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都不装了!杨振宁离世仅12天,不堪的一幕出现,下场大快人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02:35 1

摘要:10月29日晚,平台永久封禁“宛宛的花园”,针对翁帆的恶意炒作被当场止住

10月29日晚,平台永久封禁“宛宛的花园”,针对翁帆的恶意炒作被当场止住

尊重逝者与家属、遏止造谣,是网络共同体的最低约束

到底是谁在把悼念当作流量抓手,这样的点击能不能当证据,问题摆在眼前

杨振宁走得很安静

2025年10月18日中午12点,北京医院传出消息,享年103岁

中国科学院第一时间致哀,各高校和研究机构接续发文,清晰、克制、真诚

10月24日上午9时,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人群在秋风里自发排队送别

有人拎着花,有人抱着书,那种肃静是发自内心的

世界也给出回应

美国《纽约时报》回顾他的学术生涯,称其凭借对数学美学的敏锐感知,揭示了自然界中令人惊讶的微妙之处

这个表述很准,话不多,分量很重

北大提到他曾建议中央领导同志把基础科学放在更高优先级,南开回忆他推动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

致敬在国内外同步展开,没有噪音

科学上的清单不用重复铺陈,但有几个节点不能丢

1954年,他与美国物理学家米尔斯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后来人称“杨–米尔斯”

学界普遍认为,这一理论极大推动了量子场论发展,重要性甚至超越了宇称不守恒的发现

与李政道的合作,证明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实验一锤定音,物理学的坐标系被重新划线

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评价他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卓越设计师”,与爱因斯坦和狄拉克齐名

他的生活侧面更普通,也更能让人信服

与第一任妻子杜致礼相伴数十年,家庭稳稳当当

2003年杜致礼去世,次年他与翁帆结婚,相差54岁,外界曾不理解,但时间把很多偏见磨平

两人低调过日子,看得到的,是散步,是整理书稿,是出席一次次学术活动

杨振宁曾说,翁帆是上天给他的礼物

这句话不是浪漫的修辞,背后是一个选择:不耽误科研,反而让晚年更安定

真正的噪音来自网络的另一头

杨振宁离世仅12天,一些账号开始翻旧账,拿“遗嘱”“财产”“身家”编排故事,标题负责抓眼球,内容负责偷换概念

很熟悉的套路,甚至连句式都不新鲜

2017年,类似说法出现过——把所谓“现金全给前妻孩子、翁帆只有别墅使用权”等传成“内幕”

杨振宁的助理当年直接回应四个字:“胡说八道!”

这句短话有力,清楚

只是谣言不靠事实存活,它靠传播链条

该明确的东西其实早就说过

生前的公开说明和婚前公证已把边界划清:合法婚姻下的共同财产依法律处理,现金与专利收益留给子女;

翁帆享有清华别墅的终身居住权,产权归清华

这份安排写在光天化日之下,出发点也很朴素——让彼此的生活稳定、体面

所谓“放弃18亿”的说法,没有可信依据

尊重科学家家属,是最基本的公共伦理,不该因为话题热度就被拿来做情绪游戏

风向在29日晚发生转折

这一次,账号被永久封禁,相关内容全数下架

评论区的“终于”等词出现得很密集,说明被冒犯的不止一个人

平台不是法外之地,造谣要付出代价

规则只要真正执行,空间就不会被噪音占满

这并非个案

2021年,某大V发布杨振宁“去世”的假消息,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迅速辟谣

微博平台依据《微博社区公约》对账号@跑者子牛禁言90天

2010年,有人宣称余秋雨病故,本人随即在微博澄清,虚假信息被即时拆解

前后这些例子像一个标尺,告诉大家:快速回应、公开信息、明确处罚,能让不实传播失去土壤

平台迅速处置让悼念回到正轨

镜头重新对准他一生的工作

统计力学的模型还在教科书里,规范场的图景仍在实验室里被年轻人反复推演;

他在国内推动的中外学术交流和实验室建设,也成了几代人的小小再出发

“谣言止于智者”,在数字时代要加上半句:也止于制度的执行

信息秩序不是靠口号维持,它需要契约、需要可追责的流程

问题仍留着:为什么总有人把私事包装成公共谈资,甚至拿来挑动性别对立和情感撕裂?

这类内容满足了哪一种即时快感,又给现实的关系造成了什么长期后果?

当真实的告别在八宝山进行,当一位老人的学术足迹被国际媒体认真回看,某些剪辑和配图却在盲目刷屏

这不是讨论,是消耗

社会需要的是可核实的信息和可追溯的责任,而不是把人当作素材,把人生当作噱头

他留下的不只是理论,还有方法和态度

对学生说要“爱国、为人民服务”的科学观,在很多高校的纪念文章里再次被提及

北大与南开的回忆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共识:基础研究不能被短期利益绑架,耐心与积累是唯一通行证

把基础科学的灯留在实验室,才是最好的缅怀

相比于情绪的起落,这盏灯更稳定,也更有意义

此刻,悼念继续

学术会议的片段被剪成短视频,讲座笔记被重新翻出来,很多人把当年听他讲课的片段写成普通的文字,没热搜,却温暖

翁帆在安静里往前走,可能仍会帮忙整理书稿,可能只是把旧物安放好,这些细节无需外人评说

让逝者安宁、让家属不被打扰,让事实说话,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刻度

杨振宁一生为科学,为国家,他的身后事也该被认真对待,干净利落

来源:寻开心的喵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