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少林会 (2)龙灯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06:09 1

摘要:“五虎少林会”又称“少林会”这项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当初由一位名叫赵九州的人,根据赵匡胤习武传说改编而成,并形成一套系统的操练方式。“五虎少林会”表演起来如同一台京剧,观赏性极强。之所以称为“五虎少林会”,是因为在众多角色当中,

“五虎少林会”又称“少林会”这项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当初由一位名叫赵九州的人,根据赵匡胤习武传说改编而成,并形成一套系统的操练方式。“五虎少林会”表演起来如同一台京剧,观赏性极强。之所以称为“五虎少林会”,是因为在众多角色当中,有“五头虎”,而其整套武打动作则传承于少林武术。

除了五头虎之外,主角还有十三人、五个丫头、红脸、黑脸、柴王,共计六十人,表演时一个个人物穿插于锣鼓声中,既通俗又喜庆。少林会集个人单练拳、双人或多人拳脚对打、武术器械单打或多人兵器对打表演于一身,以舞剧的形式展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三河的龙灯会兴起于新集镇范庄村。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传入该镇胡元村,后因范庄村被洪水冲毁,村庄消迹,龙灯会便由胡元村传承至今。

胡元村的龙灯会由本村三十七户人家出资举办,村民高有才、付军始任会头。每逢新集庙会和各节日出会,参会者多达一百多人。民间有“跑龙灯”之说。龙由龙头、龙身、龙尾组成。龙身一般在十四、五米长。用木、竹做成骨架,外面蒙布并绘出龙身形象。龙头用木、竹扎成,外边蒙布绘出龙头形状。龙身一般为十二节,每节由一人执掌,由龙珠引领,上下左右盘旋。之所以被称之为龙灯会,是因夜间耍龙的龙身要在里边装上灯,耍起来是一条火龙,头、身都是明亮的,且龙口能喷出火来。引龙的龙珠也是一个闪亮的火球,在夜间行走很是壮观。配合“龙灯”还有“云灯”,是用木、竹、布做成的云朵形状的灯,由一人手拿一根木棍支撑,跟在“龙”的两侧,似龙在云中翻飞之状。

龙灯会有“盘玉柱”、“龙脱皮”、“双龙戏珠”、“龙搅水”、“龙行云”、“龙卷云”、“龙翻身”、“龙戏水”等各种动作。走会时,配有锣、鼓、镲、唢呐、笙、管等乐器伴奏。龙灯会几度搁置,几度兴起,到九十年代初,三河同时出现了数道龙灯会。交通局、县供销社都有双龙会。后第三小学又做成“节儿龙”,也非常壮观。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