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创新模式推动“校地合作”走深走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08:42 1

摘要:从智能制造专家进驻工业园区“把脉问诊”,到中医药师生在乡村校园规划中草药园;从AI技能培训送到镇村干部手中,到志愿者为居民免费维修家电……今年以来,云安区六都镇创新探索的“驿站点单、高校接单”校地合作新模式,是推动“双百高校”精准对接产业、促进发展的成功探索。

从智能制造专家进驻工业园区“把脉问诊”,到中医药师生在乡村校园规划中草药园;从AI技能培训送到镇村干部手中,到志愿者为居民免费维修家电……今年以来,云安区六都镇创新探索的“驿站点单、高校接单”校地合作新模式,是推动“双百高校”精准对接产业、促进发展的成功探索。以镇人才驿站为枢纽,一场场围绕产业发展、民生关切与智能发展的“双向奔赴”正在这里热烈上演。

机制创新——一座驿站撬动资源精准落地

“我们变‘等资源’为主动‘开菜单’。”六都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破解“高校有资源找不到落地处,地方有需求摸不着高校门”的困境方面,六都镇找到了关键支点——人才驿站。

该镇紧扣“地方所需、高校所能、共建共享”原则,将人才驿站打造成需求收集、资源匹配的核心平台。驿站深入一线摸排需求,形成“需求清单”,同时与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大学等结对高校紧密联系,掌握“资源清单”。

当两份清单在驿站碰撞,便产生了“驿站点单、高校接单”的联动模式。今年4月,顺德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5位专家教授签约进站;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师生团队接单建设中草药园;6月,AI技能培训下沉乡镇……一系列合作项目精准落地,标志着这一创新机制步入良性循环。

产业赋能——高校智囊激活发展新动能

为工业“强筋健骨”。针对制造业升级需求,驿站组织高校专家“一企一策”梳理技术需求清单,促成与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等院所的实质性合作。其中,“硫铁矿渣制备防火材料”技术年消纳废渣30万吨;硫酸低温余热回收系统助力企业降耗18%。在高校智力支持下,六都镇成功培育省制造业500强企业1家,打造5家产值亿元以上石材企业,并成功跻身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业镇。

为农业“塑形铸魂”。针对濑糍汤、麻竹笋等特色农产品,驿站协助高校团队开展溯源调研,联合策划拍摄系列宣传视频,通过媒体传播显著提升产品知名度,为“土特产”走向更广阔市场铺设品牌之路。

民生润泽——精准服务传递民生温度

如何以“小服务”传递“大温暖”,六都镇人才驿站充分释放人才供需精准匹配功能作用,搭建“需求收集—资源对接—服务落地”闭环机制,推动高校资源精准直达基层、惠及民生。

破解“看病远”难题。驿站摸排基层就医需求,“点单”给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接单”后开展大型义诊,累计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并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常驻坐诊,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水平服务。

构建“实践+文化”课堂。高校师生走进校园,为南乡中学中草药园建设提供科学规划。图书捐赠、养生香囊制作、“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相继开展,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办妥惠民“关键小事”。驿站向顺德职业技术大学“点单”家电维修服务,师生志愿服务队“接单”下沉社区,累计免费检修家电超1000件。“这些小家电修好了,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大方便!”居民们交口称赞。

智治引领——数字赋能提升治理效能

六都镇人才驿站以“数字提效+宣传造势”为抓手,衔接高校资源与基层治理需求,助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与镇域品牌影响力。

针对镇村干部“AI+政务”技能短板,驿站向高校博士团队发出“订单”,量身定制培训课程,通过“理论+实操”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推动“数字政务”能力跃升。

探索“智慧治理”新路径。在四足机器人基层治理应用中,驿站协助高校团队对接村庄,协调数据采集,推动构建训练模型,为未来在交通治理、风险监测等场景的应用奠定基础。

提升“镇域品牌”传播声量。驿站会同高校电商直播团队,深入挖掘特色产品和民俗文化,参与产品筛选、品牌打造和直播推介全过程,助力六都镇在“云浮好物”全媒体直播赛中脱颖而出。近日“2025年农村电商带头人典型案例库”名单公布,六都镇“小燕夫妻”成为云浮农村电商发展的优秀代表。

从产业到民生,从车间到田头,“驿站点单、高校接单”的模式已在六都镇开花结果。这不仅是机制创新,更彰显了基层主动融汇高等教育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智慧。随着合作深化,这片沃土必将迎来更加丰硕的收获。

来源:云安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