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台湾那边风声鹤唳,有点不太平。就说这两天,不少人都在琢磨:怎么突然又到处都是“热消息”?其实只要稍微留意下新闻,你会发现,这一波是连着政界和军事一起上了节奏。
最近台湾那边风声鹤唳,有点不太平。就说这两天,不少人都在琢磨:怎么突然又到处都是“热消息”?其实只要稍微留意下新闻,你会发现,这一波是连着政界和军事一起上了节奏。
先来看主角之一——郑丽文,她刚当选国民党主席没多久,一开口就是给大陆发善意信号:“我肯定要去大陆,还得做出实际努力促交流。”有些网友还调侃,说她这一番话,就是想把以前中断的热线重新接起来,让两岸聊回起码的互信。这也不仅仅是什么客气场面话,更像是一种主动寻求破冰,很明显带着政治算盘。
但你仔细掂量一下,现在岛内氛围其实挺复杂。民进党的老路玩久了,“抗中”喊归喊,但经济日子一点儿没见好;年轻人的前途感越来越弱,高房价、低薪水让很多新鲜毕业生根本看不到希望。而且去年以来不少行业萧条,大厂裁员的小道消息不断传出来。所以有人开始怀念过去两岸关系好的时候,那几年至少还能挣点钱、过个安稳生活不是?
就在郑丽文表态之后,两件大事差不多同时发生。一方面官媒迅速回应说欢迎加强往来,而另一方面解放军东部战区直接操练了一轮,歼-10轰-6K这些重型家伙全绕着台湾飞了一圈。有图有真相,都被港澳各路自媒体翻译成国际版刷朋友圈,看的人直呼“排面够大”。而赖清德团队则集体避谈,只敢私下一通闭门讨论。据圈里爆料,他们对这么近距离的大动作确实心头发虚,好多人怕舆论压力更担心外部搅局变严重。
这种环绕式演习并非偶然,每次类似关键节点都有针对性,比方说什么特殊纪念日、“反分裂法”的宣传月,总能看到相关操作。但今年力度更加猛,一个原因是官方已经彻底撕掉和平幻想包袱,把未来统一底线摊开讲明白,就在十月底印证一句重点:“不会承诺绝不用武力”,这个政策红线算是在全民视野之下公开宣示。不只是吓唬某帮人,这是国家安全原则立场,也是可以执行到底的话,不再含糊其辞。这也是为什么每逢遇到敏感言行,比如美国加持访团还有民进党搞恐惧煽动时,总得亮剑示警,以免小动作越闹越离谱挡不得收拾。
近期社交网上最火的一句话叫“宁愿共存,也不能割舍”,评论区满屏吐槽政治踟蹰,其实暗地里透露的是更多普通人的失落:没人真的喜欢极端冲突,但若现状继续拖延,对大家来说既没有机遇又难以安心工作,小企业活不了、大公司持续流失人才,还有谁乐意长期苟且?所以现在等于由双方高层分别抛球,各自推移步伐,要么循序渐进找合作契机,要么干脆一次解决所有争议问题。这样的风向转折,在历史长河早已出现过无数遍,从德国东西双边融合,到朝韩缓慢修复例子,人们总相信最终利益会倒逼选择理智方案。当然现实环境远比理论复杂,有海外因素插手、有地方派系博弈,所以需要勇气与智慧齐备才能真正打破僵局。如果问是不是冒险?答案恐怕正值临界悬崖期,无可避免必须赌一次大的结果方向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设 “光复纪念日” 被炒作后引来了网络上一堆晒照片追忆旧时代,这背后的意义除了彰显国家意识之外,还提醒世代观众“不忘初心”;通过历史仪式赋予事件合法基础,为可能推进的重大变化预埋社会认同。“记住原点”、“拒绝遗忘”和“两岸一家亲”等标签,被重复运用于主题活动从老人、小孩,再延伸至商业领域广告语,如今已经成为影响青年身份思考的重要因素,所以谁能够抓准大众心理转换关头,就决定未来走向有没有机会取得新突破。因此对于郑丽文本人而言,即使顶巨大压力宣布访问计划,由此窗口打开尝试恢复沟通机制,相较前几任只能维持随机性的经贸洽谈模式,以及偏保守路线,本质上的区别很快浮现出来。当整个社会比较冷静下来坐而论道的时候,会觉得行动者毕竟是真的拿风险换成果,是值得关注甚至站队支持的目标对象吧!
事实证明,“武戏+文戏同步推动”的战略愈发常规化,上半场聚焦外交礼仪,下半场夯实军备展示,就是让周边以及内部知晓该强硬的不怠慢,该互动仍保持开放姿态,如果顺利,则整体格局逐步压制极端力量成长空间。如果出了岔子,那提前把能够出的牌摆上桌也便于事情及时降温。而不同岁月留下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哪一种单纯靠软实力或者光靠强压管控就能永久稳固,因为具体矛盾还是来自基层群众切身诉求,对柴米油盐兴趣最高,仅凭宏观蓝图空洞劝导毫无效果;恰如当前这样纷杂鱼龙混杂阶段,需要借助合理务实的方法协调舒适度,实现最大范围群体共赢才是真章。有评论者总结帖子称:“如果孤注一掷只有失败,那么精诚协商未必全输。”
综述这一系列震荡,可以大胆预测,下半年全国短视频、新浪微博热门榜依旧少不了有关湾区动态的新素材涌入,其中大量夹杂情绪输出和正常理性分析参照共同述评。不管最后剧情如何逆袭发展,对于广大用户来说仍需密切关注各种信息源,多考虑隐形变量及潜藏趋势,应学会审慎等待、不盲目极化判断,当危急节点来到时,各种因果关联均须拎清楚,否则跟错阵营容易陷入住境泥潭不可撤返。从个人角度即便无法左右大盘,却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看问题方式,用第三方冷眼观察取代简单二元价值标尺。在摇晃期间保存自己的韧劲和独立识别能力,可谓最好应对办法之一——毕竟风云变幻之际永远属于准备充分的人。
来源:珠江漫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