爱的安静富人区,但规模没那么大。
东京都内,甚至一些郊区城市也有老板居住,例如排名13的埼玉县川口市,就有2万多名社长居住——那里是东京近郊的工业&住宅城市。
总结来说,东京社长分布具有明显的“中心集中”特点。
核心商务区附近且有高档住宅供应的地段,吸引了大量企业主。
而人口稠密的大区如果配套好也能留住很多老板。
富豪为何独爱六本木?
在众多富人区中,港区无疑是亮点中的亮点。
让我们深入解析一下,以赤坂、六本木为代表的港区为何成为企业家最喜欢的居住地。
地理位置与资源
港区位于东京心脏地带,北邻皇居和国会(千代田区),东临银座和东京湾(中央区),西接涩谷区,南连品川区,可谓“四通八达”。
这种中心区位意味着上班通勤非常方便。很多企业总部、知名商业楼都在港区或周边,社长住这里上班几乎不用跑远。
另外港区还有新干线品川站、羽田机场高速道,商务出行便利。
政治与外交中心
港区聚集了大量政府和外交机构。比如赤坂地区有众议院议员宿舍、政党本部等;南部的麻布、三田一带更是大使馆云集。美国大使馆就在赤坂附近。
据统计港区内有約80个外国使馆,占东京使馆的一半以上。外交官和外企高管也偏爱住在港区。
国际化的社区氛围对那些事业全球化的日本企业主也很有吸引力——邻居可能就是外国CEO,英文标识随处可见,生活便利。
这为企业家提供了一个融入国际圈子的环境。
高端商业与娱乐
港区拥有东京一些顶级的商业和娱乐设施。
比如六本木有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和东京中城(Tokyo Midtown)两大综合体,汇集高端写字楼、购物中心、艺术中心和豪宅。
许多知名企业(如Google日本、大型投资基金等)办公在此,也有不少社长自己公司就在六本木的办公楼里。所以住在附近可谓“楼上住家楼下上班”。
六本木还是夜生活中心,高级餐厅、会员制酒吧云集,商务宴请、社交活动频繁,非常符合企业家的社交需求。
赤坂则既有高级酒店和料亭,也有亲民的居酒屋街,可严肃可休闲。
新兴商业+传统酒楼的结合,让社长们无论应酬还是私享都有去处。
高级住宅供给
港区的高档住宅是有口皆碑的。从早年的南麻布、广尾那些低密度豪宅街,到近年来拔地而起的高层公寓塔,港区提供了多样的豪宅选择。
以赤坂为例,这里有一整片宁静的住宅区,分布着赤坂The Residence等高级公寓,还有不少高级别墅区隔离在繁华之外。
六本木更不用说,高层豪宅如六本木Hills Residence早已成为成功人士象征。
最近港区还有麻布台ヒルズ这样的超级项目(号称耗时30年开发、2023年完工的迷你城),包含豪宅、公园、国际学校等。
对社长们来说,港区“有房可买、有屋可租”,而且房子品质一流。这种供给充沛确保了有钱人能在此找到心仪住所。
历史文化与身份
港区自江户时代起就是上流社会聚居地。江户时期,赤坂、麻布一带分布着大名屋敷(诸侯府邸)。
明治以后,这里又兴建了许多华族(贵族)邸宅和政府机关。
二战后,一些华丽的大屋敷变成了使馆或高级酒店,用地继续保持高规格。
比如赤坂的迎宾馆赤坂离宫就是仿欧宫殿建筑,如今用于国宾招待。皇室成员也居住在赤坂御用地内(赤坂御所等)。可以说,港区很多街道本身就自带尊贵光环。
现代的企业家住在这里,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过往显贵阶层生活方式的一种延续。
住所成为身份象征——在商业社交圈里,说自己家在六本木、白金,比起在普通郊区,给人的印象是不一样的。
这种“虚荣”或“认可”也是驱动力之一。
国际学校与子女教育
对于有海外背景或考虑子女国际化教育的企业主,港区有多个国际学校(如British School新校区、Nishimachi Int’l School等)以及双语幼稚园。
同时港区公立学校也提供英语项目,区政府还给每个孩子发iPad,教育资源雄厚。这吸引不少中外企业家把家安在港区,好让子女接受最前沿的教育。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港区之所以聚集大量社长,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地利+人和+资源+历史。
一句话总结:港区提供了一个让企业家感到便利、体面、舒适并且与他们身份相称的生活环境。
难怪有人戏言:“住港区的人,不是当老板就是在为老板打工的路上”呢!
社长扎堆带来怎样的房地产效应
聊完了人,再看看房子和市场。老板们的偏好直接反映在房地产行情上。
前面提到东京港区等地房价奇高,我们来具体看看数据: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2023年地价公示,全国住宅地单价最高的前三名全在东京都心。
第一名是港区赤坂附近(溜池山王地区),每平方米512万日元。
第二名是千代田区四番町(传统高档住宅区,“番町”地区),428万日元/㎡。
第三名是港区白金台,399万日元/㎡。这些地方正是社长们爱住的区域。可见富裕人群的聚居直接推高了当地地价。
报告中还特别提到:“富裕层对高档公寓的需求依然旺盛”,即使价格已经高企,购买力依旧强劲。
不过,由于基价太高,加上最近建筑成本上涨、利率走高等因素,这些顶级地段的地价涨幅有放缓迹象。
新建高端公寓市场火热
面对老板们的强劲需求,开发商这几年在东京中心推出了一个又一个重磅豪宅项目。
比如前文提到的麻布台Hills(2023年11月开业)就提供了约1400户超高端公寓;三田地区的Garden Hills项目也是主打富裕层。
港区以外,新宿区也在西新宿建起多栋高层公寓,吸引富裕家庭。这些供应又反过来创造了更多社长入住的可能,巩固了这些区域的富人地位。
郊区富豪区略显沉寂
相较之下,过去有钱人喜欢的郊区别墅区(如田园调布、成城)最近存在富裕人口流出的现象。
一篇报道形容为“富裕层正从山上走下来”——意指过去富人喜欢山手台地(地势高的传统豪宅区),现在则更倾向市中心或临海的新开发区。
这在房地产价格上也能看到:一些老牌富人区的地价涨幅不及港区、湾岸区。
比如成城学园前的地价近年来涨幅平稳,而丰洲等湾岸新区因为有塔楼公寓持续热销,地价涨幅明显。
时代在改变,新生代企业家对居住的要求也和上一辈不同:他们可能更喜欢智能化的公寓生活而不是大宅子。
周边城市跟随效应
东京周边的埼玉、千叶一些卫星城,近年也出现社长人数上升。
比如埼玉县川口市,2023年社长数量首次突破2万人,跻身全国第13位。千叶县的船桥、市川、松户等市都上榜前30。
这些地方房价相对便宜、通勤尚可,对一些中小企业主有吸引力。
可以说是东京高房价的外溢效应——不是每个老板都买得起港区豪宅,预算有限的可能就选择千叶埼玉的次一级区域安家。
大阪、福冈楼市
大阪的富人区主要在中央区、北区等商务区以及丰中市等郊区。
数据显示大阪市中央区社长比例8.9%,是大阪最高。
大阪中心区高层公寓近年也增加,比如大阪福岛区、南堀江这些地段社长人数快速上升。
福冈市因为社长比例高(3.3%全国第三),其高端住宅需求也旺盛。
据报道,福冈一些高档住宅区如药院(福冈中央区内)已聚集上千名社长。
福冈房价虽低于东京,但在当地算很高的。
整体看来,社长们扎堆的区域往往房价、地价也随之高企,并且保持坚挺。
这些区域的房地产可被视作“富裕度指数”:哪富人多哪就贵,哪贵又吸引富人,形成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财富人群的居住选择也在影响城市发展。
例如东京湾岸的快速崛起,就和开发商捕捉到了年轻富裕族群的胃口有关。
他们打造交通方便、景观优美的新社区(如有海景的丰洲高层住宅区),结果大量公司高管搬入,使得过去的工业区变成了富人岛。
这种城市微观格局的变化,是非常生动的社会经济现象。
老板安家的考虑因素
前面多次提到了老板们选址的原因,下面我们系统梳理一下驱动日本企业主择居的关键因素:
离公司近,节省时间
几乎所有企业主都会考虑通勤问题。对大公司社长而言,公司往往就在市中心,他们更倾向住在离办公室不远的区域。
这不只是为了上下班方便,也是因为老板日程忙碌,经常要出席各种会议活动,住市中心能快速往返各处。
特别是东京这种大城市,通勤时间就是生命。有统计显示东京上班族平均通勤单程接近1小时,但很多高管希望把这浪费的时间降到最低。所以“职住近接”(住处接近工作地点)成了一种趋势。
年轻一代社长比老一辈更不愿意每天开长会、挤电车,他们宁可多花钱住公司附近。
这解释了为何近年港区、新宿区这些商务区的公寓大卖,连带把社长们都吸引过来了。
社交和人脉
企业家的生活中,社交是很重要的一环。他们希望自己和家人所处的社区有相似社会地位的邻居,方便建立高端人脉圈。
例如东京有些高级住宅会所、俱乐部就是富豪交流的平台。如果住在远郊,社交机会和圈子都会受限。
像六本木、南青山这些地方,经常举办画展、名流派对,住在附近的老板自然而然能融入这些活动。
再比如一些业主委员会、社区活动,本身也是精英社交场。
所以选择一个“对的人扎堆”的社区,对企业主而言很有价值。
俗话说“物以类聚”,富人往往跟富人为邻,而这反过来又强化了社区的富裕属性。
教育与子女未来
很多企业家非常重视子女教育,他们倾向于居住在教育资源丰富、安全的地区。
一方面,好学校往往集中在好社区。例如东京的名校(私立小学、中学)很多在都心,方便孩子就读。
另一方面,居住环境会影响孩子社交圈。“孟母三迁”的道理谁都懂,一些教授研究显示居住地的平均地价和孩子的升学率有正相关——简言之,在好社区长大的孩子更容易考上好大学。
这背后原因很多:周围同学都是重视教育的家庭、小伙伴学习氛围好、家长圈子也关注教育等等。企业主往往愿意投入这方面。
例如东京富人区的公共中小学升学率就明显高于普通区域,这也驱动老板们更愿意花大钱住这些地方,以提供孩子“起跑线优势”。
再如之前提到的国际学校因素,对于那些有留学打算或跨国婚姻的家庭,在国际社区居住更利于孩子双语发展和多元文化适应。
生活品质与便利
老板们事业繁忙,但是对生活品质追求不低。高级住宅区通常意味着整洁的街道、良好的治安、丰富的商业设施。
以港区为例,商场、餐厅、医院都很顶级,甚至24小时高级超市应有尽有。
社区里绿化好,像有的高端公寓自带日式庭园、露天泳池,住在那里身心愉悦。
对比之下,如果让一位年收入几千万日元的社长住到通勤一小时外、商业不发达的地方,他日常生活会很不方便。
因此,他们更愿意为便利买单,聚居在城市中心功能齐全的区。
正如调查所示,很多社长在选择住宅时把“综合便利度”放在首位。
房产投资与保值
从经济角度看,在好地段置业对于富裕人士也是一种资产保值增值手段。
东京这些富人区的房价地价长期看稳中有升,抗跌性强。这一点老板们心里有数。
所以与其把钱投郊区别墅冒风险,不如买在中心区公寓,一来自住舒服,二来也算靠谱投资。
日本有句话:“買不動産就是買場所”(买房地产就是买地段)。
精明的企业主深谙此道,住在优质地段也符合他们的财务利益。
心理与声望
人都是有虚荣心的,企业家也不例外。
住在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个人成功学的坐标。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社交圈里默默比较是存在的。
对很多经营者来说,能在东京最顶级的街区拥有一套房子,是个人事业成功的证明,也是一种安全感来源。
它带来的声望感(即使只是自己内心的满足)有时候也是驱动力。
所以我们看到不少本可以继承老家房产的老板,还是会跑到东京买豪宅,就是为了达到内心对“人上人地段”的向往。
以上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促成了日本社长们的居住版图。
一句话,“离财富和权力最近的地方”,永远是老板们的第一选择。
媒体榜单与有趣现象
“社长住哪”这样的话题,也一直为大众媒体和业内机构所关注,每年都有各种排行榜和分析文章。
东京商工リサーチ每年都会发布《社長の住む街ランキング》(社长居住地排行榜)。这个榜单按照町(町丁)级别统计,每次发布后,各大新闻网站都会报道。
例如ITmedia的Netlab制作了“社长最多街TOP20”图表,MyNavi新闻也引用数据分析说“富裕层开始从山丘走下,湾岸台头”。
这些报道用数据和变化趋势为切口,向大众揭秘富人动向,颇受关注。
甚至一些投资导向的媒体,会据此建议读者关注富人区房价,或者讨论城市规划。
有些房地产公司也会评选“富豪最爱住宅地”之类榜单,比如《President总统杂志》会采访高端房产专家,列举国内著名富人区(东京的番町、田园调布,神奈川的叶山町,兵库的芦屋等等),分析各自特色。
有趣的是,这些传统富人区未必社长比例最高,因为有的地方可能富豪多但总人口少,并未在大数据中突出。
但在舆论和文化上,这些地名依然象征地位。这也是讨论老板居住地时不能忽视的一点:有些社区的名望超出数据反映的层面。
住宅金融支援机构(日本政府的住房金融机构)等也发布住房趋势报告,指出近年来高级住宅贷款需求在东京港区等不断攀升,反映出富裕群体集中购房带来的金融现象(如高额贷款增加)。
这说明“社长爱买哪里的房”不光是社会话题,也影响金融市场和政策考量。
在这些话题之中,还有一个角度也很有意思:地方政府纷纷想留住或吸引社长在当地定居。
比如东京都每年都在监测富裕居民数量,因为高收入人群多,税收就丰厚。
港区等地因为聚集了大量高收入社长,区财政收入充裕,可以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相反,一些社长流失的中小城市,税基缩水,就陷入恶性循环。
于是很多地方开始提供针对企业家的优惠措施、营造创业环境等,希望让自家城市的老板别跑去东京安家。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社长居住地”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吸引力和活力的指标。
总结
好了,我们聊了很多,从宏观的数据到微观的街区,从房价走势到心理动因。
可以看到,日本公司老板的居住分布高度集中在大都市的特定区域。
这些区域往往是经济活动最活跃、配套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也因此形成了富裕人群的集聚效应。
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这些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城市。
例如,为什么东京房价贵?因为那里集中了最多的高收入企业主和投资者,这是一大原因。
最后用一句话来概括:“钻石地段住钻石人”。
日本社长们用自己的选择诠释了这点——他们的居住地图,正是日本经济版图和财富流动的一个缩影。
希望今天的超长深度解析让你对日本富裕阶层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如果喜欢这类话题,请关注。
来源:季老湿在东京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