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首词,让反动将领张辉瓒“留名”,究竟为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06:00 1

摘要:事情还要从1930年国民党集结大批军队,开始对我党实施第一次大“围剿”开始。当时张辉瓒时任国民党第18师中将师长,并兼任前线总指挥。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个人要想留下姓名,可谓是难如登天。

但凡事都有例外,总有一些“幸运儿”会因为某一事件而名留千古。唐朝的县今,汪伦便是其一。

而在近现代,也有一位“幸运儿”会因毛主席的一首词,而注定永远不会让世人忘记。

那便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张辉瓒。

张辉瓒

事情还要从1930年国民党集结大批军队,开始对我党实施第一次大“围剿”开始。当时张辉瓒时任国民党第18师中将师长,并兼任前线总指挥。

要说张辉瓒这人,也算是恶名远扬。在他担任南昌卫戍司令期间,屠杀上了上千名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因此被称为“张屠夫”。

毛主席与朱德元帅

所以毛主席与朱德元帅,在得知是张辉瓒“张屠夫”率军前来围剿时。便下定决心要“诱敌深入”将其一一举歼灭。

事情也如毛主席与朱德元帅料想的一样,在龙岗地区,张辉瓒“孤军深入”被我军“团团包围”。在激战了一天之后,红军战土“全歼敌军”并活抓了张辉瓒。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而毛主席的名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也正是由此而来。(原文如下)

这首词,我想喜欢主席诗词的人一定并不陌生,也绝对算的上是主席的名作。

词中,上阕描写的是毛主席当时所处环境与反围剿战斗胜利的真实写照。

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呈现出一派万千林木被霜染红,烂漫盛开之景。又恰逢敌军袭,红军战士个个“满腔怒火”。

虽然词中,未正面详细描写激战情况,但毛主席,先点出龙冈大雾,暗示给读者一种毛主席一贯的“诱敌深入”伏击之的战略战术,然后是战士的欢呼声,最后进抵战局之结果,并干干脆脆地用一个具体细节指明活捉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

下阕,则是描写对第二次粉碎反围剿的决心。

以“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来暗示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即将来临,以“风烟滚滚”象征危机迫近。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主席则,巧用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典故。来歌颂工农群众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以“红旗乱”展现革命声势的浩荡。

全诗,读起来可谓是意象雄奇,境界宏大。毛主席不仅典故活用,还赋予了革命以史诗般的崇高意义。

而词中,国民党将领张辉瓒的名字也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让每一个读这首词的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大家说,张辉瓒这人也算是够幸运了吧!

他本是一个在历史洪流中妄图逆流而动、阻挡革命前进的反动将领,却因毛主席这首词,以一种别样的方式被后人知晓。不过,他的这种“知晓”并非荣耀,而是作为反面典型,时刻警示着人们反动势力的必然失败,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他的名字与毛主席的豪迈词句一同流传,成为了那段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岁月的沉淀中,不断被后人审视和反思。

来源:青年大学习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