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与性格:他是一位极具复杂性的君主。在位前期,他选贤举能,完善律法,在军事上扫荡诸部,逐步统一关陇,并攻陷东晋洛阳,使后秦达到鼎盛。他本人勤于政事,且崇尚佛法,对高僧鸠摩罗什礼敬有加,支持译经,推动了佛教的传播。然而,其性格中也有宽纵寡断的一面。
秦武昭帝姚苌八子一女的详细结局。他们的命运,恰是十六国那个动荡时代的缩影。
一、姚兴 (后秦文桓帝)
· 身份与官职:姚苌长子,后秦第二任皇帝。
· 作为与性格:他是一位极具复杂性的君主。在位前期,他选贤举能,完善律法,在军事上扫荡诸部,逐步统一关陇,并攻陷东晋洛阳,使后秦达到鼎盛。他本人勤于政事,且崇尚佛法,对高僧鸠摩罗什礼敬有加,支持译经,推动了佛教的传播。然而,其性格中也有宽纵寡断的一面。
· 结局:在位后期,因穷兵黩武导致国力损耗,加之他对儿子们管教不严,引发了剧烈的诸子争位之乱。他在病重期间,先后平定了儿子姚弼和姚愔的叛乱,心力交瘁。最终在51岁时病逝。他死后,后秦迅速走向衰亡。
二、姚嵩
· 早年经历:曾作为人质前往西燕,经历了政治风云的变幻。
· 官职与作为:回国后担任镇西将军、秦州刺史,镇守上邽,是负责西部边防的重臣。
· 结局:在与仇池国君主杨盛的战争中,他率军追击,不幸兵败战死,马革裹尸,结局壮烈。
三、 姚平
· 官职与作为:后秦重要将领。
· 结局:在著名的柴壁之战中,他与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率领的军队激战。在被围困、粮草耗尽、箭矢用光的绝境下,他不愿被俘受辱,率领麾下三十名骑兵,毅然投汾水自尽,展现了古代武将宁死不屈的气节。
四、姚崇
· 官职与作为:后秦宗室名将,多次征战,屡立战功。在父亲姚苌去世后,被兄长姚兴委以重任,镇守都城长安,可见其深受信任。
· 身后哀荣:他去世的具体时间和原因史载不详,但因其卓著功勋,在姚兴在位期间,被下诏配飨于父亲姚苌的太庙,这是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五、姚显
· 性格与作为:他是姚苌诸子中一位杰出的文治型人才。史载他 “清秀明发,才兼文武” 。在地方为官十余年,政绩斐然。他礼贤下士,谦虚好学,常在公务之余与贤士谈论时政,孜孜不倦。
· 官职与结局:官至尚书令、太尉,被封为常山公,死后谥号“文成公”。他是在兄弟中少数得以善终且名望极高的一位。
六、姚邕
· 性格与才华:他以其敏锐的识鉴能力而闻名,同时尤其精通音律,能够自己增改曲调。他的小名“黄儿”也常被提及。
· 作为与结局:他的最高光时刻,是在赫连勃勃归降时,力劝兄长姚兴不可过分信任,应加以防范。可惜姚兴未听,后来赫连勃勃果然反叛并成为后秦的心腹大患,姚兴才后悔不已。史书未明确记载他的最终结局,推测应是自然病故。
七、 姚冲
· 作为与结局:他受命率军攻打赫连勃勃,但军队行进至岭北时,他竟暗中谋划回师袭击长安,发动叛乱。阴谋泄露后,被姚兴勒令自尽。他是兄弟中唯一因谋逆而被处死的。
八、姚和都
· 官职与作为:在后秦时担任太子右卫率、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是太子身边的近臣。
· 结局:后秦灭亡后,他归降北魏,并迎娶了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女儿陇西公主,被授予驸马都尉、左民尚书等官职,在北朝开启了新的生活。他是姚苌诸子中,在旧朝覆灭后结局最为安稳的一位。
九、南安长公主
· 身份与记载:姚苌之女,姚兴的妹妹。
· 结局:史书中关于她的记载极少,仅在姚兴病重垂危时,提到她曾前往探视问疾,但姚兴当时已无法回应。她的最终结局,史书再无赘笔。
纵览姚苌九位子女的命运,可谓一幅十六国时代王朝兴衰与家族命运的缩影:
· 开国之君(姚兴)虽能开创盛世,却难逃晚年困局。
· 能臣良将(如姚崇、姚显)或马革裹尸,或得以善终。
· 边帅(如姚嵩、姚平)多殒命沙场,为国捐躯。
· 皇族子弟在国破后,或如姚和都般成为新朝驸马,命运流转。
来源:老剧关注世界的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