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破阵,奇气凌云 张瑞图《行书五绝诗》轴赏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07:14 1

摘要:在上海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中,张瑞图的《行书五绝诗》轴恰似一柄藏于匣中的古剑,虽历经岁月沉淀,仍难掩其惊世骇俗的艺术锋芒。这幅纸本行书作品纵112.6厘米、横28厘米,通篇笔墨苍劲、结体奇崛,以极简的五绝诗篇为载体,演绎出晚明书法“尚奇求变”的时代精神,成为后世研

在上海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中,张瑞图的《行书五绝诗》轴恰似一柄藏于匣中的古剑,虽历经岁月沉淀,仍难掩其惊世骇俗的艺术锋芒。这幅纸本行书作品纵112.6厘米、横28厘米,通篇笔墨苍劲、结体奇崛,以极简的五绝诗篇为载体,演绎出晚明书法“尚奇求变”的时代精神,成为后世研究张瑞图书法风格的重要范本。

张瑞图作为晚明“邢张米董”四大书家之一,最善以笔墨破古法、立新意。这幅作品开篇便跳出传统行书的圆转温婉,以“方笔为主、折锋为势”的独特笔法,将“园荒蓬藋长”五字写得斩钉截铁。观其用笔,起笔多露锋切入,收笔戛然而止,如农夫挥锄除草般干脆利落;行笔中提按顿挫对比强烈,粗笔处墨气沉厚如坠石,细笔处锋芒毕现似裂帛,恰与诗中“手鉏薙其秽”的劳动场景形成奇妙呼应。这种“折多于转”的笔法打破了二王以来的圆融传统,却在刚硬中暗藏弹性,尽显“铁画银钩”的力道之美。

在结体布局上,此作更见张瑞图的匠心独运。他摒弃了传统行书的均衡对称,刻意追求字内空间的欹侧变化:“荒”字上宽下窄如危崖倒挂,“藋”字左松右紧似劲松倚石,“薙”字笔画穿插如乱中有序的棋局。字与字之间疏密相间,行距虽宽却气脉贯通,如“那堪蓊蔚区”五字,笔画繁简错落,却通过笔势的连贯形成视觉上的节奏感,仿佛能看到诗人穿行于荒园之中,忽见蕙草芬芳的惊喜之情。整幅作品在欹斜中求平衡,在狂放中守规矩,将书法的形式美与诗歌的意境美完美融合。

墨法的运用是此作的另一亮点。张瑞图深谙“墨分五色”之道,通篇墨色浓淡枯湿交替,变化丰富而不失和谐。“园”“荒”等字用墨饱满,尽显沉厚之气;“长”“秽”等字行笔中渴笔飞白,如苍松老枝般遒劲;“芳蕙”二字则墨色温润,与诗中“吐芳蕙”的清新意境相得益彰。这种墨色的变化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层次,更暗合诗意的转折——从“蓬藋长”的荒芜萧瑟,到“吐芳蕙”的生机盎然,笔墨与诗意相互映衬,引人入胜。

诗为心声,书为心画。这首五绝小诗描绘了荒园锄秽、蕙草自芳的情景,暗喻君子身处浊世仍坚守本心的品格。张瑞图以奇崛书法书写清雅诗意,形成了“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笔法的刚硬对应“薙其秽”的果决,结体的奇崛暗合“蓊蔚区”的苍莽,墨色的温润呼应“吐芳蕙”的清雅。这种“书意与诗意共生”的创作理念,让作品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又有精神上的感染力,堪称晚明书法“文质兼美”的典范。

张瑞图的书法曾因“险怪”引发争议,却终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书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这幅《行书五绝诗》轴既展现了他对传统书法的突破与革新,又体现了文人书法“技道合一”的精神内核。如今,当我们驻足于这幅作品前,既能感受到笔墨间的磅礴气势,也能品味到诗书中的人文情怀——这正是传统书法艺术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释文

园荒蓬藋长,手鉏薙其秽。

那堪蓊蔚区,中有吐芳蕙。

瑞图。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