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脊髓炎,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指由多种病因(感染、自身免疫、副肿瘤等)引发的脊髓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反应。其本质是一场在脊髓内部发生的“免疫风暴”,其临床表现,正是这场风暴对神经信号传导束造成破坏后的直接后果。由于脊髓是连接大脑与躯干、四肢的“信息高速公路”,
脊髓炎,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指由多种病因(感染、自身免疫、副肿瘤等)引发的脊髓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反应。其本质是一场在脊髓内部发生的“免疫风暴”,其临床表现,正是这场风暴对神经信号传导束造成破坏后的直接后果。由于脊髓是连接大脑与躯干、四肢的“信息高速公路”,其受损后的症状往往是急性的、戏剧性的,且与病变的节段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一、前驱症状:风暴来临前的“预警信号”
在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部分患者(约占20%-50%)会经历数小时至数天的非特异性前驱期。这些症状虽不具特异性,却是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的早期信号。
发热与全身不适: 低至中度发热、乏力、肌肉酸痛是常见的表现,类似于流感或普通病毒感染。
根性疼痛: 这是极具提示意义的前驱症状。患者常感到在即将出现瘫痪的肢体或躯干部位,出现一种剧烈的、放射状的、烧灼样或电击样的疼痛。这种疼痛源于脊神经根受到炎症的刺激,其位置往往能预示脊髓炎的受累节段。例如,颈段病变可能导致颈部和肩臂疼痛,而胸段病变则表现为束带样的胸背痛。
二、核心症状:三大主征的“急速显现”
当前驱期过后,脊髓炎的核心症状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迅速达到高峰,形成经典的三大主征: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运动障碍:从无力到瘫痪
这是脊髓炎最显著、最令人警惕的症状。炎症损害了皮质脊髓束(即运动传导束),导致病变平面以下的肢体肌力迅速下降。根据损伤程度,可表现为轻瘫(肌力减退)到完全性瘫痪。患者可能突然发现双腿沉重如灌铅,行走困难,直至完全无法动弹。上肢是否受累,则取决于病变是否累及颈段脊髓。瘫痪的肢体在急性期通常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的“软瘫”状态。
感觉障碍:从麻木到“感觉真空”
感觉传导束的受损,导致在病变平面以下出现感觉异常。这通常表现为一个清晰的感觉水平面,即身体某个平面以下(如乳头平面、肚脐平面)的各种感觉均减退或消失。
感觉异常: 患者常诉有麻木、针刺感、蚁走感或束带感,仿佛身体被紧紧箍住。
感觉丧失: 随着病情进展,触觉、痛觉、温度觉以及位置觉(本体感觉)都可能完全丧失。身体的一部分仿佛从患者的感知世界中“剥离”,形成一个危险的“感觉真空区”,患者无法感知到该部位的触碰、冷热甚至伤害。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最隐匿的“生命威胁”
这是脊髓炎最危险、最需要紧急处理的并发症,因为它直接掌控着生命体征。
膀胱功能障碍: 这是最早出现的自主神经症状之一。由于骶髓排尿中枢受损或与上级中枢的联系中断,患者会出现尿潴留(膀胱充盈却无法排尿),表现为下腹胀满。随着病情演变,可能转为尿失禁(尿液不自主流出)。
肠道功能障碍: 表现为便秘,严重时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导致腹胀、呕吐。
心血管功能异常: 尤其在高位颈髓(T6以上)病变中,可能出现心动过缓、体位性低血压(坐起或站立时血压骤降,导致头晕、晕厥),甚至呼吸肌无力导致的呼吸困难。这些变化可能危及生命。
三、特殊类型的临床表现:并非千篇一律
并非所有脊髓炎都表现为上述典型的横贯性损害。一些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对病因诊断有重要提示。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除脊髓症状外,常伴有大脑、脑干、视神经等多处中枢神经系统的受累,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视力下降、颅神经麻痹等。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这是一种由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星形胶质细胞病。其特征是视神经炎和脊髓炎的反复发作。其脊髓炎常表现为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病灶长度超过3个椎体节段),症状更为严重,且常伴有顽固性呃逆、恶心呕吐等特有的间脑症状。
Brown-Séquard综合征(脊髓半切综合征): 较为少见,表现为病变同侧的运动障碍和深感觉(位置觉、振动觉)丧失,以及对侧的痛觉和温度觉丧失。这是由于仅损害了脊髓的一半所致。
来源:笑笑世界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