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9年,还在上大学的梦本第一次接触到汉服,便被其中蕴含的文化之美深深吸引。“当时觉得,原来我们的民族服装这么美。”她回忆道。毕业后,梦本来到深圳,在坂田一住就是十年。“一到深圳就认识了很多喜欢汉服的同袍,我们边上班边做公益推广,慢慢从兼职到全职。”2017
十年前,梦本还想不到,对汉服的热爱,会让她在龙岗区坂田街道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长成一棵传统文化的繁茂之树。
衣冠里的文明密码
2009年,还在上大学的梦本第一次接触到汉服,便被其中蕴含的文化之美深深吸引。“当时觉得,原来我们的民族服装这么美。”她回忆道。毕业后,梦本来到深圳,在坂田一住就是十年。“一到深圳就认识了很多喜欢汉服的同袍,我们边上班边做公益推广,慢慢从兼职到全职。”2017年,她在深圳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春田姑娘”汉文化工作室。
“很多人知道汉服,也会穿汉服,但对它的了解很少。”梦本想要深耕传统文化的初心,源于对这片文化空白的担忧。“为什么汉服有这么多款式?为什么有人会把汉服认成和服或韩服?……”在推广中,她时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人知道汉服,却不懂它的形制演变;知道茶,却不知唐煎宋点明清泡的差异。”梦本举例道,“比如唐代煎茶要加盐和香料,宋代点茶则像喝汤,现在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茶器,很多是仿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器皿。”这种对文化细节的执着,让她决定用最直观的方式——复原与体验,让传统活起来。
梦本在“唐宋茶事”活动中为观众展示茶器。
让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呼吸
“使用,是最好的传承。”这是梦本常挂在嘴边的话。她从“衣”出发,却不止于“衣”。在坂田手造街、寸坞书屋、雪竹径公园、金雅福黄金博物馆……梦本将汉服与茶道、香道、传统节庆相结合,复原古代人的生活场景。在她看来,这是在推广“一种古代沿用到现代的、比较好的生活方式”。
在一次寸坞书屋举办的“唐宋茶事”活动中,梦本展示了一套仿法门寺出土的茶器。有位居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用日本的器皿?”梦本耐心解释:“这是仿西安法门寺出土的器皿,它的根在中国。”
巧的是,后来梦本在金雅福黄金博物馆又见到了同一套茶器。“如果那位居民有一天在博物馆看到这些展品,我想,那一刻会形成一个闭环。”梦本说,文化传播就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刻,它会点亮另一个人的认知。”
梦本的坚持,正是源于对文化自信的信念。她常穿汉服逛街、参加活动,也鼓励伙伴们这样做。“当大家通过参与节庆、礼仪课程,真正触摸到文化的温度,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梦本积极参加传统文化进社区系列文明实践活动。
在都市云端让传统“破圈”生长
梦本不喜欢给传统文化设限。今年,她和伙伴们做了一次大胆尝试——在坂田星河双子塔的停机坪上,跳起国风舞蹈,背景是现代都市的摩天楼群,音乐却是国风歌曲《青花瓷》。“汉服只要想穿,任何时候都可以。”她解释道,“舞蹈、器乐、服装都可以融合,比如用箜篌弹奏流行曲,用赛博朋克配乐剪辑传统舞蹈视频。”
面对“不搭”的质疑,梦本的回答也很坚定:“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青花瓷不一定要在古典的地方演绎,它也可以在云端。”她想要打破的,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汉服可以成为日常,而不是限定。”
这种“反差感”设计收获了意外效果。预告片用科技感音乐搭配汉服舞蹈,长版视频则回归古典韵律,有人评论:“原来青花瓷可以在云端演绎!”梦本认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我们既要尊重历史,也要让年轻人觉得有趣。”
梦本带领团队在坂田街道表演古典舞蹈《采薇》。
在烟火气里深耕文化土壤
选择坂田街道,梦本看中的是这里的包容与活力。“我在坂田生活了十年,这里烟火气很足,既有现代感,又能容纳传统文化。”
“坂田有很多像我一样从事传统文化推广的同袍,大家在不同的地方为文化发展贡献力量。”她说,这里各种活动都能落地,不同文化可以碰撞融合,“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
让梦本尤为感动的,是来自社区居民的反馈。一次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告诉她,这些传统文化对片区小朋友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活动结束回家后,小朋友会主动帮助妈妈完成家务。后来,他们还邀请梦本到社区为孩子们开设传统礼仪课程。
“越来越多人认可、加入,并愿意带动更多人推广传统文化时,你就觉得这些事情特别有意义。”梦本说,“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参与进去,身体力行地传承。”
在梦本看来,复原古人的生活场景也是一种文化推广。
从汉服形制到茶道礼仪,从社区活动到云端舞蹈,梦本用一场场活动、一次次对话,在都市烟火中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她相信,这些种子终将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生根发芽,正如她在采访中所言:“有些事不是当下就能看到结果,但一定会在以后的某一天,以不同的形式回馈到另一个人或一群人身上。”
快节奏的现代都市里,梦本和她的同袍们正温柔地打开一扇窗,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生活中绵延流淌。
来源:深圳龙岗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