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比奥陌陌大上万倍的星际访客来了!科学家怀疑它不是自然产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22:06 1

摘要:一颗直径1-3英里的星际彗星正高速穿越太阳系!3I/ATLAS作为第三颗星际访客,质量是前两颗总和的数千倍,更有科学家质疑它可能是外星科技。它的特殊轨迹和化学构成,能揭开星际奥秘吗?

一颗直径1-3英里的星际彗星正高速穿越太阳系!3I/ATLAS作为第三颗星际访客,质量是前两颗总和的数千倍,更有科学家质疑它可能是外星科技。它的特殊轨迹和化学构成,能揭开星际奥秘吗?

一颗巨大的星际天体正以惊人的速度穿越太阳系,科学家们正紧急研究这个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大“宇宙访客”。这颗名为3I/ATLAS的彗星于今年7月被发现,是已知的第三颗来自太阳系外深空的天体。

这颗彗星对地球没有威胁,将始终与地球保持安全距离。据预测,3I/ATLAS与地球的最近距离约为1.8个天文单位(约合1.7亿英里,即2.7亿千米)。2025年10月30日(周日)前后,这颗彗星将到达离太阳最近的位置,处于火星轨道内侧。届时,它与太阳的距离预计约为1.4个天文单位(约合1.3亿英里,即2.1亿千米)。

3I/ATLAS彗星特殊的运行轨迹和前所未有的体积,引发了关于它究竟是什么天体的争论和猜测。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 Avi Loeb 及其团队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理论:这颗星际天体可能是某种“外星科技产物”。

这颗巨大的星际天体于2025年7月1日,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ATLAS巡天望远镜在智利首次观测到。天文学家最初发现它时,并不完全确定它是什么天体。这颗天体相对于太阳的飞行速度高达每秒61千米,在银河系中心附近密集的恒星背景中,只是一个微弱的光点。几小时内,后续观测发现它沿着双曲线轨迹运行,这意味着这个“宇宙访客”可能源自另一个恒星系统。

这一发现几乎是偶然的。在发现之前的早期图像中,3I/ATLAS早在2025年6月14日就已可见。它之所以可能被忽略,是因为这颗星际天体当时正穿过银河系中心背景下的一个密集恒星群。当NASA资助的小行星地面撞击最后警报系统(ATLAS)在7月首次发现这颗彗星时,相关观测数据首先被提交给了小行星中心(MPC)。全球的业余天文学家和专业天文台纷纷参与观测,在官方宣布发现后的几天内,MPC就收集到了来自31个不同天文台的122次观测数据。

这颗体积与曼哈顿岛相当的星际“流浪者”,是继2017年的“奥陌陌”('Oumuamua)和2019年的2I/鲍里索夫彗星(2I/Borisov)之后,第三颗被确认的星际访客。3I/ATLAS的特别之处在于其惊人的体积和独特的物理特性。它的质量可能是前两颗星际天体的数千倍,是一个“重大异常天体”,有望为我们提供关于星际空间的新认知。

让天文学家特别惊讶的是这颗彗星奇特的轨道。与围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行的普通彗星不同,3I/ATLAS沿着非束缚的双曲线轨道运行,离心率为1.2。这意味着它只会穿越太阳系一次,永远不会返回。其双曲线剩余速度约为每秒36英里(即每秒58千米),这一速度证实了它的深空起源——太阳系内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无法解释如此极高的速度。

3I/ATLAS与前两颗星际天体的体积差异巨大。2017年发现的第一颗星际天体“奥陌陌”,长度约为400米,相当于几个街区的大小。2019年发现的2I/鲍里索夫彗星,直径估计约为0.6英里(即1千米)。相比之下,3I/ATLAS的彗核直径可能在1至3英里(约合1.6至4.8千米)之间,最新估计显示它可能更大。

“奥陌陌”和2I/鲍里索夫的体积都较小,而3I/ATLAS的质量据称超过330亿吨。这使得3I/ATLAS的质量是前两颗星际天体的3到5个数量级(即1000到10万倍)。打个比方,这相当于把330亿辆紧凑型汽车压缩成一个“宇宙雪球”。

这一质量估计来自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Avi Loeb及其团队进行的轨迹分析。通过测量,尽管这颗彗星会释放气体,但它的运行轨迹偏离纯粹引力运动的程度很小。研究人员由此判断,3I/ATLAS的质量一定非常大,才能抵抗自身气体释放产生的微弱推力。这颗彗星的物质损失率高达每秒60千克,按照这个速度,6个月内其表面就会被侵蚀掉一层1毫米厚的物质。

3I/ATLAS的运行轨迹使其能够接近太阳系内的三颗行星。据预测,它将先靠近金星,然后进入火星轨道并接近火星,最后在离开太阳系返回深空的途中,近距离掠过木星。2025年10月3日,它与火星的距离曾接近到1740万英里(约合2800万千米),这个距离足以让环绕这颗红色星球运行的航天器捕捉到详细的观测图像。欧洲空间局的火星快车号和ExoMars微量气体轨道器在这次相遇期间成功拍摄到了这颗彗星,获得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观测画面之一。

在与火星相遇后,3I/ATLAS将于2025年10月29日到达离太阳最近的位置,在距离太阳2.1亿千米处穿过火星轨道内侧。在接近近日点的过程中,这颗彗星的运行速度将超过每小时15万英里(约合每小时24万千米),同时太阳的加热作用也会增强。随后,它将继续向外太阳系运动,在2026年3月相对近距离地掠过木星,之后便永远返回星际空间。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向 astronomers 发回了首批图像,他们从中发现了奇特的现象。NASA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检测到,这颗彗星的彗发(环绕彗核的气体外壳)中二氧化碳与水的比例异常高。这一比例是所有已观测彗星中最高的。测得的二氧化碳与水的异常比例为7.6:1,这或许能为我们揭示这颗彗星神秘起源的线索。

这颗彗星可能形成于其诞生恒星系统的外围区域,在那里二氧化碳很容易以固态形式凝结在气体中。另一种可能性是,在数十亿年的星际旅行中,宇宙辐射的照射可能使其表面形成了一层“灼烧外壳”,其中积累了固态二氧化碳。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观测还在3I/ATLAS的彗发中检测到了水冰、一氧化碳和氧硫化碳。有趣的是,尽管二氧化碳占主导地位,但一氧化碳的含量与太阳系内彗星的典型含量更为接近。NASA的SPHEREx任务独立证实了这颗彗星富含二氧化碳的成分,并检测到一个半径超过34.8万千米的广阔气体外壳。

许多天文学家和科学家对这颗彗星的科学研究前景感到兴奋,但也有部分研究人员在探寻其“地外起源”的可能性。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Avi Loeb提出,3I/ATLAS可能是外星科技产物或某种地外天体,而非一颗普通彗星。Loeb此前曾对“奥陌陌”提出过类似的争议性观点,他认为3I/ATLAS的多个特征值得我们认真考虑其人工起源的可能性。

Loeb引用的证据包括这颗彗星特殊的运行轨迹,他称其“似乎是智能操控的”,使其能够接近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他认为,这颗天体的逆行轨道理论上使其能够“不受阻碍地”接近地球。Loeb甚至提出,这颗彗星可能在收集“天体测量数据”,记录行星轨道,以规划最高效的接近路线。

然而,科学界普遍反对Loeb的这些猜测。许多批评者指出,Loeb有将异常天文天体与地外起源联系起来的倾向,且缺乏足够证据支持。同行们质疑他的研究方法,并认为他绕过正常的科学评审流程,转而寻求媒体关注。

尽管存在争议,天文学家和科学家仍将3I/ATLAS视为一个宝贵的科学发现机会。科学家推断,3I/ATLAS很可能曾围绕某颗恒星运行,之后由于引力相互作用被弹出,朝着太阳系方向飞来。研究人员推测,这颗彗星可能是在与一颗巨行星或另一颗恒星相遇后,被其诞生的恒星系统驱逐出来的。初步研究表明,3I/ATLAS的年龄可能在30到140亿年之间,比我们太阳系的46亿年更为古老。这颗彗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罕见的机会,让我们得以了解数十亿年前其他恒星周围的环境。

随着这颗彗星在接近太阳的过程中进入最活跃的阶段,NASA和国际上的多个航天器正协同进行观测。哈勃太空望远镜已经拍摄到了彗核最清晰的图像,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则在极其详细地分析其化学成分。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在这颗彗星近距离接近火星期间,也捕捉到了它的图像。

甚大望远镜对氰化物产生率的检测显示,随着这颗彗星不断接近太阳,其活动也在增强。9月14日,氰化物的产生率已上升至每秒4.5×10²⁵个分子,形成了一个直径达18万千米的可见彗发。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这颗彗星的彗尾朝向太阳,而非背离太阳。

鲁宾望远镜在科学验证阶段偶然捕捉到了3I/ATLAS的图像。该望远镜在6月21日至7月7日期间对这一区域进行了观测,这段时间恰好涵盖了ATLAS在7月1日发现这颗彗星的时间。这些早期图像提供了当时所能获得的最清晰观测画面。鲁宾望远镜拥有8.4米的孔径和32亿像素的相机,能够拍摄到详细的彗发图像。随着彗星不断接近太阳,其彗发膨胀了约58%。这些图像还显示,这颗彗星拥有一条罕见的朝向太阳的彗尾,这可能是由各向异性的尘埃释放造成的。在计划的验证观测过程中,共获得了19张相关图像。

3I/ATLAS最令人困惑的方面之一,就是我们竟然发现了它。考虑到星际空间中重元素的供应有限,天文学家原本预计,在发现像3I/ATLAS这样大尺寸的天体之前,应该会先发现数千个更小的星际天体。但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在太阳系中只检测到了三颗星际天体。这些发现表明,像3I/ATLAS这样的大型星际天体可能比预期的更为常见,也可能只是我们运气好而已。

随着3I/ATLAS逐渐接近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由于太阳的强光会掩盖这颗彗星,它将暂时从地球的视野中“消失”。这次暂时消失将发生在2025年10月底,而此时正是这颗彗星进入最活跃阶段的时期。尽管存在这一阻碍,但分布在太阳系各处的航天器仍将在这一关键时期继续对其进行监测。

预计这颗彗星将在2025年12月初重新出现在地球的天空中,届时地面望远镜将能够继续对其进行观测。到那时,与太阳的近距离接触应该会显著增强这颗彗星的活动,有可能揭示出关于其成分和结构的新细节。

在掠过太阳之后,3I/ATLAS将开始其离开太阳系的最终旅程。2026年3月,它将相对近距离地掠过木星,这也是在它返回深邃星际空间之前,人类进行详细观测的最后机会。与哈雷彗星等周期性彗星不同,这颗“宇宙访客”一旦离开,就再也不会被人类观测到了。

无论3I/ATLAS最终被证明是来自另一个恒星系统的自然遗迹,还是某种更具“外星”色彩的物体,它穿越太阳系的过程已经改变了我们对星际天体的认知。这颗彗星巨大的体积、特殊的化学成分和运行轨迹,都对我们现有的星际访客模型提出了挑战。

对这颗彗星多样化化学成分的检测表明,其他恒星周围的行星系统可能是在与太阳系截然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如果3I/ATLAS确实已经在银河系中“流浪”了数十亿年,那么它的内部就承载着宇宙年轻时的“故事记录”。

3I/ATLAS作为罕见的大型星际彗星,为人类研究星际环境提供了宝贵机会。若获一次深空实验名额,你选黑洞、系外行星还是早期宇宙?为什么?

来源:悠悠趣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