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今年7月下旬首批杂交鲟出口以来,这已经是出口的第23批了。”景东盈利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介绍。自中越双方于今年4月15日发布联合声明提出“越方将加快推进自中国进口鲟鱼”以来,云南淡水养殖鲟鱼源源不断出口越南。
秋日的云南澜沧江漫湾段,百里长湖碧波荡漾。景东盈利渔业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忙着将一尾尾鲟鱼装车,准备发往越南。
“自今年7月下旬首批杂交鲟出口以来,这已经是出口的第23批了。”景东盈利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介绍。自中越双方于今年4月15日发布联合声明提出“越方将加快推进自中国进口鲟鱼”以来,云南淡水养殖鲟鱼源源不断出口越南。
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对两国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多年来,两国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依托陆海相连的区位优势,持续拓展产业互补和互利共赢的空间。
未来,中越继续推动发展战略对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框架对接合作规划,将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农产品“双向奔赴”
火热的口岸贸易是中越经贸合作的真实写照。在中越边境云南河口口岸和天保口岸,满载云南蔬菜、鲜花、水果以及越南榴莲、椰子、百香果等特产的集装箱货车来来往往。
8月1日,昆明海关与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在红河综合保税区联合举行“跨境绿通,中越直达”——中越GMS(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直达常态化+鲜活农产品绿通“一码通”运输发车活动。16辆满载云南蔬菜、水果、花卉的冷链货车依次从红河综合保税区发车,经河口口岸驶向越南老街、河内、海防,自此中越跨境物流正式迈入快速通关新阶段。
越南花商阮翠云在云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内采购鲜花(陈欣波 摄)
2019年,中越双边第一个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在河口口岸开通,为鲜活农产品快速通关提供了有力保障。2025年,中越GMS(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直达模式在河口口岸常态化运行,跨境物流运输不断转型升级,这个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的陆路口岸,正逐步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向东盟的“黄金走廊”。
云南与越南资源互补,为贸易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24年,云南对越南进出口贸易额超220亿元,同比增长18.6%。云南的特色农产品、机电产品等在越南市场需求旺盛,越南的热带水果、水产品等深受云南消费者喜爱。
“夏季是云南水果采收的高峰期,6月以来我们每天有70多车果蔬出口到越南。”云南渡边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云霞说,“果蔬出口时效性要求高,海关手把手教我们自助打印检验检疫证书、原产地证书,还根据货期提前安排查验,确保水果以最新鲜的状态出境。”
中国水果出口越南的同时,越南水果也在不断进口到中国。越南荔枝丰收季,日均超百辆荔枝运输车经河口口岸通关运往国内市场,平均通关时长10分钟以内,河口口岸正以“加速度”保障越南鲜荔枝“一日跨两国”。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河口口岸进出口货物126.3亿元,其中,出口货值88.5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河口口岸出口农产品货值55.7亿元,同比增长10.7%。
距离口岸15公里的云南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乡村振兴示范园里,从越南运来的榴莲、咖啡豆等原料,在标准化厂房里完成精深加工,变成冻干零食、精油等高附加值商品,再销往全国和海外市场。
8月初,在云南省文山州壹亩良田(云南)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亩良田)生产加工车间内,一批重20吨的可食仙人掌叶片发往越南,这是全国首批出口可食仙人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此次仙人掌实现出口越南,也为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据天保海关统计,2025年上半年,天保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14万吨,货值2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3%和117.5%。其中,天保海关累计监管验放进口水果6.6万吨、货值19.2亿元,同比涨幅均超700%,越南榴莲等热带水果正加速进入国内市场。
“来华扫货”成热潮
“大家好,我是越南阿柔,我在浙江义乌生活。”短视频里,阮红柔正带着越南客户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旅游、考察和“扫货”。十年前那个网购中国香油的越南女孩,如今已成为每月向越南发送十余个货柜的贸易商,日用品、五金、玩具等中国商品通过她的公司源源不断运往越南。
阮红柔与丈夫晏廷跃因电商平台结缘,结婚后他们依托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的货源优势,专门做代购生意,订单量从日均几十单增长至数百单。随着越南客户需求激增,夫妻俩成立了外贸公司,接更多的大客户订单。阮红柔说,“中国商品质优价廉,供应链响应迅速,这是独一无二的优势”。
如今,跨境电商之外,来中国“扫货”的越南游客也越来越多。
从“边城”河口到“春城”昆明的高铁车厢里,记者看到,大部分越南游客都携带着24寸甚至更大的行李箱。“都是想着来旅游时顺便买些特产,云南的中药材、野生菌、鲜花饼都很受越南游客喜爱。”映象越南旅游国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的越南导游阮孟遵说。
7月10日,来自越南的旅客在云南省河口县河口北站等待进站上车。(梁志强 摄)
在中越边境的河口口岸,每天清晨都能看到手持入出境通行证的越南旅游团排队过关。“中国的奶茶太好喝了,每次来都要带几杯回去。”越南游客武英诗兴奋地展示着她的“战利品”。
除了奶茶,真正的重头戏藏在口岸等待过关的麻袋里:家用小电器、义乌小商品、零食组成的“中国制造三件套”,正被越南大叔们成捆扛过边境。
线上线下的“反向海淘”热潮在边境口岸交汇。在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里,30多个直播间同时开播,中文和越南语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许多越南主播专程来中国实地考察工厂,通过直播向本国消费者展示商品的真实品质。
“这些产品都是中国产的,越南顾客下单后,会通过自贸区的发货仓发货到越南,不到一周就能送达。”陌贝(云南)跨境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达金介绍。
越南社会科学院越南与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阮廷柱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吸引力、中国便捷的支付生态以及来华旅行政策的逐渐放宽,催生了“来华代购”的消费热潮。
高铁旅游促交流
秋到滇南,蒙自新安所街道的百年石榴园硕果累累。阳光穿过枝叶,洒在晶莹饱满的石榴上,微风轻拂,果实在光影间摇曳生辉。8月下旬,400多位越南游客坐着高铁来到蒙自,走进这座古园,仅支付十元入园费,便可在百年古树下留念。离去时,他们不仅带走了现摘的石榴,还纷纷选购了当地酿造的石榴酒和鲜榨石榴果汁。
10月15日,返乡创业大学生吴海涛(右)和李敏在果园直播推介蒙自石榴。(高咏薇 摄)
4月中旬,越南老街游客潘玉仙和朋友们开启了河口之旅。她们一行四人对这里的游玩方式驾轻就熟,扫码支付租用共享单车后,便穿梭在河口城区的各个网红打卡点,尽情享受旅行的乐趣。
除了品尝美食、观看电影,越南游客还积极融入当地文化生活。在滨河路景观带,他们会和晨练的市民一同学习太极剑;在河口口岸森林公园,越南游客换上华美的汉服相互拍照留影。越南老街游客黄秋娴难掩喜悦:“我从小就对汉服和中国文化感兴趣,今天终于有机会尝试,太开心了!”
“我们公司共有600名越南游客乘坐高铁前往昆明、大理等地。”前不久,映象越南旅游国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的越南导游阮孟遵带了42人的旅行团乘坐高铁前往中国旅游。
近年来,越来越多越南游客选择从河口口岸入境,乘坐高铁到昆明、大理、丽江等地旅游。昆明街头赏花、洱海边骑行、玉龙雪山看雪,都是他们喜爱的旅游项目。据昆明海关统计,今年前八个月,河口海关共监管服务进出境旅客377.46万人次,同比增长18.63%。
受访专家、企业表示,中越两国经济关联度大、互补性强,利益融合日益紧密,为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合作的沃土。中国连续20多年保持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越南则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越双边贸易额突破2600亿美元(1美元约合7.11元人民币)。未来,中越的贸易合作将不断走向更为宽广的舞台。
刊于《参考消息》2025年10月30日第7版
来源:马某马上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