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太平广记_156_卷二十九·神仙二十九_6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7 04:06 2

摘要:后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十六国之一,系纳西族先民羌人所建政权。因其君主姓姚,故又称姚秦。后秦极盛之时,辖域涵盖今陕西、甘肃、宁夏以及山西、河南的部分地区。其占据了关中地区绝大多数重要的政治、经济城镇,且拥有关东大片领土,声威远播,令

延伸阅读 后秦(384―417年)

后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十六国之一,系纳西族先民羌人所建政权。因其君主姓姚,故又称姚秦。后秦极盛之时,辖域涵盖今陕西、甘肃、宁夏以及山西、河南的部分地区。其占据了关中地区绝大多数重要的政治、经济城镇,且拥有关东大片领土,声威远播,令陇右、河西诸国皆臣服。后秦传历三主,分别为姚苌、姚兴、姚泓,国祚共计三十四年。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正月,后秦君主姚兴驾崩,姚泓继位。此后,后秦国内叛乱纷起,政权动荡不安。刘裕认为此乃灭亡后秦之绝佳时机。

同年八月,刘裕任命刘穆之担任尚书左仆射,使其在内总理朝政,于外供应军粮。而他自己则亲率大军,兵分四路进行北伐。

九月,刘裕抵达彭城。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率领军队从淮水、淝水进军,转而向许昌、洛阳进发。后秦各处屯守据点皆望风归降,晋军推进极为迅速。

十月,王镇恶所率军队攻占洛阳。公元417年,后秦宣告灭亡。

接下来借后秦的前世后生,来稍微了解一下晋地遗民的血泪史。

赤亭姚羌,初附后赵

西晋永嘉(公元307~312年)年间,羌部落的一支在豪酋姚弋仲的率领下,从赤亭(今甘肃陇西西)迁徙至隃糜(今陕西千阳东)一带定居。

后赵时期,石虎将关中(关中平原,亦称渭河平原或渭河盆地,地处陕西省中部,坐落于秦岭与渭北北山(包括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等)之间。其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海拔介于323米至800米之间。该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绵延约300余公里,东部最宽处达100公里。“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此地西有散关(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而得名“四关之中”(后世又增添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关)。四方关隘环绕,加之陕北高原与秦岭这两道天然屏障拱卫,使得关中地区自古以来便为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关中最早被赞誉为“金城千里”。春秋战国时期,此地为秦国故地,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美誉。)地区的豪杰以及氐、羌等族民众迁徙至关东(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以前函谷关以东的中原地区;唐宋元的关东指潼关以东中原地区)。

公元333年,任命姚弋[yì]仲为西羌大都督,姚弋仲遂率领数万羌众迁至清河之滠头(今河北枣强东北)。

后赵乱起,归顺东晋

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四月,后赵君主石虎薨[hōng]逝,太子石世继承大统。此时,征讨梁犊[dú](梁犊:十六国前期定阳人。为后赵东宫高力护卫都督。太子石宣图谋政变被杀后,东宫卫士十余万人皆谪戍边疆,梁犊亦在其列。次年于雍城帅旧部起兵反抗。自称晋征东大将军,所遇城塞无不摧陷。不久拥众十余万,大败关中守将石苞,杀出潼关,后赵朝廷震动,赵君石虎急倾全国兵力镇压,兵败被杀。)凯旋的姚弋仲、蒲洪等人回师,于李城(今河南温县)与彭城王石遵相遇。众人一同劝说石遵起兵,以谋夺皇位。

石遵听从建议,旋即起兵。未几,石遵诛杀石世,登上皇位,并赋予冉闵[rǎn mǐn](?-公元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后赵武帝石虎养孙,西华侯石瞻之子。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乃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于公元350年至352年在位。他以作战勇猛而闻名于世。公元350年,冉闵称帝,定国号为大魏,史称冉魏。公元352年,冉闵突围未果,被前燕皇帝慕容儁[jùn]擒获,斩于遏陉[è xíng]山(今辽宁朝阳)。

据《晋书》记载,冉闵被俘之后,尽显铮铮骨气。冉闵被押送至蓟城,慕容儁令其立于身前,厉声质问道:“尔本为奴仆之流,缘何胆敢妄自称帝?”

冉闵毫无惧色,慷慨回应道:“当今天下大乱,汝等夷狄之辈,心如禽兽,尚且妄图篡逆称帝。我身为当世英雄,为何不能登临帝位?”

慕容儁闻言大怒,下令将冉闵鞭挞三百,而后押往前燕旧都龙城(今辽宁朝阳)。正如《晋书》卷一百零七《石季龙载记下》所记:“俊立闵而问之曰:‘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称天子?’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俊怒,鞭之三百,送于龙城。”

相传冉闵死后遏陉山方圆的草木都枯萎,蝗虫肆虐,一年没有下雨,直到冬天慕容儁给冉闵上了一个武悼天王的称号才下雪。 《十六国春秋》“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自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岁永和八年也。”在冉闵后人的墓志中,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或许是冉魏政权为冉闵所上的谥号。)兵权。然而,不久之后,冉闵废黜并杀害石遵,拥立石鉴为帝,从而掌控了朝政大权。

新兴王石祗[zhī](恭敬)见状,遂与姚弋仲、蒲洪(苻洪(285年~350年),本姓蒲,字广世,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前秦帝国奠基者,氐族首领蒲怀归之子,景明帝苻健之父。永和六年(350年)闰正月,东晋朝廷授苻洪为氐王、使持节、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 ,又任命他的儿子苻健为假节、右将军、监河北征讨前锋诸军事、襄国公。 苻洪与姚弋仲都怀有占据关右的志向。姚弋仲派他的儿子姚襄率领五万兵众攻击苻洪,苻洪迎头反击,打败了姚襄,斩杀三万多人。

当时有人劝说苻洪称王,苻洪也因谶文有"草付应称王"的话,而且他的孙子苻坚背上有"草付"字样,于是改姓为"苻",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苻洪曾派他的儿子龙骧将军苻雄攻击并俘获了冉闵的部将麻秋,任命麻秋为军师将军。 麻秋劝苻洪说:"冉闵、石祗正在相持对峙,中原之乱难以平定。您不如先攻取关中,等到大业的根基稳固以后,再东进争夺天下,到那时谁敢与您为敌。"苻洪很认同他的话。同年三月,麻秋利用酒宴的机会让苻洪喝下有毒药的酒,想要吞并苻洪的兵众。苻健将麻秋抓住并杀死。苻洪临死前,对苻健说:"我以前之所以没有入关的原因,是以为中原可以安定。如今我不幸被麻秋这小子困在这里。平定中原不是你们兄弟所能办到的事情,我死之后,你要迅速入关!"苻洪说完便去世了 ,时年六十六岁。

永和七年(351年)正月二十日,苻健即天王位,建立前秦政权,追谥父亲苻洪为秦惠武皇帝 (《资治通鉴》作秦武惠皇帝),庙号为秦太祖。)联合兵力,发布檄文,声讨冉闵。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冉闵弑杀石鉴,篡权,建立冉魏。并屠戮石氏宗室(冉闵下《杀胡令》,汉胡矛盾爆发。)。姚弋仲旋即率领部众讨伐冉闵,移师至混桥。未几,石祗于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登基称帝,任命姚弋仲为右丞相,封其为亲赵王,且给予极为优厚之礼遇。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冉闵率军围攻襄国。姚弋仲遂命其子姚襄率领军队驰援石祗,同时配合后赵太尉张举的军事行动,并派遣使者向前燕请求支援。最终,在汝阴王石琨、姚襄所率之军、前燕军队以及襄国守军的四面夹击之下,围城的冉闵军队溃败,被迫退回邺城。尽管姚襄此役获胜,但因其未能达成姚弋仲在出兵前要求的擒获冉闵这一目标,遭到姚弋仲以杖责打一百之惩处。襄国会战是后赵政权的“回光返照”,是姚弋仲对后赵的最后一次尽忠,也是是慕容氏入主中原的重要一步。

襄国之战后,后赵政权虽然得以暂时保全但已经元气大伤。石祗虽然暂时击退了冉闵的进攻,但他也深知后赵政权已经走到了尽头。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四月,石祗被手下将领所杀后赵政权彻底覆灭。

冉闵逃回邺城之后,亦陷入艰难困厄之境。其政权因颁布《杀胡令》而开罪众多胡人势力,如今这些势力纷纷揭竿而起,举兵反抗。冉魏政权处于内忧外患之局,犹如累卵,摇摇欲坠。与此同时,慕容鲜卑趁机崛起。慕容儁偷袭冉魏后方,迅速攻占中原地区若干重要城池。其势力不断扩张壮大,对冉魏政权构成了巨大威胁。最终,于公元352年,慕容儁亲率军队攻克邺城,生擒冉闵。冉魏政权自此彻底覆灭,慕容鲜卑顺势入主中原,建立前燕政权。

姚弋仲患病之际,向诸子谆谆告诫道:“石氏待我恩厚,我本欲竭尽心力以助之。然如今石氏已亡,中原暂无君主。我离世之后,尔等当尽快归降晋室,恪守臣子之节,切勿行不义之事!”言罢,姚弋仲遂派遣使者向东晋请降。东晋朝廷授予其使持节、六夷大都督、都督江淮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单于之职,封其为高陵郡公。

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姚弋仲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三岁。其五子姚襄继统部众。此后,姚襄为苻生所败,姚弋仲之灵柩亦为苻生所得。苻生以王礼将姚弋仲葬于天水冀县。后来,姚弋仲第二十四子姚苌称帝建立后秦,追谥姚弋仲为景元皇帝,庙号始祖,其陵墓称作高陵。

姚弋仲辞世后,姚襄秘不发丧,旋即率领六万户民众南攻阳平、元城、发干三城。经一番征战,三城皆被攻克,姚襄所部斩杀劫掠三千余户,随后驻军于碻磝[qiāo áo]津(古津渡﹑城名。故址在今山东茌平西南古黄河南岸,城在津东。)。

姚襄任命太原王亮(太原王氏)为长史,天水尹赤(天水尹氏)为司马,略阳伏子成(略阳氐人)为左部帅,南安敛岐(南安羌人)为右部帅,略阳王黑那(略阳氐人)为前部帅,强白(略阳氐人)为后部帅,太原薛赞(河东蜀人薛氏)、略阳权翼(天水权氏)为参军。其骨干是出自南安赤亭地区的羌族姚氏部族,姚氏在迁徙的过程中曾经在略阳、天水地区长期居住,所以集团中吸纳了大量这一地区的胡汉豪强。天水尹氏更是自后赵末年起就积极支持姚氏政权,尹纬还是后秦的头号开国功臣“成兴之业,皆纬之力也”,后秦完全可以说是一个陇西胡汉豪强共同拥立的政权。

未几,姚襄为前秦所败,南撤至荥阳后,方才为父发丧并服孝。其后,在麻田与前秦将领高昌、李历交战,姚襄坐骑为流箭所伤致死,幸得弟弟姚苌救护,才得以脱险。

此后,姚襄归降东晋,东晋将其安置于谯城(今安徽亳州),并派遣他的五个弟弟赴任。而姚襄则单骑渡过淮河,前往寿春(今安徽寿县)拜谒东晋豫州刺史谢尚(谢尚(308年~357年6月14日 ),字仁祖。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名士、将领,豫章太守谢鲲之子、太傅谢安从兄。

谢尚年轻时即才智超群,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于书法,擅长清谈。早年富有声誉,为人风流,有"镇西妖冶故"之说。以司徒掾属起家,历任会稽王友、给事黄门侍郎、江夏相、江州刺史、尚书仆射等职,后进号镇西将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军事。他任豫州刺史十二年,使陈郡谢氏得以列为方镇。又于北伐中得到传国玉玺,并在牛渚采石制为石磬,为江表钟石之始。

升平元年(357年),谢尚去世,时年五十岁。朝廷追赠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简" 。)。谢尚撤去仪仗护卫,头戴幅巾接待姚襄,二人初次会面,便宛如相交多年的老友。

姚襄自幼便享有极高声誉,其雄才武略,冠绝当世,且好学不倦,博通多能,尤善言辞辩论,于南夏之地以才识卓异而著称。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殷浩(殷浩(303年~356年),字渊源,陈郡长平县(今河南省西华县)人。东晋时期大臣、清谈家,光禄勋殷羡的儿子 。

早年见识高远,度量清明,富有美名,酷爱《老子》、《易经》,善于清谈。隐居十年,不曾出仕。接受会稽王司马昱征召,拜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抗衡大司马桓温,加剧朝廷内部矛盾激化,不听王羲之和荀羡的劝阻。永和八年(349年),得知后赵皇帝石虎病死,授中军将军,奉命北伐。永和八年(352年)、永和九年(353年)出兵攻打许昌和洛阳,兵败而归。受到大司马桓温弹劾,坐罪废为庶人,流放于东阳郡。

永和十二年(356年),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凭借幕僚顾悦之的上书,得以平反昭雪,追复官爵,以礼改葬。)忌惮他的威名,遂通过姚襄的诸位弟弟,屡次派遣刺客前去刺杀姚襄。然而,刺客们皆坦诚地将实情告知姚襄,姚襄待他们如同故交一般。

殷浩又秘密派遣将军魏憬[jǐng]率领五千余人袭击姚襄,姚襄果断出击,斩杀魏憬,并吞并其军队。殷浩愈发憎恶姚襄,便派将军刘启戍守谯城,将姚襄迁至梁国蠡台,同时上表奏请朝廷任命姚襄为梁国内史。

姚襄派遣权翼前往殷浩处,殷浩道:“姚平北行事多自作主张,岂不是辜负了朝廷对他的期望。”权翼回应道:“将军轻信奸佞之言,无端猜疑,依我之见,产生猜疑的根源并非在姚平北。”殷浩又说:“姚君纵容小人,偷盗我的马匹,这难道是作为王臣应有的礼数吗?”权翼答道:“将军认为姚平北凭借威武之力自强图存,终难保全,故而训练士卒,欲惩治不轨之人,他取马不过是用以自卫罢了。”殷浩说:“何至于此。”

其后,殷浩派谢万征讨姚襄,姚襄迎头痛击,将其击败。殷浩大怒,恰逢听闻关中有变,便亲自率军北伐。姚襄于山桑(今安徽蒙城北)设伏截击殷浩,大破其军,斩杀擒获上万人,缴获其物资与甲仗。姚襄令其兄姚益驻守山桑垒,自己则率军前往淮南。

殷浩派刘启、王彬之进攻山桑,姚襄从淮南出击,将他们消灭。随后,姚襄大张旗鼓地渡过淮河,驻军于盱眙(今江苏盱眙),招募收纳流离失所之人,军队扩充至七万人。他分设地方官员,勉励督促百姓从事农桑生产,还派遣使者前往东晋都城建邺,陈述殷浩的罪状,并上表自行谢罪。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流放之徒郭斁[yì](活跃在安徽一带的流民领袖)等千余人擒获东晋堂邑内史刘仕,而后向姚襄投诚,此举令东晋朝廷大为震动。朝廷旋即任命吏部尚书周闵为中军将军,沿长江布防。

姚襄的将佐部属皆为北方人,他们纷纷劝姚襄北返。姚襄遂率部并车而行,向北进发,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进兵攻打外黄,却为东晋守边将领所败。姚襄收拢散兵,悉心抚慰,其部众士气再度振作。

随后,姚襄据守许昌,欲进军河东,图谋关右之地。他自许昌进攻洛阳,历时一月有余未能攻克。其长史王亮劝谏道:“公之英明谋略,超绝天下,士卒皆愿效死力。然不可因久攻此孤城而损威望、劳军民。宜回师河北,以弘大战略。”姚襄答道:“洛阳城虽小,然四周有山河险阻为屏障,乃兵家必争之要地。吾欲先据洛阳,而后开创大业。”

未几,王亮辞世,姚襄悲痛万分,恸哭道:“莫非上天不欲成吾之大业?王亮竟舍吾而去!”

姚襄兵败,姚苌事秦

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

桓温(公元312年-公元373年),字元子,汉族,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人。其相貌温雅魁伟,骨骼清奇,面部有七星之相。刘惔[dàn]曾形容他“眼如紫石棱[léng](眼睛像紫苏辉石一样光泽墨黑而有棱角),须作猥毛磔[zhé](车裂,古时一种酷刑,这里是张开的意思。)(胡须像刺猬毛那样直刷刷地分张开来。)”。

桓温幼年时便遭遇父丧,少年时期便与名流交往,与刘惔、殷浩齐名。后来,他与庾翼结交,经庾翼举荐,迎娶晋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为妻,并出任琅琊内史。此后,他历任徐州刺史、荆州刺史、江州刺史、扬州刺史、征西将军、都督天下诸军事、大司马等职。

公元347年(永和三年),桓温率军攻灭成汉,收复蜀地。此后,他先后三次北伐,战功卓著,威名远扬。公元361年至公元373年(海西公、简文帝、孝武帝在位期间),桓温独揽朝政,曾有篡位之图谋,然而综合考量各方利益后,并未付诸行动,最终忧愤而卒。)自江陵出兵进攻姚襄,双方于伊水之北展开激战,姚襄为桓温所败,率麾下数千骑兵逃奔北山。是夜,有五千余百姓舍弃妻子儿女追随姚襄,军队驻扎于阳乡,又有四千多户人家前来归附。

姚襄此前已历经数次惨败,但众人一旦得知其下落,便扶老携幼前去投奔。有时传言姚襄身负重伤,命不久矣,桓温军中俘获的男女听闻后,无不向北而泣。由此可见,姚襄深得民心。

此前,弘农的杨亮归附姚襄,姚襄以宾客之礼相待。后来杨亮投奔桓温,桓温向他询问姚襄的情况,杨亮答道:“姚襄的精神气质、器宇风度,堪比孙策,且其雄才武略更胜一筹。”姚襄之为人,由此亦可见一斑。

升平元年(公元357年),姚襄移师北屈(今山西吉县),欲谋取关中之地。四月,自北屈发兵,进据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派遣堂兄辅国将军姚兰攻占鄜城(一作敷城),令其兄曜武将军姚益(姚益生)及左将军王钦卢招抚北地的胡汉民众,归附者多达五万余户。]

前秦国主苻生派遣部将苻飞抵御姚襄,姚兰战败,为苻飞所擒。五月,姚襄率众西撤,苻生又派苻坚、邓羌等截击。姚襄准备出战之际,和尚智通多次劝谏,认为应当整训军队、磨砺兵器、积聚兵力,待时机成熟再作计议。姚襄道:“两雄不可并立,望上天眷顾有德之人,拯救黎民百姓,吾心意已决。”

适逢羌兵逼近,姚襄盛怒之下,率军长驱直进,与敌军于三原交战。此役姚襄战败,为苻坚所杀,年仅二十七岁。苻生以公侯之礼将其安葬。后来,姚襄之弟姚苌称帝,追谥姚襄为魏武王,封姚襄之孙姚延定为东城侯。

后秦立国,屡战前秦

据传,羌族首领姚襄曾有一梦,梦中见其弟姚苌身着衮衣,端坐在皇帝宝座之上。待其从梦中惊醒,姚襄暗自思忖,自古以来,羌族尚无称帝之人。而姚苌生性聪慧且足智多谋,当下正值天下纷乱之际,说不定他真有机会登上皇位。念及于此,姚襄兴奋不已,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次日清晨,姚襄将梦中情形告知几位大将,最后说道:“姚苌气度恢宏,不同凡响,或许能够令我家族兴旺发达、繁荣昌盛。”自此之后,姚襄对姚苌极为器重,准许他参与重大决策。

姚苌[cháng],字景茂,乃姚弋仲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其性聪睿,多权略,初随姚襄征战,后于乱世中崛起。姚苌一生历经诸多战事。

升平元年 (357),姚襄被前秦苻生杀害,姚苌率领兵众投降了前秦。姚苌很能干,也肯动脑筋,很快得到了苻坚的信任和器重,先后当上了扬武将军,左卫将军,陇东、汲郡、河东、武都、武威、巴西、扶风太守,宁、幽、兖三州刺史。在南征北战中战功卓著。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征调全国兵力,向东晋发起大规模进攻。出师之前,苻坚对姚苌言道:“你亦知晓,朕本以龙骧将军之位成就功业,故而向来不轻易将龙骧将军这一称号授予他人。如今,朕特封你为龙骧将军,益州、梁州的军事事务便托付于你,望你能恪尽职守,善始善终。”姚苌听闻此言,内心激动不已。然而,世事难料,淝水之战中,苻坚所率之军被东晋打得溃不成军,前秦遭受重创。

太元九年(公元384年)三月,慕容泓背叛苻坚。苻坚派遣其子苻叡前往讨伐慕容泓。然而,苻叡出师不利,最终殒命于战场。彼时,姚苌担任司马之职,协助苻叡参与了此次战斗。姚苌认为,苻叡之死自己亦负有一定责任,于是便派遣长史赵都前往苻坚处请罪。

苻坚因儿子被杀,正处于极度悲愤与恼怒之中。听闻赵都前来请罪,盛怒之下,即刻将赵都斩杀。赵都被杀之事令姚苌大为震惊,他当即意识到,这乃是苻坚欲对自己下手的危险信号。为避免杀身之祸,姚苌匆忙逃离,一路奔至渭北,而后又转至马牧。

天水的尹纬、尹详以及南安的庞演等人,从自身利益出发,主动劝说羌族豪强率领五万余户归附姚苌,并推举姚苌为盟主。

太元九年 (384),姚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建元白雀,封尹详、庞演为左、右长史,姚晃、尹纬为左、右司马,狄伯支等为从事中郎,姜训等为掾属,王据等为参军,王钦卢、姚方成等为将帅。不久,姚苌向北地进军,北地、新平、安定的十多万羌胡纷纷投奔姚苌,姚苌在此厉兵秣马,以观时局的发展趋势。

同年十月,姚苌见西燕慕容冲正围攻长安,便召集大臣共商下一步行动计划。大臣们皆认为,应先夺取长安,以此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而后再着力经营后方。然而,姚苌却持有不同见解。他认为,西燕不会在关中长久停留。故而,应当将军队暂时转移至岭北。待前秦灭亡、西燕撤兵之后,便可轻而易举地占领长安。于是,姚苌命其子姚兴留守北地,自己则率领军队攻克新平,夺取了岭北诸城。

太元十年(385)五月,苻坚在西燕的追逼之下,逃入五将山中。姚苌趁机发难,派遣强骑将军吴忠包围五将山,将苻坚擒获。姚苌向苻坚索要玉玺,遭到苻坚断然拒绝;又要求苻坚禅让皇位,更是遭到苻坚的严厉斥责。姚苌恼羞成怒,派人将苻坚勒死于新平佛寺之内。

姚苌之弟姚硕德统领其所部羌人聚居陇上,听闻姚苌起兵之事后,自称征西将军,于冀城聚集部众以响应姚苌。姚硕德任命兄长之孙姚详为安远将军,使其据守陇城;任命从孙姚训为安西将军,使其据守南安之赤亭,与前秦秦州刺史王统形成对峙之势。

十月,已然占据长安的西燕王慕容冲派遣高盖攻伐姚苌,然而高盖所率之军遭后秦军击败,高盖本人亦投降后秦。

姚苌对局势的判断十分正确。白雀三年(公元386年),西燕国内频繁发生政变,遂开始放弃长安,向东撤退。此时,卢水胡郝奴乘虚而入,占据长安并自称皇帝。郝奴还命令其弟郝多进攻于马嵬(今陕西兴平市马嵬镇)自守的王驎。

姚苌此时自安定向东进攻,逼退王驎并擒获郝多,继而进攻长安。郝奴心生恐惧,请求归降。姚苌夺取长安后,于同月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建初”,建国号为大秦。又立妻子虵[shé]氏为皇后,儿子姚兴为太子,并将安定的五千多户迁到长安。不久,姚苌带兵到了安定,在此打败了平凉胡金熙,鲜卑没奕于后,又到秦州征服了前秦秦州刺史王统,然后从上邽 (今甘肃天水) 回到安定,在此下令尽量减少不是急用的开支,破格提拔有用人才。

然而同年,前秦宗室苻登在关中氐族残余势力的推举下,与后秦展开对抗。不久,在前秦皇帝苻丕遇害后,苻登更即皇帝位。

起初,苻登势力强盛,于泾阳(今陕西泾阳县)大败姚硕德,迫使姚苌亲自出兵救援,且图谋进攻长安。彼时,前秦重要将领苻纂为苻师奴所杀,将领兰椟遂与苻师奴反目成仇。兰椟因遭受西燕皇帝慕容永攻击,遂向后秦求援。姚苌认为,苻登行事迟疑慎重、决断不足,不敢出兵深入,以免遭受后方被袭之险,于是决意亲自率军救援。

最终,姚苌先击败苻师奴,并收编其部众;后又击败慕容永,生擒兰椟。此外,姚方成亦击败徐嵩。徐嵩被俘后,仍大骂姚苌,称其不仅背叛对他有恩的苻坚,还将苻坚杀害,其忘恩负义之举连狗马都不如。姚方成杀死徐嵩后,姚苌又掘出苻坚的尸体,不断鞭挞,还脱光尸身衣物,裹以荆棘,埋于土坑之中,以此宣泄心中愤怨。

建初三年(公元388年),自春季至夏末,姚、苻两军分别据守朝那(今宁夏朝那县)及武都(今甘肃武都县),相持交战,互有胜负,皆难以将对方彻底击败,于是双方罢兵而归。然而,关西豪杰见后秦久未在关中站稳脚跟,且多次败于苻登,大多转而投向前秦。唯有齐难、徐洛生、刘郭单等人依旧忠于后秦,为其提供军粮,并追随姚苌征战。

姚苌虽于战场上纵横无敌,捷报频传,但在与苻登交锋之时,却屡屡难以占得优势。

建初四年(389年),姚苌屡次败於苻登,命姚崇袭击苻登於大界的辎重又不得,而苻登就已威胁安定。面对如此局面,姚苌坚拒与苻登正面决战,力图以计取胜,於是乘夜率兵三万再攻大界,终攻克大界并杀苻登毛皇后等人及生擒数十名前秦名将以及五万余人。姚苌随後亦不贪胜,坚拒乘胜进击苻登,苻登於是收馀众退守胡空堡,但已元气大伤。

在大败苻登辎重四个月之后,姚苌设计让其部将任盆诈降,企图以此诱杀苻登。然而,此计最终因被雷恶地识破而未能得逞。但苻登却因此忌惮雷恶地,迫使雷恶地归降姚苌。

建初五年(公元390年),魏揭飞进攻后秦,雷恶地反叛并迎接魏揭飞。彼时,苻登正在长安附近的新丰(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

然而,姚苌认为雷恶地“智略非常”,欲亲自率军出征。大臣们纷纷进谏道:“陛下不畏惧距离我军仅六十里之遥的苻登,为何却忌惮远在六百里之外的魏揭飞呢?”

姚苌神情凝重,语重心长地说道:“我军短期内难以歼灭苻登,而苻登亦无法迅速攻克长安。然而,雷恶地极为聪慧,倘若他与魏揭飞相互勾结,再向东联合董成,占据杏城与李润,那么长安东北地区恐将落入他人之手。”

于是,姚苌率领一千六百名士卒出兵征讨魏揭飞与雷恶地。魏揭飞与雷恶地见姚苌所率兵马数量不多,便集中全部兵力对姚苌发起攻击。姚苌坚守营垒,按兵不动,特意示弱不战,暗中派遣其子姚崇率领骑兵出其不意地绕至敌军背后。魏揭飞的士兵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姚苌趁机出兵,大破敌军,斩杀魏揭飞及其麾下一万余名官兵。雷恶地见此情形,主动向姚苌投降,雷恶地两度归於姚苌,终对其心服。另外姚苌亦不怕前秦兖州刺史强金槌诈降,只带著数百骑兵随其访问强金槌的军营,以坦诚获得了身为氐族人的强金槌的信任,令其不应其他氐族势力的计谋而加害姚苌。

至建初六年(公元391年)十二月,苻登挥师进攻安定,姚苌于安定城东将其击败。

建初七年(公元392年)三月,前秦将领没亦干向后秦归降,然而不久之后,姚苌便身染沉疴。苻登获悉姚苌患病,遂趁机进攻安定。至八月,姚苌病情好转,亲自率兵抵御。他趁苻登出营迎击之际,命姚熙隆进袭前秦军营,致使苻登心生畏惧,引兵退却。姚苌又派遣军队迂回跟随苻登。苻登得知后秦营垒空无一人,不见后秦军队踪迹,愈发惊恐,只得败退回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南)。

建初七年(公元392年),姚苌于长安身染重病,遂召太子姚兴至榻前。姚兴听信了在旁征南将军姚方成的谗言,在离开长安之时,先行诛杀了王统、王广、苻胤、徐成、毛盛等人,而后才去拜见姚苌。

姚苌见到姚兴,怒不可遏,厉声斥责道:“王统兄弟乃吾同乡,徐成等人亦是前朝名将,你缘何无辜将他们杀害!”

次年十月,姚苌病情加剧,欲回长安调养。行至新支堡时,病情愈发危急,几乎每夜皆受噩梦困扰,梦中苻坚率领天官使者、鬼兵前来追捕他。他时常精神恍惚,口中不住喃喃自语:“苻坚陛下,杀害您的是我兄长姚襄,与我毫无干系,恳请陛下切莫冤枉我。”

抵达长安后,姚苌将太尉姚旻、仆射尹纬、姚晃,将军姚大目、尚书狄伯支召至禁中,命他们接受遗诏,辅佐朝政。他又对姚兴说道:“无论有何谗言诋毁这几位大臣,你切不可轻信。你对待骨肉兄弟,当重情义;接待大臣,应守礼仪;与人交往,需讲信用;对待百姓,要施仁义。若能做到这四点,我便再无担忧之事。”

姚晃含泪询问姚苌如何消灭苻登,姚苌气愤地说道:“姚兴的才智足以消灭苻登,你还问我作甚?”

建初八年(公元393年)十二月,姚苌于长安驾崩,享年六十四岁。他被葬于原陵,谥号为武昭皇帝,庙号太祖。建初九年(394)正月,姚苌病死,其子姚兴嗣立,苻登仍是后秦王朝的强大威胁。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