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除云南外,其他省份基本上都没有公布旅居人数数据,说明这一文旅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处于萌发状态,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是广阔的“蓝海”。
说起我国旅游第一大省,竞争者众多,“顶流”层出不穷,争议很大。
但说到旅居第一大省,肯定是云南。
目前除云南外,其他省份基本上都没有公布旅居人数数据,说明这一文旅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处于萌发状态,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是广阔的“蓝海”。
云南是先行者、引领者。2024年,旅居云南的人数达到389.75万,平均旅居天数80天,有力带动了地方消费。
今年的目标是600万人。截至8月底已达380.1万人,全省从事旅居业务的自然村633个,盘活闲置房屋10543栋,且普遍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中央财办、文旅部面向全国印发“旅居云南”经验做法,美国《旅行与旅游世界》认为云南旅居“为全球旅游趋势的新纪元奠定基础”。
随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深入人心,“旅居云南”成为大IP、大生态、大产业,省外入滇生活、旅居康养的人越来越多,从“走马观花”到“安家落户”,很多人在旅居中找到“第二故乡”的归属感,愿意成为“新云南人”。
10月11日,云南省委城市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宁指出,省外到云南买房的人越来越多,省外购房占比持续攀升,未来3年、5年,云南楼市潜力巨大。
万亿机遇如何把握
经过近几年的调控,楼市复苏是大势所趋,但必然不会回到“高负债、高周转”的老路上去。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求,并突出强调了“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特别接地气。比如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而云南2024年末的城镇化率仅为54.11%,相当于2014年的全国平均水平。若2035年达到65%,至少还有10年的快速增长期和10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显然,不能按城镇化率已达67%来判断云南城市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事实上,云南城市发展既有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机遇,有望拉动接近4000亿元的新增投资和消费;又有城市更新的机遇,“十五五”时期,预计有6000多亿元投资需求。
这个万亿机遇如何把握?王宁说,要在加快房地产发展上下功夫。
发展房地产,云南的信心来自生态禀赋——好山好水好空气,负氧离子拉满,温泉、传统医药等资源富集,每个城市都有独特气质。夏天平均气温不超30摄氏度,冬天多数地方温暖如春,是避暑避寒胜地和旅居康养宝地,堪称“天选之资”。
信心来自靠前发力,率先构建文旅产业新模式——2023年3月,王宁首次推介“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2024年6月,“旅居云南”全面推开,让文旅产业推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具象化,成为加快旅游产品、业态、模式创新的全新探索。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丰富避寒避暑旅居、冬日暖阳、滨海度假等特色产品。”
云南用好用活气候、文化等优势,推动“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带动民宿、康养、文化体验等产业蓬勃发展,四川、重庆、广东、浙江、黑龙江等省市成为云南重要的旅居客源地。
信心来自明确方向,统筹落地——8月29日,全省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王予波省长重申房地产“支柱产业”定位,并提出四大工作方向,要求重点州市扛牢责任、因城施策,有力有效抓好房地产发展,切实发挥好“风向标”作用。
中国海外发展、保利、中铁诺德、万科、大华、龙湖、邦泰、远达文旅和云南康旅、省房公司等房企相关负责人一致认为,云南气候宜人、生态优美、文化多样,“旅居云南”吸引力强,新型城镇化空间大,住房需求增长动能足,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房地产业大有可为、前景可期。
省委书记做好“攻略”
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政策效应充分释放,云南房地产市场明显回暖。
今年1-9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约14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1.2个百分点;全省二手房成交面积15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5%。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约962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
两个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多个百分点背后,是省外人士在云南购买商品住房2.9万多套,占全省购房套数的31.7%,每卖出去3套房中就有1套是外地人购买。
“我们要跳出云南看云南,也就是说,房地产的开发、销售等不能只盯着云南自己的市场,而是要看到全国的需求。”王宁表示。
从全国范围看,至少已有上海、广州、深圳、东莞、苏州、南京、成都、长沙、中山、长春、邵阳等20余座城市,从降低购房门槛、节省购房成本、优化信贷支持、激活市场需求等维度出台新一轮房地产刺激政策。
旅居新业态的竞争对手正在崛起——2024年,省外客群在贵州各地购房3.06万套,其购房量约占全省住房销售总量的六分之一,且已连续两年保持增长态势。
2025年8月印发的《贵州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发展避暑、森林、温泉等旅居业态,规划建设一批避暑康养旅居地产项目,拓展粤港澳、成渝、长三角等异地客群,培育壮大“旅居贵州”消费市场。
这就需要云南持续创新理念、模式和手段,探索出持续有效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王宁说,重点要从3个方面发力——
要抓精准供给。什么样的房子好卖,就建什么样的房子。
要有促销政策。政策不在多,关键是管用,能加快卖房。
要搞宣传推介。政府搭台、企业联动,瞄准客群、精准营销,把“好房子”好在哪儿具象化,吸引更多人来云南买房。
省委书记做好“攻略”,云南各地区各部门以旅居业为引领,积极探索发展“自然资源+城市景观+生活住宅+核心配套+目的地式主题体验”的旅居新模式,围绕这些要素从规划引领、项目支撑、要素保障、住房租赁、精准营销、城市更新、文化传承等7个方面着力,打造康养、就餐、休闲、医疗、教育15分钟居民生活圈,有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尤为可贵的是,避免“复制粘贴”、千城一面,云南不少州市、县市区,全面分析当地旅居群体需求,积极挖掘自身独特的文化基因,为“新云南人”不断收获超出预期的旅居体验,作出示范。
在量变中累积质变
在西双版纳,候鸟型、疗养型、雨林型等旅居康养住房很受欢迎,今年前9个月就卖了1.3万套,75%是省外购房。
景洪市主城区的绿城·春江明月小区,以旅居为主要目标人群,已售出商品房1313套,业主主要来自北京、上海、杭州、成都,以及河北和东三省等地,其中不乏退休院士、海外投资家、大学教授等人群。
小区引入北大医疗、非遗赵氏正脊、静康堂、澜之堂理疗馆等业态为老龄业主提供专业服务,并建立起太极、合唱、走秀、形体等16个社群,不再局限于提供住宿空间,而是通过生态价值、社群运营和生活方式营造,突破了“卖房即终点”的传统模式,进而将“短暂停留”转化为“长期价值”。
保山建设全市“温泉一张网”,让42个旅居项目实现了温泉入户,以腾冲“热海拾光”“玛御谷”、隆阳青华海“东方韵”等优质项目为代表的一大批温泉房和旅居房备受青睐,销售均价逆势上扬,今年的涨幅达到了8%以上。现在,全市省外户籍旅居人数已经超10万人,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
在昆明,去年底出台了28条措施,从发放房票、用地、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扭负为正,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了10.2%,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国庆期间,德宏重点面向川渝、东北等主要客源地,开展“线上+线下”展销活动,8天时间就卖了353套房、成交额3个亿。
随着互联网直播快速发展,淘宝、抖音等全国知名网络平台纷纷到德宏瑞丽设立直播基地,庞大的数字游民群体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酒店、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在大理,长期旅居人数超60万,旅游业从“观光型”向“沉浸型”转型,并向民宿、手工艺、在地文化IP等产业链延伸;元江县那诺乡哈尼梯田旅居项目,恢复了2000亩梯田景观,还引入社会资本同村集体共同开发,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针对康养人群的核心关切,元谋县充分发挥干热河谷气候资源优势,打造以康养地产、康养小区为重点的多业态融合发展旅居聚集区,系统构建“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服务框架,将医疗保障无缝嵌入旅居生活,吸引了一大批四川、山东、重庆等省外群体到元谋旅居和购房。
如今,常住人口不足20万的元谋县,旅居人员购房比例从2023年、2024年的53%、80%提高到92.16%,旅居人数也从2019年的2万人增加到2025年的10.2万人。
永仁县以“康养地产”破冰,把阳光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把配套服务做成核心竞争力,通过社区建设增强旅居归属感,吸引季节性和长期旅居人群,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共同体。
2025年1-9月全县销售商品房1442套,其中省外群体购房1212套,占比84.04%,累计吸引康养人群4.2万人次。
还有很多例子,这里就不细说了。下一步,云南将组织景洪市、腾冲市、元谋县、古城区等33个县市区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宜居城镇试点建设,深入打造旅居城市IP,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县域整体推进、划片开发建设和项目组团等3种方式,开展宜居城镇试点建设。
初步测算,这33个县市区的投资、销售双双占到全省的60%以上,且省外购房套数占省外来滇购房总量的80%。
“动则必快,动则必成”
最后说说“新云南人”的深刻含意。
“新云南人”不仅是旅居、旅居购房的主力,还关系到云南人口大局。
2024年云南常住人口减少了18万,全省16州市有10个州市常住人口负增长。与此同时,数以亿计的游客、数以百万计的旅居客正在涌入云南,特别是旅居客,平均旅居天数达80天之久。
在我国,常住人口的认定标准,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半年以上的人口。
那么,能不能通过各种“留人”举措,延长旅居天数,甚至将旅居客转化为“新云南人”?
比如通过房产投资,用资产纽带“做实”情感寄托和归属感,真正实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诗和远方”接轨“柴米油盐”,殊非易事。
聚集资源——要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产,盘活城市存量房,围绕避暑避寒、度假旅居等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房地产,打造“好地方+好房子+好生活”旅居云南新品牌。
精准化营销供给——10月16日,王宁在主持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九次集中学习时,分析了云南深化应用大数据的潜力,他指出,要在加快房地产发展上发挥优势,研究购房者喜欢在哪买房、看中什么户型,促进个性化精准化营销供给。
解决就业和长期发展问题——《关于打造“旅居云南”高品质生活目的地的实施意见》《贯彻就业优先战略落实重点领域就业支持计划15条措施》等文件均提出,培育“新云南人”创业生态。
主客共享——要围绕当地群众和旅居客人需求,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于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动则必快,动则必成”。
正如王宁所说,要抓住机遇、主动谋划、深挖潜力,不能等、不能慢悠悠,加快推动房地产发展。
抓住时间窗口,赢得战略主动。云南,正在创造无限可能。
(来源:微公号“拥抱印度洋”)
来源:云南火天
