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的深秋,北方的小城已经有了刺骨的寒意。李秀兰裹紧了身上的旧棉袄,推着轮椅,慢慢走出单元楼。轮椅上坐着的是她的公公张老汉,旁边搀扶着婆婆王桂兰的,是她的丈夫张建国。
公婆失明,大儿媳照顾10年,小叔子回国争房产,公婆同意平分,刚签完字,小叔子发现房产证上写的竟是大嫂的名字
第一章 十年灯火:失明公婆与儿媳的日常
2014年的深秋,北方的小城已经有了刺骨的寒意。李秀兰裹紧了身上的旧棉袄,推着轮椅,慢慢走出单元楼。轮椅上坐着的是她的公公张老汉,旁边搀扶着婆婆王桂兰的,是她的丈夫张建国。
张建国的腿有残疾,是年轻时在工地打工摔的,走路一瘸一拐,干不了重活。家里的重担,几乎全压在李秀兰身上——不仅要照顾两个失明的老人,还要打理家务、给丈夫洗衣做饭,偶尔还要去小区门口的小超市打零工,补贴家用。
公婆失明,是2014年冬天的事。一场突发的脑出血,让公公张老汉先失了明,紧接着不到半年,婆婆王桂兰因为过度焦虑和高血压并发症,也彻底看不见了。那年,李秀兰32岁,张建国35岁,他们的儿子张明刚上小学一年级。
小叔子张建军,比张建国小8岁,当时正在国外打工,听说父母失明的消息,只打了个电话回来,寄了5000块钱,说“工地上走不开,等攒够了钱就回来”。这一等,就是10年。
10年里,李秀兰成了公婆的“眼睛”和“手脚”。每天早上五点半,她准时起床,先给公婆倒尿盆、擦身子,然后做饭。公婆牙口不好,她就把粥熬得软烂,把菜炖得入味,一口一口给老人喂饭;饭后,她扶着婆婆在客厅里慢慢走动,推着公公去小区花园晒太阳,给他们讲小区里的新鲜事、电视里的新闻;晚上,她给公婆洗脚、按摩,等他们睡熟了,再去洗一家人的衣服、收拾家务,常常忙到深夜才能休息。
张老汉性子急,失明后更是容易烦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有一次,李秀兰给她剪指甲,不小心剪到了一点肉,张老汉当场就把剪刀扔了,骂道:“你是不是故意的?想害死我是不是?”李秀兰忍着委屈,默默捡起剪刀,拿来碘伏给老人消毒,轻声说:“爸,对不起,是我不小心,下次我一定注意。”
王桂兰心思细,失明后总是唉声叹气,想念小儿子,也心疼大儿媳。她常常拉着李秀兰的手,哭着说:“秀兰,委屈你了。建军这孩子,怎么就不回来看看我们呢?你跟着建国,没享过一天福,还要照顾我们这两个废人。”
李秀兰总是笑着安慰她:“妈,不委屈。建国是我丈夫,你们是他的爸妈,照顾你们是我应该做的。建军在外面也不容易,他是想多赚点钱,让我们日子好过点。”
其实,李秀兰心里也有委屈。丈夫身体不好,赚钱不多;儿子上学要花钱;公婆常年要吃药、定期要去医院检查,家里的开销像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她每天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舍不得吃一口好的,却把最好的都留给了公婆和孩子。
小区里的邻居都看在眼里,纷纷夸赞李秀兰:“秀兰真是个好儿媳,比亲闺女还亲!”“张老汉老两口有福气,遇到这么个孝顺的儿媳,不然早就没人管了。”“张建军也太不像话了,爸妈失明10年,他一次都不回来,真是白养了。”
李秀兰听着这些话,心里既温暖又酸涩。温暖的是,她的付出被认可;酸涩的是,小叔子的缺席,让她肩上的担子重了太多。她不是没有怨过,尤其是在公婆生病、家里经济拮据的时候,她多希望张建军能回来搭把手,哪怕只是说句安慰的话也好。
可张建军,除了每年象征性地寄几千块钱回来,几乎杳无音信。偶尔打电话回来,也只是匆匆问几句公婆的身体情况,然后就说自己忙,匆匆挂掉电话。张建国给他打电话,他要么不接,要么说不了几句就不耐烦,说“哥,我在外面赚钱不容易,家里的事你多担待,等我以后回来,一定好好报答你们”。
张建国性子老实,不善言辞,只能默默承受。他知道妻子辛苦,每天尽量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着擦桌子、扫地、给公婆按摩,晚上给妻子捶背,说:“秀兰,辛苦你了,委屈你了。”
李秀兰总是摇摇头,说:“建国,我们是夫妻,不用这么说。只要爸妈身体好好的,儿子好好学习,我们日子慢慢会好起来的。”
日子就这样在平淡而忙碌中一天天过去。儿子张明渐渐长大,从小学升到初中,再到高中,学习成绩优异,懂事孝顺,经常帮着妈妈照顾爷爷奶奶。公婆的身体虽然不算硬朗,但在李秀兰的精心照顾下,也没有出过什么大问题。
2024年的夏天,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电话是张建军打来的,他说:“哥,我要回国了!明天就到,你和嫂子去机场接我一下。”
张建国和李秀兰都愣住了。10年了,张建军终于要回来了。张建国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李秀兰心里却五味杂陈——她既期待见到这个从未谋面的小叔子,又隐隐有些不安,不知道他回来后,这个家会发生什么变化。
第二天,李秀兰和张建国早早地就去了机场。当一个穿着西装、提着名牌行李箱的男人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几乎认不出来了。张建军比以前胖了不少,皮肤白净,穿着讲究,看起来意气风发,完全没有了当年打工仔的样子。
“哥,嫂子!”张建军笑着走过来,给了张建国一个拥抱,然后看向李秀兰,脸上露出了一丝不自然的笑容,“嫂子,辛苦你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张建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眶都红了。
李秀兰点了点头,接过张建军的行李箱:“一路辛苦了,先回家吧,爸妈都等着呢。”
回到家,公婆听到张建军的声音,激动得哭了起来。王桂兰摸索着抓住张建军的手,不停地说:“建军,你可回来了!妈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你了!”
张建军也红了眼眶,抱着母亲说:“妈,对不起,儿子不孝,这么多年才回来。以后我再也不离开了,好好照顾你和爸。”
那天晚上,李秀兰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气氛温馨而热闹。张建军给大家讲了他在国外的经历:他先是在工地打工,后来自己做起了生意,赚了不少钱,这次回来,就是想在国内发展,顺便照顾父母。
看着张建军意气风发的样子,听着他描绘的美好未来,李秀兰心里的不安渐渐消失了。她想,也许张建军真的长大了,懂事了,以后这个家,终于可以有人替她分担了。
可她万万没想到,张建军回来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照顾父母,而是为了家里的房子。
第二章 不速之客:归来的小叔子与房产风波
张建军回来后,确实表现得很“孝顺”。他给公婆买了很多营养品、新衣服,每天陪着他们聊天,给他们读报纸,还主动给家里换了新的家具、电器,把家里打理得焕然一新。
公婆对张建军的归来感到无比欣慰,逢人就说:“我家建军回来了,以后我们有人照顾了,不用再麻烦秀兰了。”邻居们也都说:“张建军回来了就好,秀兰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李秀兰也确实轻松了不少。张建军主动承担了很多家务,还经常开车带着公婆去医院检查身体,给他们请了护工,让李秀兰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儿子、休息一下。
可没过多久,张建军就露出了他的真实目的。
那天晚上,一家人吃完晚饭,张建军把张建国和李秀兰叫到客厅,表情严肃地说:“哥,嫂子,我有件事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什么事?你说。”张建国说道。
“是关于家里的房子。”张建军说,“我这次回来,想在国内定居,结婚生子。我看家里这套房子挺大的,三室一厅,位置也不错。我想,这套房子以后就留给我吧,我给你们补偿一笔钱,你们可以再去买一套小一点的房子,或者租房子住。”
张建国和李秀兰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张建军回来才一个月,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建军,你说什么?”张建国不敢相信地说,“这套房子是爸妈的,也是我们一家人住了这么多年的地方,怎么能给你一个人呢?”
“哥,话不能这么说。”张建军说道,“我是爸妈的儿子,这套房子本来就该由我继承。再说,我在国外赚了不少钱,以后可以给爸妈更好的生活,让他们安享晚年。你和嫂子有地方住就行,何必占着这么大的房子呢?”
“张建军,你这话就不对了。”李秀兰忍不住开口了,“这套房子是爸妈辛苦一辈子攒钱买的,是我们一家人的家。这些年,我和建国照顾爸妈,撑起这个家,你没尽过一天孝,现在回来就想抢走房子,你觉得合适吗?”
“嫂子,我没说不孝顺爸妈啊。”张建军的脸色沉了下来,“我以后会好好照顾他们的,比你照顾得还好。再说,我给你们补偿钱,又不是让你们白搬出去。”
“我们不要你的钱,我们也不搬。”李秀兰坚定地说,“这套房子是我们的家,我们不会搬走的。”
“你……”张建军被李秀兰怼得说不出话来,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这时,公婆听到了他们的争吵声,王桂兰摸索着走过来,问道:“你们在吵什么?什么房子?”
“妈,我想让哥和嫂子搬出去,这套房子留给我,我给他们补偿钱。”张建军说道。
“什么?”王桂兰愣住了,“建军,你怎么能说这种话?这套房子是我们的家,是你哥和嫂子照顾我们这么多年的地方,怎么能让他们搬出去?”
“妈,我也是为了你们好啊。”张建军说道,“我在国外赚了钱,以后可以给你们请最好的护工,让你们住最好的房子,享受最好的待遇。哥和嫂子条件不好,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自己过日子,不是挺好的吗?”
“我们不要什么最好的待遇,我们就想和你哥、嫂子、孙子一起住。”张老汉开口了,语气带着一丝愤怒,“建军,你太让我们失望了。你回来这么久,我们还以为你懂事了,没想到你心里只想着房子。这些年,多亏了你哥和嫂子照顾我们,没有他们,我们早就不在了。你没尽过一天孝,现在回来就想抢房子,你对得起我们吗?对得起你哥和嫂子吗?”
张建军没想到公婆会这么反对,他愣了一下,然后说道:“爸,妈,我不是想抢房子,我只是觉得,这套房子留给我,能发挥更大的价值。我结婚生子后,一家人住在这里,热热闹闹的,不好吗?”
“不好!”王桂兰坚定地说,“这套房子不能给你一个人,要给也是给你哥和嫂子,或者给小明。他们照顾我们这么多年,付出了这么多,这套房子他们也有份。”
张建军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他没想到,自己在国外赚了钱,回来竟然连一套房子都得不到。他不甘心,开始每天在公婆面前吹风,说自己在国外的不容易,说自己想结婚生子需要房子,说张建国和李秀兰有地方住,不需要这么大的房子。
公婆一开始态度很坚定,但架不住张建军天天说,加上他们心里本来就对小儿子有愧疚,觉得他在外漂泊多年不容易,慢慢就动摇了。
有一天,公婆把张建国和李秀兰叫到面前,王桂兰叹了口气说:“建国,秀兰,我们商量了一下,建军也不容易,这么多年在外漂泊,现在想回来定居,确实需要一套房子。这套房子,就平分吧。”
“平分?”张建国和李秀兰都愣住了。
“是啊。”张老汉说道,“房子是我们的,我们有权利分配。我们决定,把房子分成两份,你和建军各一份。建军给你补偿一笔钱,或者你们一起把房子卖了,钱平分。”
李秀兰的心瞬间凉了下去。她照顾公婆10年,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没想到公婆竟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她看着公婆失明的眼睛,心里充满了委屈和寒心:“爸,妈,这些年我照顾你们,不求回报,可你们也不能这么对我吧?这套房子,我和建国也有份,你们怎么能说平分就平分?”
“秀兰,我们知道你委屈。”王桂兰哭着说,“可建军是我们的小儿子,我们不能不管他。他在外漂泊这么多年,我们心里愧疚啊。你放心,建军会给你很多补偿的,不会让你吃亏的。”
“我不要补偿,我只要这个家。”李秀兰的眼泪掉了下来,“这个家,是我和建国辛辛苦苦撑起来的,是我们一家人的根,我不能让它散了。”
“嫂子,你就别固执了。”张建军说道,“平分对大家都好,我不会让你吃亏的。我给你50万,你和哥可以再去买一套房子,剩下的钱还能给小明上学用,多好。”
张建国看着妻子委屈的样子,心里也很不好受。他想反驳,可看着公婆哀求的眼神,又说不出口。他知道,公婆心里对小儿子的愧疚,已经超过了对他们的感激。
“秀兰,算了。”张建国叹了口气,“爸妈已经决定了,我们就听他们的吧。只要一家人能和睦相处,房子平分就平分。”
“建国!”李秀兰不敢相信地看着丈夫,“你怎么能这么说?我们的付出,你都忘了吗?”
“我没忘。”张建国的眼睛红了,“可他们是爸妈,我们不能让他们为难。建军是我弟弟,我们也不能不管他。50万也不少了,我们可以再买一套小房子,好好过日子。”
李秀兰看着丈夫懦弱的样子,心里充满了失望。她知道,再多说什么也没用了。公婆已经决定了,丈夫也同意了,她一个人,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她擦干眼泪,看着张建军,语气冰冷地说:“好,我同意平分。但我有一个条件,补偿款必须一次性付清,而且要在签协议的时候付清。”
“没问题!”张建军立刻答应了,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嫂子,你放心,我明天就把钱准备好,后天我们就签协议。”
李秀兰没有再说话,转身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上了房门。她趴在床上,放声大哭起来。10年的付出,10年的坚守,最终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她觉得自己像个傻子,傻傻地付出了这么多年,最后却被人扫地出门。
张建国走进房间,抱着妻子,哽咽着说:“秀兰,对不起,委屈你了。我知道你辛苦,可我实在没办法。爸妈年纪大了,我不想让他们为难。”
李秀兰推开他,冷冷地说:“我不怪你,我只怪我自己,太傻太天真,以为付出就能得到回报。”
那天晚上,李秀兰一夜没睡。她想了很多,想自己这些年的付出,想公婆的偏心,想张建军的自私,想自己未来的生活。她不知道,签完协议后,她和丈夫、儿子该去哪里,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可她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反转,正在等着张建军。
第三章 签字惊变:房产证上的名字
签协议的那天,张建军请来了家里的几个亲戚,作为见证人。他还特意找了律师,拟定了一份详细的房产分割协议。
客厅里,亲戚们坐在沙发上,议论纷纷。有人说:“张建军也不容易,在外漂泊这么多年,回来分套房子也应该。”有人说:“李秀兰照顾公婆10年,功劳最大,平分确实有点委屈她。”还有人说:“都是一家人,有事好商量,别伤了和气。”
张建军穿着一身名牌西装,意气风发地坐在主位上,手里拿着协议,笑着说:“各位叔伯婶子,今天请大家来,就是想做个见证。我和我哥平分爸妈的房子,我给我哥50万补偿款,协议上都写得很清楚,大家可以看看。”
亲戚们接过协议,纷纷看了起来。张建国坐在一旁,脸色有些难看。李秀兰则站在角落里,面无表情,看不出心里在想什么。
公婆坐在轮椅上,由护工照顾着。王桂兰叹了口气说:“各位亲戚,今天让大家来,就是想证明一下,这套房子是我们自愿平分给两个儿子的,没有任何人强迫我们。”
“是啊,”张老汉说道,“建军在外不容易,建国和秀兰照顾我们多年,我们也不想亏待任何一个儿子。平分,是最公平的办法。”
亲戚们都点了点头,说:“既然是你们自愿的,那我们没意见。”
张建军见大家都没意见,心里更得意了。他把协议递给张建国:“哥,你看看,没问题的话就签字吧。”
张建国接过协议,看了看,又看了看李秀兰。李秀兰对他点了点头,说:“签吧。”
张建国拿起笔,在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张建军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亲戚们也都在见证人一栏签了字。
协议签完后,张建军笑着说:“太好了!哥,嫂子,从今天起,这套房子我们各占一半。我现在就把50万转到你们的账户上。”
他拿出手机,准备转账。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对了,哥,嫂子,房产证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房产证拿出来,尽快办理过户手续?”
张建国看向李秀兰:“房产证在你那里吧?拿出来给建军。”
李秀兰点了点头,转身走进了卧室,拿出了一个红色的房产证,递给了张建军。
张建军接过房产证,心里一阵激动。他终于拿到这套房子的凭证了!他迫不及待地打开房产证,想看看上面的信息。
可当他看到房产证上的“房屋所有权人”一栏时,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眼睛瞪得大大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房产证上,赫然写着三个字:李秀兰。
“这……这怎么可能?”张建军的声音颤抖着,手里的房产证差点掉在地上,“房产证上怎么会是嫂子的名字?这房子不是爸妈的吗?”
所有人都愣住了。亲戚们纷纷围了过来,想看个究竟。公婆也一脸茫然,王桂兰问道:“建军,怎么了?房产证上不是我们的名字吗?”
张建军把房产证递给亲戚们,声音带着愤怒和难以置信:“你们看!房产证上是李秀兰的名字!这房子根本不是爸妈的,是李秀兰的!”
亲戚们接过房产证一看,果然,房屋所有权人一栏写着李秀兰的名字,登记日期是2015年3月——也就是公婆失明后的第二年。
“秀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张建国也懵了,他看着李秀兰,“这房子怎么会在你的名下?”
李秀兰看着张建军震惊和愤怒的样子,看着公婆茫然的表情,看着亲戚们疑惑的眼神,心里积压了10年的委屈和寒心,终于在这一刻爆发了。她深吸一口气,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冰冷地说:“这房子,确实是我的。”
“你胡说!”张建军激动地说,“这房子是我爸妈辛苦一辈子攒钱买的,怎么会变成你的?你是不是用了什么不正当的手段,把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的?”
“我没有用不正当的手段。”李秀兰说道,“这房子,是爸妈自愿过户给我的。”
“自愿过户给你?”张建军冷笑一声,“我爸妈都失明了,怎么可能自愿过户给你?肯定是你骗他们的!李秀兰,你太有心计了!你照顾我爸妈,根本就是为了这套房子!”
“张建军,你闭嘴!”李秀兰的声音提高了几分,“我照顾爸妈10年,是不是为了房子,你心里不清楚吗?爸妈是不是自愿过户给我,你可以问他们!”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公婆身上。王桂兰的眼泪掉了下来,她摸索着抓住李秀兰的手,哽咽着说:“秀兰,对不起,我们……我们确实是自愿把房子过户给你的。”
“什么?”张建军不敢相信地说,“妈,你为什么要把房子过户给她?这房子是我们家的,应该留给我和我哥啊!”
“因为秀兰值得。”张老汉开口了,语气带着一丝愧疚,“2015年,我和你妈刚失明不久,生活不能自理,你又在国外联系不上。当时,我们身体不好,经常生病,需要有人照顾。秀兰每天辛辛苦苦照顾我们,给我们端屎端尿、喂饭穿衣,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就想给她一个保障。”
王桂兰接着说:“当时,我们怕自己活不了多久,也怕你哥身体不好,以后秀兰和小明没人照顾。我们就商量着,把房子过户给秀兰,让她有个依靠。我们找了公证处的人,也找了邻居做见证,是自愿把房子过户给她的,有公证书和书面证明。”
亲戚们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样的隐情。
“不可能!我不信!”张建军激动地说,“你们肯定是被她骗了!她就是个骗子,骗了你们的房子,还骗了你们的感情!”
“张建军,你说话要讲证据!”李秀兰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失望,“爸妈虽然失明了,但他们心里清楚得很。当年,是你妈哭着求我,让我收下这套房子,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安心。我一开始不愿意,可架不住爸妈反复劝说,最后才同意的。公证书和书面证明,我都保存着,如果你不信,可以去查。”
说完,李秀兰转身走进卧室,拿出了一份公证书和一份书面证明。公证书上明确写着,张老汉和王桂兰自愿将房产赠与李秀兰,并有公证员的签名和公证处的盖章;书面证明上,有公婆的签名和手印,还有两个邻居的签名和手印,证明他们是自愿赠与的。
张建军看着公证书和书面证明,脸色惨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知道,这是真的。爸妈确实是自愿把房子过户给李秀兰的。
亲戚们也都明白了。他们看着李秀兰,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和同情。有人说:“秀兰,委屈你了。这房子,你确实值得。”有人说:“张建军,你也太不像话了。你爸妈失明10年,你不管不顾,回来就想抢房子,你对得起秀兰吗?对得起你爸妈吗?”
张建军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看着公婆,看着李秀兰,看着亲戚们鄙夷的眼神,心里充满了羞愧和愤怒。他想发作,却找不到任何理由。
“建军,对不起。”王桂兰哭着说,“我们知道,把房子过户给秀兰,委屈了你。可当年,我们也是没办法。你不在身边,建国身体不好,只有秀兰能照顾我们。我们把房子过户给她,就是想让她安心照顾我们,也让她以后有个依靠。”
“爸,妈,你们怎么能这么对我?”张建军的眼泪掉了下来,“我是你们的儿子啊!你们怎么能把房子给一个外人?”
“秀兰不是外人,她是我们的儿媳,是比亲闺女还亲的人。”张老汉说道,“这些年,她照顾我们的吃喝拉撒,带我们去医院看病,给我们擦身洗脚,比你这个亲儿子做得还好。你除了寄点钱回来,还做过什么?你有什么资格要求房子?”
张建军被说得哑口无言,他看着李秀兰,眼神里充满了怨恨:“李秀兰,你早就知道房子是你的,为什么不早说?你看着我在这里争来争去,是不是觉得很可笑?”
“我为什么要早说?”李秀兰冷笑一声,“我照顾爸妈,不是为了房子。我以为,只要我真心付出,就能得到你们的认可。可你回来后,一心只想抢房子,爸妈也偏心你,同意平分房子。我要是早说房子是我的,你们会相信吗?你们只会觉得我是为了霸占房子,故意编造谎言。我就是想看看,你们到底能自私到什么地步。”
“你……”张建军气得浑身发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好了,建军,别说了。”张建国开口了,他看着张建军,语气带着一丝失望,“这房子,本来就是秀兰的。你回来想分房子,本身就不对。这些年,你没尽过一天孝,现在也该醒悟了。”
亲戚们也纷纷劝说:“建军,算了吧。秀兰照顾你爸妈10年,这房子她受之无愧。你还是好好想想,以后怎么孝顺你爸妈,怎么弥补这些年的亏欠吧。”
张建军看着眼前的一切,知道自己再怎么争也没用了。房产证上是李秀兰的名字,还有公证书和书面证明,他根本没有任何理由要求分房子。他心里充满了羞愧和愤怒,转身就想走。
“站住!”李秀兰叫住了他,“张建军,协议你已经签了,50万补偿款,你是不是应该给我?”
张建军愣住了,他回头看着李秀兰,脸色难看地说:“房子都是你的了,我为什么还要给你50万?”
“协议上写得很清楚,你给我50万补偿款,我和建国搬出去。”李秀兰说道,“现在房子是我的,我不需要搬出去,但协议是你拟定的,也是你让我签的。你要么给我50万,要么,你就别想再踏进这个家门一步。”
张建军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看着亲戚们鄙夷的眼神,知道自己要是不给这50万,以后在亲戚面前就彻底抬不起头了。他咬了咬牙,说:“好!我给你!”
他拿出手机,当场给李秀兰转了50万。然后,他看了一眼公婆,又看了一眼张建国和李秀兰,转身就走了,再也没有回头。
张建军走后,客厅里一片寂静。公婆看着李秀兰,眼里充满了愧疚和不安:“秀兰,对不起,我们……我们不该偏心建军,不该同意平分房子。”
李秀兰看着公婆,心里的委屈渐渐消散了。她叹了口气说:“爸,妈,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照顾你们,不是为了房子,也不是为了钱。只要你们以后能公平对待我们,能理解我的付出,就够了。”
“我们会的,我们一定会的。”王桂兰哭着说,“秀兰,你是个好儿媳,是我们家的福气。以后,我们再也不会偏心了,我们会好好待你,好好待建国和小明。”
亲戚们也纷纷安慰李秀兰:“秀兰,别往心里去。建军就是太自私了,以后他会后悔的。你这么好的人,一定会有好报的。”
李秀兰笑了笑,点了点头。她知道,这场房产风波,终于结束了。她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房子,也让公婆和小叔子明白了,她的付出,不是理所当然的。
第四章 真相背后:十年付出的见证与亲情的回归
房产风波过后,张建军再也没有回过家。听说他在外面租了房子,继续做他的生意,但亲戚们都知道了他的所作所为,很少有人再和他来往。
公婆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不再偏心小儿子,而是把所有的关爱都给了李秀兰和张建国、小明。他们常常拉着李秀兰的手,说:“秀兰,委屈你了。以前是我们糊涂,偏心建军,忽略了你的付出。以后,我们一定好好补偿你。”
李秀兰并没有因为公婆以前的偏心而记恨他们。她依然像以前一样,精心照顾着他们的饮食起居,陪他们聊天、散步,给他们讲家里的新鲜事。她知道,公婆年纪大了,又失明了,心里难免会有愧疚和不安。她不想让他们在晚年还活在自责中。
张建国也变得更加体贴和珍惜李秀兰。他知道,妻子这些年受了太多的委屈,是他对不起她。他每天都会主动帮着做家务,给妻子捶背、按摩,说:“秀兰,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对你,再也不会让你受委屈了。”
儿子小明也更加懂事了。他经常帮着妈妈照顾爷爷奶奶,还会安慰妈妈:“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小叔子不孝顺,我们不用理他。以后我会好好学习,长大了好好孝敬你和爸爸、爷爷奶奶。”
看着丈夫的转变、儿子的懂事、公婆的愧疚和关爱,李秀兰心里的阴霾渐渐散去,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知道,这个家,终于又恢复了往日的温馨和和睦。
有一天,李秀兰整理旧物时,翻出了一个陈旧的笔记本。那是她当年照顾公婆时,随手记下的日记。她打开笔记本,里面记录着她十年照顾公婆的点点滴滴:
“2015年3月15日,爸妈今天去公证处,把房子过户给我了。妈哭着说,让我收下,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安心。我心里很难受,照顾他们是我应该做的,怎么能要他们的房子呢?可爸妈态度很坚决,我只能收下了。我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更加好好照顾他们,不辜负他们的信任。”
“2016年5月20日,爸今天又发脾气了,因为我给他洗澡时水温有点凉。我心里很委屈,但我不能怪他。他失明了,心里肯定很烦躁。我只能一遍遍道歉,重新给他烧热水,好好给他洗了个澡。”
“2018年9月10日,妈生病了,发烧到39度。我背着她去医院,排队、挂号、取药,忙了一整天。回到家,我累得浑身散架,但看到妈病情好转,我心里就踏实了。建国想帮忙,可他腿不好,我只能自己扛着。”
“2020年12月30日,建军又寄钱回来了,5000块。他还是没打电话,只是发了条短信,让我好好照顾爸妈。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看看爸妈呢?”
看着这些日记,李秀兰的眼泪掉了下来。这十年,她付出了太多,也承受了太多。但她不后悔,因为她的付出,换来了公婆的信任和关爱,换来了丈夫的珍惜和体贴,换来了儿子的懂事和孝顺。
她把笔记本拿给公婆看,王桂兰摸着笔记本,哭着说:“秀兰,我们对不起你。这些年,你受了这么多苦,我们却还偏心建军,让你受了这么大的委屈。”
“妈,别哭了。”李秀兰擦干眼泪,笑着说,“都过去了。现在我们一家人好好的,比什么都重要。”
张老汉叹了口气说:“秀兰,你是个好孩子。以前,我们总觉得,儿子才是家里的根,房子应该留给儿子。可现在我们才明白,真正能给我们养老送终、能真心对待我们的,是你这个儿媳。这房子,你受之无愧。”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秀兰的生活渐渐恢复了平静。她依然每天照顾着公婆,打理着家务,给丈夫和儿子做饭。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劳累,因为张建国会主动帮她分担,公婆也会尽量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让她太过辛苦。
小区里的邻居们,也都知道了房产风波的真相。他们更加敬佩李秀兰了,都说:“秀兰真是个好女人,善良、坚韧、有底线。她照顾公婆10年,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有一次,李秀兰在小区里遇到了张建军的朋友。朋友告诉她,张建军现在后悔了,他觉得自己当初太自私了,不该回来争房子,不该那样对待李秀兰和公婆。他想向李秀兰和公婆道歉,但又不好意思回来。
李秀兰听了,心里没有丝毫的怨恨,只有一丝释然。她对朋友说:“没关系,只要他能醒悟,以后好好做人,好好生活,就够了。道歉就不用了,我们各自安好就行。”
2025年的春天,公婆的身体越来越差。张老汉因为心脏病,住进了医院。李秀兰和张建国轮流在医院照顾他,端屎端尿、喂饭喂药,无微不至。
张建军听说后,终于忍不住,来到了医院。他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看着憔悴的李秀兰和张建国,心里充满了愧疚和悔恨。他走到李秀兰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嫂子,对不起,以前是我错了,我不该回来争房子,不该那样对你。你照顾爸妈这么多年,辛苦了。”
李秀兰看着他,平静地说:“过去了,就别提了。现在最重要的,是照顾好爸。”
张建军点了点头,走到病床前,握住父亲的手,哭着说:“爸,对不起,儿子不孝,让你受苦了。以后,我会好好照顾你和妈,弥补这些年的亏欠。”
张老汉睁开眼睛,看着张建军,眼里充满了欣慰的泪水:“建军,你能醒悟就好。以后,好好做人,好好对待你哥和嫂子。”
从那以后,张建军经常来医院照顾公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意气风发、自私自利,而是变得沉稳、踏实,懂得了关心和照顾别人。他给公婆买营养品、请护工,帮着李秀兰和张建国分担家务,一家人的关系,渐渐缓和了。
公婆出院后,张建军搬回了家。他主动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开销,每天陪着公婆聊天、散步,给他们读报纸、讲新闻,就像李秀兰当年那样。
李秀兰看着张建军的转变,心里也渐渐放下了过去的恩怨。她知道,亲情是割不断的。只要一家人能和睦相处,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就没有解不开的矛盾。
2026年的夏天,公婆在睡梦中安详地去世了。他们走得很平静,脸上带着笑容。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终于和好了;自己的儿媳,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幸福。
公婆去世后,张建军没有再提房子的事。他对李秀兰和张建国说:“哥,嫂子,这房子是嫂子的,我不会再争了。以后,我们一家人好好生活,照顾好小明,让爸妈在天之灵也能安心。”
李秀兰看着张建军真诚的眼神,点了点头。她知道,这场持续了10年的亲情纠葛,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如今,李秀兰已经48岁了。她的儿子小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张建国的身体也越来越好,张建军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结婚生子了。他们一家人经常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旅游,其乐融融。
有时候,李秀兰会看着窗外的夕阳,想起这10年的点点滴滴。她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她不仅收获了公婆的信任和关爱,收获了丈夫的珍惜和体贴,收获了儿子的懂事和孝顺,还收获了小叔子的醒悟和亲情。
她明白了,真正的孝顺,不是为了回报,而是发自内心的关爱和责任;真正的亲情,不是血缘的束缚,而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付出;真正的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家庭和睦、亲人安康。
房产证上的名字,是她十年付出的见证,也是公婆对她的认可和信任。而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这份经历了风雨后的和解,才是她这辈子最珍贵的财富。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李秀兰的脸上,温暖而明亮。她知道,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美好。因为她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责任,有包容,就能守护好这个家,就能拥有一辈子的幸福和安宁。
来源:糯米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