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冷战太空竞赛到私人企业入局,人类探索宇宙已超半个世纪。这些照片记录了首位航天员、首次登月、太空站建设等关键节点,还藏着阿波罗13号绝境求生、全女性太空行走等震撼故事,带你读懂太空探索的艰辛与辉煌。
从冷战太空竞赛到私人企业入局,人类探索宇宙已超半个世纪。这些照片记录了首位航天员、首次登月、太空站建设等关键节点,还藏着阿波罗13号绝境求生、全女性太空行走等震撼故事,带你读懂太空探索的艰辛与辉煌。
太空曾是美苏冷战竞争的战场,如今已成探索发现、科技展示与科学创新的沃土。晴朗夜晚,我们都会抬头仰望,好奇地球之外的世界。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苏联太空计划不断将人与设备送入太空,探索这片未知领域。如今,太空探索不再是科幻电影的专属,小国与私人企业也纷纷加入,争夺深空探索的先机。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普通人也能踏上太空之旅。而现在,让我们通过这些照片,重温人类太空探索史上的关键瞬间。
1961年4月,尤里·加加林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类。他乘坐“东方1号”飞船,以每小时2.74万千米的速度绕地球飞行。整个任务仅持续108分钟,完成了一圈完整的地球轨道飞行。加加林并未随返回舱着陆,而是在7千米高度弹射而出,乘降落伞安全抵达地面。
1961年5月,就在尤里·加加林飞行几周后,艾伦·谢泼德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美国人。他乘坐“自由7号”飞船,飞行时长仅15分钟,轨迹为亚轨道。此次任务未出现通信问题,为美国早期太空探索迈出了平稳的一步。
1962年,约翰·格伦成为首位绕地球飞行的美国人。他在不到5小时内绕地球3圈,飞行速度超过每小时2.736万千米。飞船重返大气层时燃起熊熊烈火,格伦随即向地面报告:“天哪,这简直就是一团火球。”这一美国里程碑,距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成为首位太空人仅10个月。
1963年,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她独自乘坐“东方6号”飞船在轨道飞行近3天,时长超过当时所有美国航天员飞行时间的总和。尽管她并未驾驶飞船,但仍绕地球48圈,并在6096米高度从返回舱弹射,乘降落伞安全着陆。
1965年,苏联航天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成为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人类。他系着绳索,在“上升2号”飞船外漂浮12分钟。在真空环境中,他的宇航服膨胀,导致无法回到舱内。他不得不冒险释放宇航服压力,才勉强挤回飞船,后来他回忆称,当时汗水在宇航服内四处晃动。
就在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完成太空行走几个月后,美国航天员埃德·怀特也完成了美国首次太空行走。他借助手持氧气喷射装置,在太平洋上空的“双子座4号”飞船外漂浮。这次太空行走持续23分钟,轨迹从夏威夷延伸至墨西哥湾。但仅3分钟后,喷射装置就耗尽燃料,怀特不得不通过扭动身体、拉扯绳索来调整姿势。
1967年1月27日,航天员格里索姆、怀特和查菲在一次发射前测试中,因发射台起火不幸遇难。这次任务后来被命名为“阿波罗1号”,是NASA首次太空飞行悲剧。火灾发生后,载人“阿波罗”任务暂停一年,期间指挥舱进行了全面安全改造。
“阿波罗7号”是首次载人“阿波罗”任务,验证了飞船执行后续登月任务的能力。它绕地球飞行近11天,测试了交会对接、发动机点火等关键登月技术。此外,它还实现了美国飞船首次电视直播,让公众得以实时看到轨道上的航天员。不过,NASA内部曾就是否携带摄像机展开过争论。
“阿波罗8号”是首个将人类送往月球轨道的任务。航天员弗兰克·博尔曼、吉姆·洛弗尔和比尔·安德斯在月球轨道飞行20小时,成为首批亲眼目睹月球背面的人类。他们绕月10圈后,在预定地点——距“约克镇号”航空母舰仅约4.57千米处溅落。
人类首次登月时,地球观众只能通过音频了解情况。登月舱上安装的16毫米无声摄像机拍摄的画面,需送回地球冲洗后才能观看。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插上美国国旗后,奥尔德林进行了土壤黏结测试。两位航天员还通过滑轮系统传递设备,搭建供地球研究的实验装置。
“阿波罗13号”原定在弗拉·毛罗地区登月,但氧气罐爆炸迫使机组改变计划,转而绕月飞行。最终机组安全返回地球,这次任务也被称为“成功的失败”。爆炸源于一个设计缺陷的氧气罐,它在发射前的测试中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最终在距地球约32.19万千米处破裂。
1973年5月14日,美国首个空间站“天空实验室”由最后一枚“土星5号”火箭发射升空。尽管发射初期出现问题,但它仍接待了三批航天员执行长期任务,开展了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太阳物理学领域的开创性研究。
1975年7月15日,“阿波罗-联盟”任务启动。“联盟19号”从哈萨克斯坦发射,“阿波罗”飞船则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经过两天的轨道调整,两艘飞船于7月17日对接,标志着美苏联首次联合太空任务的完成。在轨道上共处的47小时里,航天员们进行了历史性握手,互赠礼物、开展实验,并参观了彼此的飞船。
1981年4月12日,首次航天飞机任务STS-1启动。航天员约翰·W·杨和罗伯特·L·克里平乘坐“哥伦比亚号”升空,标志着太空运输系统时代的开启。STS-1任务持续2天6小时20分钟,期间航天飞机绕地球37圈,飞行约169.9万千米后,安全降落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1983年6月18日,萨莉·赖德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执行STS-7任务时,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美国女性。她借助航天飞机的机械臂完成了卫星部署与回收工作。有趣的是,她的任务时间与苏联航天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的历史性飞行,几乎相隔整整20年。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于1983年4月执行首次任务,在完成9次成功飞行后,于1986年1月28日不幸爆炸,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爆炸发生在升空仅73秒后,这一灾难彻底改变了NASA的太空计划,并促使其在安全与流程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和平号”空间站由苏联(后俄罗斯)于1986年发射,是一座多功能太空实验室,运行时长超14年。它接待了来自12个国家的100多人。“和平号”核心舱设有6个对接端口,可通过添加“量子号”“晶体号”“光谱号”等专用模块不断扩展,每个模块都承担特定的科学任务。
1990年4月25日,哈勃太空望远镜由“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开启了突破性的天文探索之旅,至今已绕地球飞行30多年。由于哈勃需紧密适配航天飞机货舱,其太阳能电池板、天线等部件在发射前都需妥善收纳。
1993年12月,STS-61任务通过5次太空行走成功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此次维修纠正了望远镜光学系统的重大缺陷,提升了其捕捉太空清晰图像的能力。航天员还更换了太阳能电池板、速率传感陀螺仪等关键部件,为望远镜性能提升奠定了基础。
1998年,国际空间站(ISS)建设启动,首个模块“曙光号”从哈萨克斯坦发射。这一轨道组装过程耗时13年,有多个国家参与。1998年12月,航天员在太空中将“曙光号”与“团结号”两个模块对接,完成了国际空间站的首次模块连接。尽管这两个模块在地球不同地点建造,但在轨道对接时完美契合。
艾琳·科林斯成为首位女性航天飞机指令长,也是目前唯一担任过该职务的女性,不过她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女性接过这一重任。科林斯对太空旅游充满热情,她认为让更多人进入太空,能增进全球交流,构建更美好的国际社会。
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因外部燃料箱的泡沫材料撞击机翼,导致飞船解体,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而NASA其实早已知晓这一安全隐患。为纪念遇难机组,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设有“永远铭记”永久展览,展示“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任务的残骸。
2019年,克里斯蒂娜·科赫和杰西卡·迈尔组成全女性团队,完成了人类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她们耗时7小时17分钟,更换了国际空间站上故障的电源部件。此外,她们还完成了额外任务,为欧洲航天局计划于2020年发射的“巴托洛梅奥”平台安装支撑结构。
2020年,SpaceX成为首个将航天员送入轨道的私营企业。它从曾用于“阿波罗”任务的发射台出发,将NASA资深航天员罗伯特·贝恩肯和道格拉斯·赫尔利送往国际空间站。“猎鹰9号”火箭的助推器成功降落在大西洋的无人船上——这一曾被认为不可能的操作,如今已成为SpaceX任务的常规环节。
NASA的“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将无人驾驶的“猎户座”飞船送往月球并返回,飞行距离达225.3万千米,远超以往任何载人航天器的飞行距离。在重返大气层时,“猎户座”承受了约2760摄氏度的高温,速度从每小时约4万千米降至每小时32千米,随后乘降落伞安全落入太平洋,由NASA与军方联合团队回收。
梳理了人类太空飞行史上25个关键瞬间,从首次太空飞行到重返月球计划,展现了探索精神的传承。若获一次深空实验名额,你选黑洞、系外行星还是早期宇宙?为什么?
来源:悠悠趣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